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語文復習方法 > 18個常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18個常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023-11-08 18:10:18網絡轉載


          高考

            文言虛詞(一)

            而

            用作連詞。

            1.表示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勸學》)

            2.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3.表示承接關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勸學》)

            4.表示轉折關系,可譯為“但是”“卻”。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鴻門宴》)

            5.表示修飾關系,可不譯。

            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廉頗藺相如列傳》)

            6.表示因果關系。

            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用作代詞,通“爾”,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做主語,譯為“你”。

            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

            教你辨析:虛詞“而”是表修飾還是表承接,這是學習的難點。表承接的“而”一般放在承接復句中,將有先后關系的兩件事或者兩個動作連接起來;表示修飾關系的“而”放在單句中,將同時發生的兩個動作連接起來,且前一個動詞修飾后一個動詞做狀語,或將單句中修飾謂語動詞的形容詞、副詞、介詞短語與動詞連接起來。“而”字連接兩個動詞時,如果兩個動詞有先后關系,就表承接;如兩個動詞沒有先后關系,是同時發生且前一動詞是修飾后一動詞(做狀語),就表修飾。

            何

            用作副詞。

            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多么”“怎么樣”。

            (1)水何澹澹。(《觀滄海》)

            (2)何敢助婦語!(《孔雀東南飛》)

            教你辨析:代入篩選法。如果我們知道某個虛詞的基本用法和意義,在閱讀和答題時,就可將它的每個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選其中講得通的一項,從而獲得正確答案。如“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我們知道“何”的主要用法和義項,然后一一代入,進行篩選,就不難確定是副詞“多么”這個義項了。

            其

            用作代詞。

            1.第三人稱代詞。充當領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復數)。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2.第三人稱代詞。充當主謂短語中的主語,可譯為“它”“他”(包括復數)。

            (1)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2)秦王恐其破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3.用作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代詞。譯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1)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赤壁之戰》)

            (2)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4.指示代詞,表示遠指。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里”。

            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后一個“其”)(《游褒禪山記》)

            5.指示代詞,表示近指,相當于“這”“這個”“這些”。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說》)

            用作連詞。

            表示假設關系,相當于“如果”。

            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送東陽馬生序》)

            用作副詞。

            1.加強祈使、商量語氣,相當于“可”“還是”。

            吾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

            2.加強揣測語氣,相當于“恐怕”“或許”“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

            3.加強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怎么”。

            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用作助詞,起調節音節的作用,可不譯。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

            教你辨析:根據與虛詞相關聯的詞語推斷虛詞的用法。有的虛詞經常與別的詞語搭配,有比較固定的用法,也有比較固定的意思,可以根據這種情況來推斷它們的用法。例如“其”與語氣詞“何”或“乎”連用,表反問語氣。如: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

            文言虛詞(二)

            乃

            用作副詞。

            1.表示前后兩件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銜接,可譯為“才”“這才”“就”等。

            (1)斷其喉,盡其肉,乃去。(《黔之驢》)

            (2)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報任安書》)

            2.強調某一行為出乎意料或違背常理,可譯為“卻”“竟(然)”“反而”等。

            (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師說》)

            3.表示對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只”“僅”等。

            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后一個“乃”)(《史記·項羽本紀》)

            4.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

            且

            用作連詞。

            1.表示并列關系,可譯為“又”“又……又……”“一面……一面……”。

            (1)示趙弱且怯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2)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孔雀東南飛》)

            2.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況且”“而且”“并且”。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六國論》)

            3.表示讓步關系,可譯為“尚且”“還”。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

            用作副詞。

            1.將,將要。

            (1)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游褒禪山記》)

            (2)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2.暫且,姑且。

            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孔雀東南飛》)

            復音詞:

            【且夫】句首助詞,表示下文是更進一步的議論,可譯為“況且”“再說”。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過秦論》)

            (2)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赤壁賦》)

            (3)且夫臧獲婢妾,猶能引決,況仆之不得已乎?(《報任安書》)

            【且如】就像。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兵車行》)

            教你辨析:成語聯想法。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固定詞組或短句,絕大多數都來源于古詩文,因此,其中許多虛詞的含義和用法與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據這一特點,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語來推斷文言虛詞的含義,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如“且”用作副詞,可譯為“暫且、姑且”,可聯想成語“得過且過”“得饒人處且饒人”等。

            文言虛詞(三)

            若

            用作連詞。

            1.表假設,相當于“如果”“假設”等。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燭之武退秦師》)

            2.相當于“至于”。有時組成“至若”“若夫”等。

            若夫淫雨霏霏。(《岳陽樓記》)

            所

            用作代詞。

            在動詞前同動詞組成“所”字結構,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況”等。

            1.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陳情表》)

            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用作助詞。

            表示被動關系,常和“為”組成固定結構。

            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復音詞:

            【所以】

            1.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相當于“用來……的方法”“用來……的”等。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2.表示原因,相當于“……的原因(緣故)”。

            (1)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2)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3)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所謂】所說的。

            (1)此所謂戰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

            (2)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說》)

            為

            用作介詞。

            1.表被動,有時跟“所”結合,構成“為所”或“為……所”,譯為“被”。

            (1)吾屬今為之虜矣!(《鴻門宴》)

            (2)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赤壁之戰》)

            (3)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黨所笑,以污辱先人。(《報任安書》)

            2.介紹原因或目的,可譯為“為了”“因為”。

            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孔雀東南飛》)

            3.介紹涉及的對象,可譯為“給”“替”。

            (1)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廉頗藺相如列傳》)

            用作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相當于“呢”。(注意:讀wéi)

            (1)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第三個“為”)(《鴻門宴》)

            (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顓臾》)

            教你辨析:交換理解法。如果給出兩個句子,要求判斷句中某個虛詞的用法是否相同,我們可以將其中能確定的一句中的虛詞用法和意義代入另一句來理解,看句子是否講得通。如果講得通,那用法和意義就是一樣的;如果講不通,用法和意義就不一樣。如判斷“與我銀,為君致閣職”“嘉為先言于秦王”這兩句中“為”的用法和意義,我們知道第二句中的“為”是介詞“替”“給”,代入第一句理解:“給我銀子,我為你謀個內閣職務。”句子是通的,所以該處的“為”也當介詞“替”“給”講。

            文言虛詞(四)

            焉

            用作兼詞,相當于“于之”“于此”“于彼”。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其中)。(《論語》)

            2.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從這里)。(《勸學》)

            用作疑問代詞,可譯為“哪里”“怎么”。

            1.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燭之武退秦師》)

            用作語氣詞。

            1.句末語氣詞,相當于“了”“啊”“呢”。

            于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

            2.句中語氣詞,表示停頓。

            (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師說》)

            (2)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赤壁賦》)

            形容詞、副詞詞尾,相當于“然”,譯為“……的樣子”“……地”。

            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阿房宮賦》)

            教你辨析:語境推斷法。文言虛詞的用法比較靈活,要確定一個虛詞的用法就必須聯系語境做具體分析,做到“字不離句,句不離篇”。如: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說》)語境交代了寫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夠看到這篇文章,由此可推斷“焉”是代詞,代文章。“得焉”即“能夠看到它”。

            要理解兼詞現象。一個單音節詞兼有兩個詞的意義和作用,這類詞就是兼詞,它是文言文中的一種特殊語法現象。如:“焉”相當于“于之”,兼介詞、代詞。“諸”,①相當于“之于”,兼有代詞、介詞;②相當于“之乎”,兼代詞、語氣詞。盍,相當于“何不”,兼代詞、副詞。當然這類詞并不是任何時候都用作兼詞,要善于結合上下文意及其組合關系分析。

          [標簽:語文文言文 高中語文 語文]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考關鍵詞

          宅男在线国产精品无码| 日韩区欧美区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最新 |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高清在线|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高清在线| 夜夜添无码试看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黄十八禁网站在线观看 | 中文在线√天堂| 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免费播放|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有码在线|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熟妇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一本久中文视频播放|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无码毛片AAA在线| 被夫の上司に犯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 亚洲va无码手机在线电影| 中文字幕日本高清|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av一区|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午夜中文字幕精品黄网站| 免费无码午夜福利片|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兔费|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亚洲无码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伊人久久综合无码成人网| 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