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的原詩和含義是什么
來源:高考網整理 2023-01-31 22:51:43
《出塞》是唐朝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一首慨嘆千古邊塞變遷,沒有永久的和平,思念傳說中的名將威名的邊塞詩。此詩內容主要是慨嘆遠征之苦,良將之苦,體現出了詩人對家國的愛重和維護、對戰爭勝利的渴望與期盼以及對良將的信心。
1出塞的原詩和翻譯整理
王昌齡《出塞》原文: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陽山。
王昌齡《出塞》譯文:
秦漢以來,明月還是那樣照著關塞,離家萬里遠征,將士至今沒有回還。
只要讓龍城飛將軍(李廣)還在,就不會讓敵人軍隊越過陰山。
創作背景:
《出塞二首》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作!冻鋈肥菢犯f題。秦漢以來,邊關多事,烽火不熄,士兵久戍不歸。
詩人關心邊事,同情長期征戰的士兵,認為邊防上的要害問題是將領無用,不能抵御來犯的敵人,因此借樂府舊題《出塞》作詩以昔諷今。其中第二首詩在《全唐詩》中同時也錄入李白詩作下,作《軍行》。
2出塞的作品賞析
《出塞》是樂府舊題,也是唐朝詩人王昌齡所作的七言絕句。邊塞詩的代表之一。
首句“秦時明月漢時關”七個字,即展現出一幅壯闊的圖畫:一輪明月,照耀著邊疆關塞。詩人只用大筆勾勒,不作細致描繪,卻恰好顯示了邊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蕭條,渲染出孤寂、蒼涼的氣氛。
“萬里長征人未還”,面對這樣的景象,邊人觸景生情,這里明顯詩人是在場景之中的,他在邊塞,未還之人距他萬里。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在直接抒發了邊防士卒鞏固邊防的愿望和保衛國家的壯志:只要有李廣那樣的名將,敵人的馬隊就不會度過陰山。這兩句承襲了之前的雄壯。
出塞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表現的內容是厚重和復雜的。既有對遠征士卒的濃厚同情,對朝廷好大喜功和不能選賢任能的不滿,同時又以大局為重,認識到家國的榮譽和戰爭的正義性,發出了“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誓言,洋溢著愛國激情。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