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語文數學卷權威評析
2022-06-08 13:10:09教育部考試院
2022年高考語文全國卷
試題評析
2022年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制4套高考語文試卷,包括全國甲卷、全國乙卷、新高考I卷、新高考II卷。試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機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引導青年學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試題依據課程標準,著意關聯教材,深化基礎考查,創新試題形式,有效服務“雙減”改革。
一博古融今,凝聚新時代青年文化自信的磅礴之力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和民族自立的精神支撐。試題充分發揮學科的人文優勢,選材注重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髓,試題設問既引導學生借鑒古人智慧、汲取精神力量、樹立文化信心,又引導學生立足當下現實、融通古今資源、面向未來創新。
1品經典、咀英華,于思辨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試題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當代價值,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中華文明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新高考I卷信息類文本閱讀選用2則材料:材料一節選自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5月17日召開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強調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讓民族性更加符合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的發展要求;材料二摘編自鄭敏的《新詩百年探索與后新詩潮》,主要討論重建中國本土詩歌傳統和傳統詩論的現代轉化等問題,提出“沒有傳統何談創新”“古典詩論的當代人文價值”等看法,與材料一的核心觀點緊密相應。第4題要求學生運用材料一的理論對社會現象加以分析,試題啟發學生思考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傳統觀念在構建新時代和諧社會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的當代價值,引導學生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用科學理論提升認識、指導實踐。
2思來路、長精神,于感悟中傳承革命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革命年代締造了偉大的紅色精神譜系,鍛造出反映中國共產黨價值追求與精神風貌的革命文化。試題深耕紅色文化,彰顯榜樣力量,引導學生銘記歷史,賡續紅色基因。全國甲卷文學類文本閱讀,通過對革命英雄以強大意志力戰勝身體痛苦的描寫,表現了革命信仰的巨大力量,引導學生領會長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新高考II卷文學類文本閱讀,通過對抗日戰爭時期修馬蹄、釘馬掌勞動場景的描寫,將車夫的運輸工作與抗戰時期的物資轉運關聯起來,使學生體會革命戰爭年代人民的偉大力量,引導學生領悟“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真諦。
二取精用宏,譜寫新時代青年追夢未來的青春之歌
2022年適逢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試題緊扣時代主題,關注青年成長,引導青年學生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結合,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使命,不負韶華,譜寫壯麗的青春之歌。
1以新時代偉大成就激發青年愛國熱情
試題展現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反映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引導學生將愛國熱情轉化為實際行動,在國家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中貢獻青春、建立功勛。全國乙卷作文題圍繞“北京:雙奧之城”組織信息,通過表格和數據展現我國的綜合國力,多方面呈現國家的跨越式發展,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引導學生體會冬奧精神的深刻內涵,體會奧運會成功舉辦背后的國家力量和制度優勢,將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
2以榜樣力量堅定青年理想信念
火熱的青春,需要堅定的理想信念。試題通過展示新時代人才的精神面貌和風采,引導青年緊跟黨走,早立志、立大志,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誓言,讓理想信念在創業奮斗中升華。新高考II卷作文題介紹了不同行業奮發有為的人物典型,要求學生以“選擇·創造·未來”為主題寫一篇文章,引導學生做好個人的事業規劃,爭當偉大理想的追夢人。
3以民族振興激勵青年擔當作為
“時代總是把歷史責任賦予青年”,青年要勇挑重擔,勇克難關,勇斗風險,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職中成長,在國家發展的美好愿景中繪就青春的彩色畫卷。試題引導青年學生擔當新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施展抱負,建功立業,迸發青春能量。全國乙卷文學類文本閱讀選取左翼作家蕭紅在抗戰時期寫的書信《“九一八”致弟弟書》,字里行間滿懷對愛國青年的希冀。新高考I卷語言文字運用I選取中國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欒恩杰的事跡作為材料,引導青年把青春的汗水揮灑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4以科學創新引導青年創造未來
“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青年身上寄托著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試題引導學生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培養科學精神,培育創新能力。全國甲卷實用類文本閱讀以“袁隆平和雜交水稻技術”為材料,引導學生學習袁隆平不迷信學術成說、勇于質疑、銳意創新的優秀品質。全國乙卷實用類文本閱讀用3則材料介紹了科學家對雪花六瓣原因的探索和雪花形成的物理學知識,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科學問題,養成良好的科學觀察習慣,運用科學思維探尋現象背后的本質。
三服務“雙減”,夯實新時代青年全面發展的教育之基
2022年高考是“雙減”政策發布之后的首次高考,命題在教考銜接上精耕細作, 充分釋放服務“雙減”改革的鮮明信號,引導教學提升課堂質量,助力構建教育良好生態。
1強化基礎,提高學生能力素養
青年學子只有打牢知識功底,才能積蓄前進能量。試題強調基礎對于青年學習、成長的重要性。新高考I卷作文題,借圍棋學習中的3個術語——“本手、妙手、俗手”巧妙類比,意在啟示一線師生,基礎不是知識的簡單記憶,不是技能的機械訓練,而是對基本概念和規律的掌握融通,闡明目標遠大和磨礪功夫、基礎扎實和創新創造的辯證關系,引導學生遵循獲取知識和養成能力素養的基本規律,筑牢根本,守正而后創新。
2依標考查,引導教學應教盡教
試題內容范圍和難度設置嚴格依據課程標準,引導教學嚴格按照課程標準實施,做到應教盡教,既不隨意提高或降低標準,也不隨意增加或刪除內容。
內容范圍充分考慮課標不同版本。根據各省使用課標的不同版本和教學實際差異,新高考I卷、II卷分別為使用不同版本課標的省份專門命制名篇名句默寫試題,形成4個不同版本的試卷。以新高考I卷為例,舊課標版3道試題默寫內容分別出自《荀子·勸學》《詩經·周南·關雎》和李白的《蜀道難》,新課標版3道試題默寫內容分別出自鮑照的《擬行路難》(其四)、曹操的《短歌行》和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
難度設置符合課標要求的學業質量水平描述。在材料選取時,現代文材料的選擇注重題材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古代詩文材料的選擇注重符合淺易的標準,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如全國甲卷、乙卷的實用類文本閱讀和新高考I、II卷的信息類文本閱讀,都使用了多個材料的組合,試題的設置符合“能比較、概括多個文本的信息,發現其內容、觀點、情感、材料組織與使用方面的異同”等要求。
3關聯教材,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試題材料呼應教材,題干設問、參考答案注意與教材中的重點內容建立知識鏈接,并充分考慮新舊教材更替的因素,優先選擇新舊教材中都有的傳統經典課文為關聯對象,靈活運用顯性關聯和潛在關聯,引導教學重視教材、用好教材,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方式提高學生成績。
顯性關聯,考點設置直接與教材內容關聯。全國乙卷的古代詩歌閱讀選用王勃的《白下驛餞唐少府》,試題要求學生將其與教材所選王勃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進行比較。新高考II卷古代詩歌閱讀選用李白的《送別》,要求學生判斷該詩最后兩句“云帆望遠不相見,日暮長江空自流”與教材所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表達方式是否相同。
潛在關聯,材料選擇與教材內容有著密切關聯。新高考II卷語言文字運用II材料選自蕭紅的《呼蘭河傳》,與小學語文教材課文《火燒云》出處相同,高中教材課文也選有蕭紅作品,學生對其語言風格非常熟悉。全國甲卷文言文閱讀和新高考I卷文言文閱讀材料均選自《戰國策》,新舊教材中都有從《戰國策》取材的課文,學生對其內容和形式并不陌生。
4創新形式,減少“機械刷題”
2022年高考語文命題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在“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增強試題開放性,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等方面繼續探索,使用新題型,擴大試題的開放性與靈活度,進一步降低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的得分收益,引導學生認識到低效的學習方式只會帶來無效的壓力和負擔。
材料文體和組合形式更加多樣。4套試卷的現代文閱讀材料使用了政論文、學術論文、科普文、專著導言、小說、散文、紀實作品等文體,有單一文本,也有復合文本。文言文閱讀試題材料分別從戰國秦漢時期的雜史、別史、諸子等經典文言著作中取材,不再限于史傳文和紀事本末體。
試題設問更加開放。語言文字應用中對成語的考查,由選擇題變為直接填寫答案的填空題,試題答案不唯一,學生作答只要符合上下文語境即可得分,考點也相應從側重考查近義成語差異的辨析變為側重考查成語的積累與應用。
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一批新時代的新青年即將通過高考走向求知成長的新階段。2022年高考語文全國卷試題充分發揮語文學科優勢,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為選拔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交上合格答卷。
“雙減”之后
2022年高考數學試題有哪些新變化?
權威評析來了!
2022年高考數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體現高考改革的要求。試卷突出數學學科特點,強化基礎考查,突出關鍵能力,加強教考銜接,服務“雙減”政策實施,助力基礎教育提質增效。
設置現實情境,發揮育人作用
高考數學命題堅持思想性與科學性的統一,發揮數學應用廣泛、聯系實際的學科特點,設置真實情境,命制具有教育意義的試題,發揮數學考試的教育功能和引導作用。
設置優秀傳統文化情境
數學試卷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試題情境材料,讓學生領略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數學研究成果,進一步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愛國主義情感。如新高考Ⅱ卷第3題以中國古代建筑中的舉架結構為背景,考查學生綜合應用等差數列、解析幾何、三角函數等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全國甲卷理科第8題取材于我國古代科學家沈括的杰作《夢溪筆談》,以沈括研究的圓弧長計算方法“會圓術”為背景,讓學生直觀感受我國古代科學家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設置社會經濟發展情境
數學科高考以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生產生活實際為情境素材設置試題。如新高考Ⅰ卷第4題以我國的重大建設成就“南水北調”工程為背景,考查學生的空間想象、運算求解能力,試題引導學生關注社會主義建設的成果,增強社會責任感。全國甲卷文、理科第2題以社區環境建設中的“垃圾分類”為背景考查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全國乙卷文、理科第19題以生態環境建設為背景材料,考查學生應用統計的基本知識和基礎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數據處理與數學運算素養也作了相應的考查。
設置科技發展與進步情境
數學試卷選取我國科技發展與進步中取得的重要成就作為試題背景,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和時代特征,激發青年學生樹立為國家服務、奉獻科技事業的信念。如全國乙卷理科第4題以嫦娥二號衛星在完成探月任務后,繼續進行深空探測成為我國第一顆環繞太陽飛行的人造行星為情境,考查學生綜合應用數列、函數、不等式等基本知識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加強教考銜接,發揮引導作用
2022年高考數學依據數學課程標準命題,深化基礎考查,突出主干知識,創新試題設計,加強教考銜接,發揮高考試題對中學教學改革的引導和促進作用。
依據課程標準
高考數學命題貫徹高考內容改革的要求,依據高中課程標準命題,進一步增強考試與教學的銜接。試卷的考查內容范圍和比例、要求層次與課程標準保持一致,注重考查內容的全面性,同時突出主干、重點內容的考查,引導教學依標施教、施教依標。
試卷突出對學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考查,強調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形成學科知識系統;注重本原性方法,淡化特殊技巧,強調通性通法的深入理解和綜合運用,促進學生將知識和方法內化為自身的知識結構。全國乙卷第21題考查了分類與整合的思想,全國甲卷第20題考查了數形結合的思想,新高考Ⅰ卷第16題體現了特殊與一般的思想,新高考Ⅱ卷第19題對統計與概率的思想進行了深入的考查。數學試題力圖引導中學遵循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實現作業題、練習題減量提質。
加強主干考查
試卷在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三種題型都加強了對主干知識的考查,如新高考Ⅰ卷第12題,要求學生在抽象函數的背景下,理解函數的奇偶性、對稱性、導數等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對數學抽象、直觀想象、邏輯推理等核心素養都有較高的要求。全國甲卷理科第19題,以學校體育比賽為情境,考查概率的基礎知識和求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分布列與期望的方法,實現了對主干知識的深入考查。
創新試題設計
高考數學命題創新試題形式,引導教學注重培養核心素養和數學能力。增強試題開放性,鼓勵學生運用創造性、發散性思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引導教學注重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多選題的設計上,進一步增強選項的靈活性,突出對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的考查。在填空題的答案設計上,給學生較大的思考空間,對知識之間的聯系、直觀想象等素養作了深入的考查。
試卷創新結構不良問題的設計,有效增強試題的開放性,考查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如新高考Ⅱ卷第21題給出三個條件,要求學生選取兩個作為已知條件,證明另外一個成立,給學生提供了選擇的自由度和發揮空間,有利于對學生思維水平的考查。
加強素養考查,發揮選拔功能
數學科高考加強學科核心素養考查,強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深入考查關鍵能力,優化試題設計,發揮數學科高考的選拔功能,助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加強思維品質考查,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數學科高考通過突出思維品質考查,強調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如全國乙卷理科第9題、文科第12題,研究球內四棱錐體積的最大值問題,要求學生有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將問題轉化為三次函數的最值問題,進而利用導數求解。新高考Ⅱ卷第8題對思維的靈活性有較高要求,在抽象的情境中發現函數周期性是問題的關鍵。全國甲卷理科第20題、文科第21題,考查了直線、拋物線、三角函數、不等式的基本性質以及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方法,要求學生在復雜的直線與拋物線的位置關系中,能抓住問題的本質,發現解決問題的關鍵,選擇合理的方法。
加強關鍵能力考查,增強試題的選拔性
數學科高考設置綜合性的問題和較為復雜的情境,加強關鍵能力的考查。新高考Ⅰ卷第22題重視基于數學素養的關鍵能力的考查,在數學知識層面、數學能力層面和創新思維層面都有所體現,具有較好的選拔功能。新高考Ⅱ卷第22題將函數、導數、數列與不等式等知識有機結合,考查學生靈活應用函數、不等式思想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對直觀想象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