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個月高三地理復習備考策略
2022-03-24 11:55:28高考網整理
高考的腳步越來越近了。最后的一個月,在一些人看來,大局已定無法改變什么,而在另一些人看來,卻是實現自我提升的大好時機。如何制定科學、高效的復習備考策略,充分利用好最后的黃金時間?本期特刊約請了部分新高考省份9個學科的一線名師、教研員分享他們的經驗。
地理
近幾年全國高考地理試題總體保持穩定,但也呈現出一些新特點。尤其是2020年1月教育部考試中心研制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發布后,高考地理命題充分體現出新變化和新要求。因此,最后階段的復習,教師應緊緊圍繞《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對考查內容提出的要求,從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等幾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提高學習效率。
整理必備知識,完善知識體系
學生臨考沖刺階段進行的知識自主整理,不同于之前的第一、二輪復習,不宜面面俱到,而要引導學生回歸教材,從高頻考點如地球運動、大氣運動、水循環、地質循環、人口、城市、工農業、交通、環境保護、國土整治等主干知識中,選擇自己比較薄弱的某個或某幾個知識主題進行圖譜式的梳理,或者選擇某一地理事物,以此為中心,關聯不同章節、不同模塊的知識,以完善知識框架體系。
如以交通為核心概念進行主題知識整理時,可立足于產業角度展開,分析區域交通運輸的建設和交通網的不斷完善對區域內工業、農業、商業等產業的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影響,同時分析交通促使不同地區之間人口、物質、能量和信息的流動對區域間人口遷移、跨區域資源調配和產業轉移的影響。這樣進行知識框架的重構,有助于將必修Ⅱ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識——人口、城鎮和產業等不同章節零散的知識整合起來。另外,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影響著交通的布局、走向和疏密度等,交通要素又是架起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聯系的復習橋梁。交通建設會占用耕地、破壞地表,辯證地看待交通對環境的影響,又可將知識與選修模塊環境保護的內容關聯起來。交通線作為線狀地理事物,可將其作為區域地理復習的知識線索或脈絡,對交通沿線經過的不同區域,尤其是經過區域差異較大的自然區或經濟區進行區域知識的整理。
歸類研究高考真題,提升關鍵能力
臨近高考,歷年真題學生基本都已經做過,但大多數師生對真題的設問、材料和參考答案卻很少進行歸類研究。最后一個月再刷題沒有必要,倒不如抽出時間,師生一起將那些曾經做過的高考真題整理出來,研究這些試題所提供的文字、圖表、數據等材料是如何蘊含解題信息的,試題中哪些信息解題時需要進行解讀加工,哪些信息需要進行整合理解,以幫助學生提升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如2016年全國卷Ⅲ高考題“試對亞馬孫流域熱帶雨林‘河上很少有橋’這一現象作出合理解釋”和2017年全國卷Ⅱ高考題“分析白令海峽建設跨海大橋成本高的原因”,雖然兩題看似問題不同,所涉及的區域也相距甚遠,但當將兩題放在一起對比研究后,就會發現其實這兩題的設問都聚焦“橋梁”這一關鍵信息,試題都是重點考查交通方式的選擇。獲取準確的解題信息后,再調用學過的地理知識進行解題,就可做到舉一反三,當高考實戰時再碰到類似問題,就會游刃有余。
找準試題考核內容和方向后,還需要加強學生的作答訓練,提高學生對地理事物特征、過程與聯系進行精確描述或科學闡釋的能力。復習時要引導學生在答題時,做到有主次、有結構,緊扣材料和設問角度,使用地理術語全面、規范地答題。
隨著高考命題從知識立意轉向能力立意,沖刺階段的復習還應加強學生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能力的訓練。每年高考真題都有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觀點的開放性試題,如2020年全國卷Ⅲ“近些年來,毛烏素沙地綠化面積逐漸增大,有人認為‘毛烏素沙地即將消失’。你是否贊同?表明你的態度并說明理由”。這類問題看似贊不贊同均可,都能得分,但實際解題時還是需要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和方法,根據試題的情境材料進行論證,形成對地理現象與問題有邏輯性的判斷與觀點。因此,復習時教師不能禁錮學生的思維,不要用唯一的標準答案來引導學生作答,更要提升學生從不同角度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關注社會發展,提升學科素養
近幾年高考地理試題所提供的材料大多選自真實情境,素材既來源于生產、生活或國家發展戰略,也同時關注全球的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凸顯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因此,沖刺階段的復習,教師可在課堂上多與學生分享社會發展的現狀和趨勢,解讀這些地理時事熱點背后所體現出的地理概念、原理與規律,以及立場、觀點與思維方法。
如在復習人口與城市兩章相關的內容時,教師可向學生介紹“如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如何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在進行環境保護模塊的復習時,可與學生交流“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等話題。
社會發展等地理熱點問題僅僅是試題的情境,復習時切忌讓學生去記憶熱點本身所涉及的知識內容,而應通過與學生交流探討時事熱點話題,關注學生運用時事熱點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加強主題研究,聚焦核心價值
新課程提倡基于地理知識進行項目化學習,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對此也有相應體現。雖然高考試卷題量有限,不同試題考核的內容和要求有所側重,但從整體看,試題均凸顯了對地理學科核心價值——人地協調觀的考核。因此,即使是沖刺階段的復習,教師也應抓住這條主線,幫助學生樹立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因地制宜的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形成文明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養成關心和愛護地理環境的行為習慣,進而在考試答題時,能更好地、自覺地將人地和諧這一核心價值觀用于分析和解決試題中有關人地關系的系列問題。
相關推薦:
高考地理復習方法
高考復習攻略——地理篇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