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生物知識點 > 新高考模擬生物判斷題知識點

          新高考模擬生物判斷題知識點

          來源:高考網整理 2022-02-18 17:13:14

            1. 任何生物都能獨立地具備生物的幾個基本特征,并符合細胞學說。

            2. 不同的生物體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種類大體相同,各種化學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3. 構成細胞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能在無機自然界中找到。

            4. 淀粉、半乳糖以及糖原的元素組成都是相同的。

            5. 蔗糖和淀粉不能用本尼迪特來檢測。果糖沒有醛基但是也可以用本尼迪特來檢測。本尼迪特的檢測需要使用水浴加熱。

            6. 地震災害后,災民啃食樹皮和草,通過消化纖維素來給機體功能。

            7. 在小鼠的口腔細胞中可以檢測到麥芽糖。

            8. 糖原的代謝產物是葡萄糖,蛋白質的代謝產物是氨基酸。

            9.脂質只由C、H、O元素組成,可與糖類之間相互轉換。

            10. 胰島素、抗體、淋巴因子都能在一定條件下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應。

            11. 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都只含有一個氨基與一個羧基,并且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每一條肽鏈至少含有一個游離的氨基與一個游離的羧基。

            12.人體內的糖類、脂質、氨基酸可以相互轉換,糖類可以經過呼吸作用轉換為20種氨基酸。

            13.對于任何種類的多肽,肽鍵數=氨基酸總數-肽鏈數。

            14.某三肽由甘氨酸、丙氨酸、纈氨酸3種氨基酸構成,則此三肽有27種可能性。

            15.水不僅是細胞代謝所需的原料,也是細胞代謝的產物,如有氧呼吸、蛋白質與DNA的合成過程中都有水的生成。

            16.DNA在不同濃度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DNA也不溶于酒精,據此可用不同濃度的NaCl溶液以及酒精來分離提純DNA。

            17. 卵細胞內儲存大量的營養物質,體積大,有利于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

            18. 細胞學說揭示了整個生物界的統一性。

            19. 細胞學說和生物進化理論共同論證了生物的多樣性。

            20. 細胞保持完整是細胞能正常完成各項生命活動的前提條件。

            21. 具有一定的流動性是細胞膜的功能特性,這一特性與細胞間的融合、細胞的變形運動以及胞吞胞吐等生理活動密切相關。

            22. 糖蛋白只存在細胞膜的外表面,其它生物膜結構幾乎沒有糖蛋白。

            23. 如果用單層磷脂分子構成的脂質體來包裹某種藥物,則該藥物應該屬于脂溶性的。如果用雙層的脂質體包裹藥物,則該藥物應該屬于水溶性。

            24. 細胞膜、線粒體、葉綠體、溶酶體、液泡、細胞核、內質網與高爾基體等都是具膜結構的細胞器。

            25.線粒體和葉綠體內含DNA、RNA和核糖體,所以不受核基因的控制。

            26. 性激素的合成與內質網有關。

            27. 核被膜和內質網都可以附著核糖體。

            28. 植物細胞含有細胞壁,但不一定含有液泡與葉綠體;動物細胞含有中心體(不考慮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但不一定含有線粒體。

            29. 內質網是生物膜的轉換中心,內質網膜與高爾基體膜、質膜可以進行相互轉換,因為內質網膜與高爾基體膜和質膜直接相連。

            30. 細胞中的所有蛋白質都需要經過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的加工。

            31. 高爾基體與動物的分泌功能有關,所以小汗腺的高爾基體數量眾多。

            32. 水綿、藍藻、黑藻、金魚藻都屬于自養型的原核生物。

            33. 染色質與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物質在不同時期呈現的兩種不同形態。

            34.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構成,所以可以用甲基綠和雙縮脲對染色體進行染色。

            35. 細胞的核糖體都需要在核仁內進行組裝。

            36. 真核細胞可能含有多個細胞核,如動物的骨骼肌細胞和植物成熟的篩管細胞。

            37. 核孔是沒有選擇性的,物質通過核孔不需要能量和載體。

            38.龍膽紫、醋酸洋紅是一種堿性染料,pH>7。

            39. 細胞在顯微鏡下觀察不到細胞核,此細胞一定是原核生物。

            40.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其細胞中通常同時含有DNA與RNA,并且其遺傳物質都是DNA。

            41.細菌沒有蛋白質,只有裸露的DNA,所以不能形成染色體。

            42. 觀察細菌的染色體可以用龍膽紫將其染成深色。

            43. 草履蟲、變形蟲等原生生物具有細胞核和其它細胞器。

            44. 在現代生物技術中,去除各種細胞的細胞壁需要使用纖維素酶。

            45.ATP在細胞內含量并不高,活細胞都能產生ATP,也都會消耗ATP。

            46.ATP含有3個高能磷酸鍵,但是只有一個高能磷酸鍵會發生斷裂。

            47.100m,200m跑步主要由ATP(直接)和磷酸肌酸(間接)供能;400m,800m跑步主要由無氧呼吸供能;長跑主要由有氧呼吸供能。只有ATP才能給肌肉直接供能。

            48.ATP中的A不代表腺嘌呤,當再脫去兩個磷酸根后,形成的物質為RNA的基本單位之一。

            49.酶的合成需要ATP供能,此ATP來自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50.酶的催化反應都需要消耗ATP。

            51.利用U形管做滲透作用實驗(U形管中間用半透膜隔開)時,當管的兩側液面不再變化時,U形管兩側溶液的濃度一定相等。

            52. 自由擴散因為不受載體和能量的限制,所以運輸速度超過協助轉運和主動轉運。

            53. 任何物質都是從溶液的高濃度向溶液的低濃度擴散。

            54. 主動運輸一定需要載體、消耗能量。需要載體的運輸一定是主動運輸。

            55. 葡萄糖進出紅細胞和小腸上皮細胞屬于易化擴散。K離子和Na離子進出細胞只能通過主動運輸。

            56. 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中,需要消耗能量的一定是主動運輸。

            57.細胞核中轉錄而成的RNA要與核糖體結合來翻譯相關蛋白質穿過0層膜,胰腺合成分泌的消化酶到十二指腸消化食物需穿過0層膜。

            58. 胞吞和胞吐體現了生物膜的選擇透過性。

            59. 將植物細胞的原生質體置于高濃度的蔗糖溶液中,該原生質體將會發生質壁分離現象。

            60. “質壁分離”中“質”是指細胞質,“壁”是指細胞壁。

            61. 顯微鏡下觀察到如圖所示的細胞,說明此細胞正在進行質壁分離。

            62. 當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內液體濃度時,顯微鏡下的細胞沒有發生質壁分離,則該細胞一定是死細胞。

            63. 質壁分離復原實驗中,從載物臺拿下裝片,用鑷子輕輕撬起蓋玻片,滴入清水后重新壓片進行觀察。

            64. 與硝酸鉀不同,甘油經自由擴散進入細胞,所以當外界溶液為甘油時只能發生質壁分離,無法自動復原。

            65. 觀察質壁分離及復原實驗時,應選用洋蔥外表皮細胞。因為洋蔥內表皮細胞無法發生質壁分離及復原。

            66. 在做溫度影響酶的活性的實驗中,若某兩支試管的反應速率相同,在其他條件均相同的條件下,可判斷這兩支試管所處的環境溫度也一定是相同的。

            67. 以酶促反應速度為縱坐標,當以反應物濃度為橫坐標時會出現飽和現象,當以酶濃度為橫坐標時一般不需要考慮飽和現象。

            68. 如果以淀粉為底物,以淀粉酶為催化劑探究溫度影響酶活性的實驗,則酶促反應的速率既可以通過碘液檢測淀粉的分解速率,也可以通過本尼迪特檢測淀粉水解產物的生成速率。

            69. 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質,酶的催化作用既可發生在細胞內,也可以發生在細胞外。

            70. 酶被水解后產生氨基酸。

            71.在測定胃蛋白酶活性時,將溶液的pH由10降到2的過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將逐漸增強。

            72.葡萄糖由小腸黏膜上皮細胞吸收進入肌肉細胞進行有氧呼吸,至少需要穿過9層膜。

            73.無氧呼吸的第一階段產生[H],第二階段消耗[H],所以整個無氧呼吸無[H]積累。無氧呼吸的第一階段產生ATP,第二階段不產生ATP。

            74.在有氧呼吸過程的第三個階段,[H]與O2結合生成水,在厭氧呼吸過程中,則沒有此過程。據此,是否有[H]的產生,可以作為判斷有氧呼吸與厭氧呼吸的依據。

            75.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時,不能用澄清的石灰水來檢測CO2的產生,但可以用重鉻酸鉀來檢測乙醇。

            76.測得某油料作物的種子萌發時產生的CO2與消耗的O2的體積相等,則該萌發種子在測定條件下的呼吸作用方式只有有氧呼吸。

            77.對于呼吸作用來說,有H2O生成一定在進行需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發酵。有酒精生成的呼吸一定在進行厭氧呼吸,動物細胞無氧呼吸一定不會產生酒精。

            78. 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實驗中,將培養液一組進行煮沸并冷卻處理,另一組不做煮沸處理。煮沸培養液的目的是進行實驗自變量的控制。

            79.可以從CO2的產生與否判斷酵母菌是進行需氧呼吸還是厭氧呼吸。

            80. 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也無核糖體,更無線粒體,只能進行無氧呼吸。

            81. 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原核細胞沒有線粒體與葉綠體,因此不能進行需氧呼吸與光合作用。

            82. 植物細胞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在類囊體膜上進行,碳反應在葉綠體基質中進行;需氧呼吸的第一階段在線粒體基質中進行,第二、三階段在線粒體內膜上進行。

            83.線粒體的內膜所含的蛋白質比線粒體外膜更多

            84.光合作用產物C6H12O6中的碳和氧來自CO2,氫來自水;產物H2O中氫來自水,氧來自CO2;產物O2中氧來自H2O。

            85.光反應的過程中不需要酶的參與

            86. 當光合作用正常進行時,三碳化合物比五碳化合物多。

            87.在光合作用的相關實驗中,可以通過測定綠色植物在光照條件下CO2的吸收量、O2釋放量以及有機物的積累量來體現植物實際光合作用的強度。

            88. 炎熱夏天中午,植物“午休”,氣孔關閉,光合作用停止。

            89.給植物施用有機肥,不僅能為植物提供生命活動所需的無機鹽,還能為植物生命活動提供CO2與能量。

            90.光合作用中的[H]都來自于水,呼吸作用中的[H]都來自于有機物。

            91. 當植物處于光補償點意味著葉肉細胞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92.正常情況下,當外界CO2濃度上升時,光補償點向左移動,光飽和點向右移動。

            93.光合作用中,ADP從類囊體薄膜向葉綠體基質移動。

            94. 有絲分裂是真核生物主要的分裂方式;無絲分裂是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

            95.人體細胞中最多有92條染色體和92條DNA。

            96. 在觀察植物根尖有絲分裂的實驗中,如果能清晰觀察到分散的細胞,但不能觀察到處于不同分裂時期的細胞,則導致這種結果的因素不包括解離與壓片。

            97.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增加與DNA數量的增加不可能發生在細胞周期的同一個時期;DNA數目的減半與染色體數目的減半可以發生在細胞周期的同一時期。

            98. 在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中期都會出現赤道板,其中只有在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末期才會出現細胞板。

            99. 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的區別主要發生在前期和末期;動物細胞的胞質分裂開始于后期,植物細胞的胞質分裂開始于末期。

            100.一個處于細胞周期中的細胞,如果堿基T與U被大量利用,則該細胞不可能處于細胞周期的分裂期。

            101.某一處于有絲分裂中期的細胞中,如果有一染色體上的兩條染色單體的基因不相同,如分別為A與a,則該細胞在分裂過程中很可能發生了基因突變或交叉互換。

            102. 人的成熟紅細胞既不進行有絲分裂,也不進行無絲分裂。

            103. 細胞分化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細胞的癌變是基因突變的結果;細胞的凋亡是細胞生存環境惡化的結果。

            104. 受精卵的細胞全能性最高,細胞越分化,全能性越低。所以生殖細胞的全能性比普通體細胞的全能性低。

            105. 無限分裂的細胞不一定是癌細胞,也可能是良性腫瘤細胞。

            106. 多細胞生物個體的衰老與細胞的衰老過程密切相關,個體衰老過程是組成個體的細胞的普遍衰老過程,但未衰老的個體中也有細胞的衰老。

            107. 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應先上升鏡筒,再下降鏡筒直到找到標本。

            108.顯微鏡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視野被相連的64個分生組織細胞所充滿,若物鏡轉換為40×后,則在視野中可檢測到的分生組織細胞數為16。

            109. 目鏡長度越長,放大倍數越低;物鏡長度越長,放大倍數越高。

            110. 若洋蔥外表皮細胞顏色較淺,則可調亮光源,使液泡更清晰。

            111. 光圈、放大倍數都會影響顯微鏡視野的明亮程度:光圈越大,放大倍數越小,則視野越亮。

            112.字母“b”在光學顯微鏡下呈現“p”。

            113. 低倍鏡換高倍鏡觀察時,需先升高鏡筒,以免壓碎蓋玻片。

            114.某正常分裂中的細胞如果含有兩條Y染色體,則該細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級精母細胞。

            115. 某一處于分裂后期的細胞,同源染色體正在移向兩極,同時細胞質也在進行均等的分配,則該細胞一定是初級精母細胞。

            116.將精原細胞所有的DNA分子用32P標記后在31P的培養基中先進行一次有絲分裂,產生的兩個子細胞繼續進行減數分裂后產生8個精子,含有32P標記的占1/2。

            117. 減數分裂過程中,當在顯微鏡下觀察到交叉現象時,片段互換已經發生。

            118. 減數分裂過程中,一定會發生交叉互換。

            119.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細胞中核DNA與染色體數目之比為2的時期包括G2期、減數第一次分裂時期、減數第二次分裂的間期、前期與中期。

            120.基因型同為Aa的雌雄個體,產生的含A的精子與含a的卵細胞的數目之比為1:1。

            121.某二倍體生物在細胞分裂后期含有10條染色體,則該細胞一定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122.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發生了某種變化,使得一條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上的基因分別為A和a,則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發生的這種變化可能是基因突變,也可能是同源染色體的交叉互換。

            123.在正常情況下,同時含有2條X染色體的細胞一定不可能出現在雄性個體中。

            124.二倍體生物的有絲分裂過程中始終存在同源染色體,但是四分體的數目為0。

            125. 觀察細胞的減數分裂,發現細胞質均勻分配,則此細胞一定來源于雄性動物體內。

            126. 在具有有性染色體的生物中,排除環境和染色體數目對生物性別的影響,如果所有的染色體在大小形態上一一對應,則此個體一定為雌性。

            127.DNA不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但一切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

            128. 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同位素標記是一種基本的技術。在侵染實驗前首先要獲得同時含有32P與35S標記的噬菌體。

            129.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前,用分別含有32P與35S的培養基培養噬菌體,從而讓噬菌體帶上放射性標記。

            130.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不僅直接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也直接證明了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131.人的遺傳物質含有4種堿基,細菌的遺傳物質可能為DNA或RNA,煙草的遺傳物質為RNA。人體內的核酸含有8種核苷酸,TMV含4種核苷酸,噬菌體含4種核苷酸。人體內的遺傳物質含4種核苷酸。

            132.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如果用32P和35S分別標記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外殼,結果復制出來的絕大多數噬菌體沒有放射性。

            133. 磷脂雙分子層是細胞膜的基本骨架;磷酸與脫氧核糖交替連接成的長鏈是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134.DNA分子中,每個脫氧核糖都連接兩個磷酸基團。

            135.每個DNA分子上的堿基排列順序是一定的,其中蘊含了遺傳信息,從而保持了物種的遺傳特性。

            136.已知某雙鏈DNA分子的一條鏈中(A+C)/(T+G)=0.25,(A+T)/(G+C)=0.25,則同樣是這兩個比例在該DNA分子的另一條鏈中的比例為4與0.25,在整個DNA分子中是1與0.25。

            137.一條不含32P標記的雙鏈DNA分子,在含有32P的脫氧核苷酸原料中經過n次復制后,形成的DNA分子中含有32P的為2n-2。

            138.把培養在輕氮(14N)中的大腸桿菌,轉移到含有重氮(15N)的培養基中培養,細胞分裂一次后,再放回14N的培養基中培養,細胞又分裂一次,此時每個大腸桿菌細胞中的DNA是1/2輕氮型,1/2中間型。

            139. DNA的復制和轉錄,都需要專門的解旋酶參與。

            140.轉錄過程中,只存在A-U配對,而不會出現A-T配對。

            141.一條DNA與RNA的雜交分子,其DNA單鏈含A、T、G、C 4種堿基,則該雜交分子中共含有核苷酸8種,堿基5種;在非人為控制條件下,該雜交分子一定是在轉錄的過程中形成的。

            142.基因是有遺傳效果的DNA片段,基因對性狀的決定都是通過基因控制結構蛋白的合成實現的。

            143. 通過控制酶的合成,從而直接控制性狀是基因控制性狀的途徑之一。

            144.人體細胞中某基因的堿基對數為N,則由其轉錄成的mRNA的堿基數等于N,由其翻譯形成的多肽的氨基酸數目等于N/3。

            145. 酶的產生都需要經過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

            146.轉運RNA與mRNA的基本單位相同,但前者是雙鏈,后者是單鏈,且轉運RNA是由三個堿基組成的。

            147.某細胞中,所有的mRNA在還未完成轉錄時,已有核糖體與之結合,并翻譯合成蛋白質,則該細胞一定不可能是真核細胞。

            148. 堿基間的互補配對現象可能發生在染色體、核糖體、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等結構中。

            149. DNA的復制和轉錄過程中存在堿基互補配對,翻譯過程中不存在堿基互補配對。

            150.人體的不同細胞中,mRNA種類存在差異,但tRNA種類沒有差異;蛋白質種類存在差異,但是核基因種類沒有差異。

            151. 一種氨基酸有多種密碼子,一種密碼子也可以決定不同的氨基酸。

            152.真核細胞細胞核DNA的復制與轉錄分別發生在細胞核和細胞質中。

            153. 中心法則僅僅揭示了自然界中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遺傳信息的傳遞與表達過程,而不能應用于所有生物。

            154. 人體中的大多數細胞,既會發生染色體的復制,又有轉錄與翻譯過程。

            155. 決定細胞生物性狀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質,而根本原因是DNA上的遺傳信息。

            156.在一個成年人的神經細胞中,只有轉錄與翻譯過程,沒有DNA的復制過程。

            157. 除病毒以外的所有生命體的遺傳現象都遵循孟德爾遺傳定律。

            158. 人類的所有遺傳病都可用孟德爾定律進行遺傳病分析。

            159.遺傳病是指可以遺傳給后代的疾病

            160. “選擇放松”造成的有害基因的增大是有限的。

            161.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測交,后代表現型比例為3:1或1:2:1,則該遺傳可以是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

            162.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自交,后代出現3:1的比例,則這兩對基因的遺傳一定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163.一對等位基因(Aa)如果位于XY的同源區段,則這對基因控制的性狀在后代中的表現與性別無關。

            164.對于XY型的性別決定的生物而言,雄性都是雜合子,雌性都是純合子。

            165.某一對等位基因(Aa)如果只位于X染色體上,Y上無相應的等位基因,則該性狀的遺傳不遵循孟德爾的分離定律。

            166. 基因分離定律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發生在減數第二次。

            167.若含X染色體的隱性基因的雄配子具有致死效果,則自然界中找不到該隱性性狀的雌性個體,但可以有雄性隱性性狀個體的存在。

            168.基因型為AaBb的一個精原細胞,產生了2個AB、2個ab的配子,則這兩對等位基因一定不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

            169.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兩對相對性狀的純合體雜交得F1,F1自交得F2,則F2中表現型與親本表現型不同的個體所占的理論比為6/16。

            170.一個基因型為AaXbY的果蠅,產生了一個AaaXb的精子,則與此同時產生的另三個精子的基因型為AXb、Y、Y。

            171. 生物的表現型是由基因型決定的。基因型相同,表現型一定相同;表現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172. 番茄的果皮顏色紅色對黃色為顯性,雜交實驗結果是當紅色♀×黃色♂時,果皮為紅色,當黃色♀×紅色♂時,果皮為黃色,此遺傳現象最有可能為細胞質遺傳。

            173. 單基因遺傳病的發病率高,多基因遺傳病的發病率低。

            174. 在遺傳學的研究中,利用自交、測交、雜交等方法都能用來判斷基因的顯隱性。

            175.讓高桿抗病(DDTT)與矮桿不抗病(ddtt)的小麥雜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可從F2開始,選擇矮桿抗病的類型連續自交,從后代中篩選出純種的矮桿抗病品種。類似地,用白色長毛(AABB)與黑色短毛(aabb)的兔進行雜交得到F1,F1雌雄個體相互交配得F2,從F2開始,在每一代中選擇黑色長毛雌雄兔進行交配,選擇出純種的黑色長毛兔新品種。

            176.紫花植株與白花植株雜交,F1均為紫花,F1自交后代出現性狀分離,且紫花與白花的分離比是9:7。據此推測,兩個白花植株雜交,后代一定都是白花的。

            177.果蠅X染色體的部分缺失可能會導致純合致死效應,這種效應可能是完全致死的,也可能是部分致死的。一只雄果蠅由于輻射而導致產生的精子中的X染色體均是有缺失的。現將該雄果蠅與正常雌果蠅雜交得到F1,F1雌雄果蠅相互交配得F2,F2中雌雄果蠅的比例為2:1。由此可推知,這種X染色體的缺失具有完全致死效應。

            178.一對黑毛豚鼠,生了5只小豚鼠,其中3只是白色的,兩只是黑色的,據此可判斷,豚鼠毛色的遺傳不遵循孟德爾分離定律。

            179. 孟德爾利用豌豆作為實驗材料,通過測交的方法對遺傳現象提出了合理的解釋,然后通過自交等方法進行了證明。

            180. 生物體發生的可遺傳變異一定能夠遺傳給后代。

            181.在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中,R型與加熱殺死的S型菌混合產生了S型,其生理基礎是發生了基因重組。

            182.染色體結構變異和基因突變的實質都是染色體上的DNA中堿基對排列順序的改變。

            183. 基因突變一定發生在細胞分裂間期。

            184.秋水仙素處理幼苗,成功使染色體數目加倍后,一定會得到純合子

            185. 同源多倍體生物的可育性一定比二倍體生物低。多倍體中偶數倍體(如四倍體)可以發生聯會現象,但是要比普通的二倍體生物結實率低。

            186. 基因突變不一定導致性狀的改變;導致性狀改變的基因突變不一定能遺傳給子代。

            187. 基因突變會產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是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組不產生新的基因,但會形成新的基因型。

            188. 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主要來源;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

            189. 六倍體小麥通過花藥離體培養培育成的個體稱為三倍體。

            190. 花藥離體培養后得到純合子。

            191.三倍體無籽西瓜具有發育不全的種皮

            192. 單倍體細胞中只含有一個染色體組,因此都是高度不育的;多倍體是否可育取決于細胞中染色體組數是否成雙,如果染色體組數是偶數則可育,如果是奇數則高度不育。

            193. 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無論是同源染色體還是非同源染色體間都可能發生部分片段的互換,這種交換屬于基因重組。

            194. 雜合高莖豌豆自交后代出現了矮莖豌豆,屬于基因重組。

            195.如果不考慮XY同源區段上的基因,一對表現正常的夫婦,生下了一個患病的女孩,則該致病基因一定是隱性且位于常染色體上。

            196.一對表現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XbXbY(色盲)的兒子。如果異常的原因是夫婦中的一方減數分裂產生配子時發生了一次差錯之故,則這次差錯可能發生在父方減數第一次分裂的過程中。

            197. 一對表現型正常的夫婦,妻子的父母都表現正常,但妻子的妹妹是白化病患者,丈夫的母親是患者。則這對夫婦生育一個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1/12;若他們的第一胎生了一個白化病的男孩,則他們再生一個患白化病的男孩的概率是1/8。

            198. 在調查人類某種遺傳病的發病率及該遺傳病的遺傳方式時,選擇的調查對象都應該包括隨機取樣的所有個體。

            199. 一個家族僅一個人出現的疾病不是遺傳病;不攜帶遺傳病基因的個體不會患遺傳病。

            200. 遺傳病往往表現為先天性和家族性,但先天性疾病與家族性疾病并不都是遺傳病。

            201.一個基因型為AaBbCc的植物(三對基因可以自由組合),用其花粉離體培養獲得aabbCC的個體占1/8。

            202. 雜交育種與轉基因育種依據的遺傳學原理是基因重組;誘變育種依據的原理是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單倍體育種與多倍體育種依據的原理是染色體變異。

            203. 單倍體育種離不開組織培養技術,多倍體育種可以不需要組織培養技術。

            204. 自然界中發生的自發突變的突變率非常低,誘發突變的突變率則很高。

            205.如果隱性純合子致死,則Aa連續自交n次,每代中的雜合子占(2/3)的n次。

            206. 四倍體西瓜與二倍體西瓜屬于不同的物種;騾因為沒有后代,所以不是一個物種。

            207. 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不僅能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釋生物界的適應性與多樣性,但不能解釋遺傳與變異的本質,且對進化的解釋僅限于個體水平。

            208. 種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209. 一個符合遺傳平衡的群體,無論是自交還是相互交配,其基因頻率及基因型頻率都不再發生改變。

            210. 現代進化理論認為,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211. 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生殖隔離的形成必須要有地理隔離,地理隔離必然導致生殖隔離。

            212. 進化過程一定伴隨著基因頻率的改變。

            213. 自然情況下,突變、基因重組、自然選擇都會直接導致基因頻率的改變。

            214. 長期使用農藥后,害蟲會產生很強的抗藥性,這種抗藥性的產生是因為農藥誘導害蟲產生了抗藥性突變之故。

            215.某校學生(男女各半)中,有紅綠色盲患者3.5%(均為男生),色盲攜帶者占5%,則該校學生中的色盲基因頻率為5.67%。

            216. 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但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生定向的改變,從而使生物向著一定的方向進化。

            217. 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但是自然選擇通過作用于個體而影響種群的基因頻率。自然選擇直接作用于表現型而非基因型。

            218. 生殖隔離一定導致形成新物種,不同物種一定存在生殖隔離;新物種產生一定存在進化,進化一定意味著新物種的產生。

            219. 植物生長素能促進植物生長是通過促進細胞的分裂與生長實現的;生長素的作用具有雙重性,即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220. 頂端優勢現象、根的向地生長、莖的背地生長都說明了生長素作用的雙重性。

            221. 不同種類的植物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種植物的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也不同。

            222. 植物生長素在胚芽鞘尖端部位的運輸會受光與重力的影響而橫向運輸,但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只能是極性運輸,即只能從形態學的上端向形態學的下端運輸,這種運輸是需要能量的主動運輸。

            223. 連續下雨天影響了玉米的傳粉,此時可施用適宜濃度的生長素挽救玉米產量。

            224. 兩種不同濃度的生長素溶液都不具有促進植物細胞生長的作用,其原因一定是其中的一種溶液濃度過高,另一種溶液濃度過低。

            225. 生長素、細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促進作用,屬于植物生長的促進劑;脫落酸與乙烯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抑制作用,屬于生長抑制劑。

            226. 內環境中含有多種成分,激素、抗體、淋巴因子、血漿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內環境的成分。

            227. 肺泡不屬于內環境,所以呼吸系統與內環境穩態的維持沒有關系。

            228. 血糖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所以適當攝入果糖對血糖濃度沒有顯著影響。

            229. 紅細胞的內環境是血漿;毛細血管壁細胞的內環境是血漿與組織液;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的內環境是淋巴與血漿。

            230. 人體局部組織活動增加時,代謝產物增加,組織液增多,淋巴增加。

            231. 人體內環境的穩態是在神經調節、體液調節與免疫調節下由各器官、系統協調作用下實現的。

            232. 甲狀腺激素、腎上腺激素、性激素可以口服,下丘腦、垂體、胰島分泌的激素必須注射才能起作用。

            233. 皮膚上的一個溫度感受器既能感受熱,又能感受冷。

            234.某哺乳動物體溫為40℃左右,將此動物放于0℃的環境中,耗氧量增加;將此動物的組織細胞放置于0℃下,耗氧量減少。

            235. 為了增加母雞的產蛋量,可以人工延長雞舍中的光照時間,從而直接通過體液調節提高產蛋量。

            236.某人40度高燒一天,是因為此人在這一天中的產熱大于散熱。

            237. 人體進入寒冷的環境中,因為酶的活性降低,新陳代謝減弱。

            238.K+主要維持細胞外滲透壓的穩定。

            239. 反射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反射弧是由五個基本環節構成的。

            240. 離體情況下,刺激傳入神經也能引起效應器的活動,屬于反射。

            241. 神經信號可以從軸突到樹突,也可以從樹突到軸突。

            242.一個反射弧中只含有一條傳入神經,一條傳出神經,則只含有一個突觸結構(不考慮神經肌肉接點)。

            243.神經元接受刺激產生興奮或抑制的生理基礎是Na+的內流或陰離子(Cl-)的內流。

            244.增加細胞外K+的濃度可以增加靜息電位的值;阻斷Na+通道可以降低靜息電位的值。

            245. 人體在完成反射活動的過程中,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方向一定是雙向的,而在突觸的傳遞方向是單向的。

            246. 神經沖動可以從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傳遞到下一個神經元的胞體、樹突或軸突。

            247. 一個神經元興奮可能會導致下一個神經元抑制。

            248.在一個反射弧的鏈條中不可能存在兩個中間抑制性神經元,因為抑制作用(超級化狀態)是不能被傳遞的。

            249.發生動作電位時,膜內的Na+濃度高于膜外。

            250. 神經遞質借助膜的流動性進入下一個神經元。激素則與質膜上的受體細胞結合不進入受體細胞內部。

            251. 人體饑餓時,血液流經肝臟后,血糖的含量會升高,血液流經胰島后,血糖的含量會減少。

            252. 胰島素是人體中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而胰高血糖素和腎上腺素均能提高血糖濃度。

            253. 胰腺中的腺泡組織屬于外分泌部,具有導管,能分泌消化酶;胰腺中的胰島組織屬于內分泌部,無導管,能分泌激素。

            254. 因為胰高血糖素的靶細胞是肝臟等處的細胞,而非肌細胞。肝糖元可以分解成葡萄糖,肌糖元不能分解成葡萄糖。

            255. 胰島素的增加直接導致胰高血糖素的降低,但是胰高血糖素的增加直接導致胰島素的增加。

            256. 驗證雄性激素和甲狀腺激素的功能,普遍采用先切除后再移植的方法進行二次對照。

            257. 所有的激素只能作用于一種或少數幾種靶細胞或靶組織。

            258. 能合成激素的所有的活細胞都能產生酶,但只有內分泌腺的細胞會合成激素。

            259. 細胞產生的激素、淋巴因子以及神經遞質等都屬于信號分子,在細胞間起到傳遞信息的作用。

            260. 在飲水不足、體內失水過多或吃的食物過咸的情況下,人體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會增加。

            261. 人體中的抗利尿激素和催產素是下丘腦合成和分泌,經過神經垂體釋放的。

            262. 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的靶細胞是垂體,促甲狀腺激素的靶細胞是甲狀腺,甲狀腺激素的靶細胞是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包括垂體與下丘腦。

            263. 激素間的作用包括協同與拮抗作用,促甲狀腺激素與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甲狀腺激素間的關系屬于協同關系;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間具有拮抗作用。

            264. 甲狀腺激素對下丘腦和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具有反饋調節作用;垂體產生的促甲狀腺激素對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具有反饋調節作用。

            265. 下丘腦是內分泌腺調節的樞紐,也是血糖調節、體溫調節以及水鹽平衡調節的中樞。垂體是最重要的分泌腺,是激素的調節中心。

            266. 下丘腦是通過神經系統控制胰島和腎上腺髓質分泌相應的激素。

            267. 無論是植物激素還是動物激素,對生物的影響都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多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

            268. 抗體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可以在組織液和外分泌液中。

            269. 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受體的結合,各種激素與激素受體的結合,抗體與抗原的作用都發生在內環境中。

            270. 特異性免疫是人體的第三道防線,是在后天獲得的,對特定的病原體起作用。

            271.具有對抗原特異性識別的細胞包括T細胞、B細胞、效應T細胞、記憶細胞以及漿細胞(效應B細胞)等。

            272. 吞噬細胞對抗原沒有識別能力。

            273.效應B細胞不能特異性識別抗原,但其分泌的抗體能特異性識別抗原,并將其直接消滅。

            274.一個效應B細胞產生一種抗體,每個抗體只識別一種抗原,每個抗體與兩個抗原結合。

            275. 凝集素和抗毒素都是一種抗體,抗體本質上是一種球蛋白。

            276. 細胞免疫中,抗原決定簇需要經過吞噬細胞處理;而體液免疫中,抗原決定簇可以直接成遞給B細胞。

            277. 抗體在體內存留的時間相對較短,而記憶細胞可長期存在或終身存在。

            278. 淋巴因子只在體液免疫中起作用,在細胞免疫中不起作用。

            279. 檢查血液中的某一種抗體可確定一個人是否曾經受到某種特定的病原體的侵襲。可利用此原理檢測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

            280. 抗原具有異物性,即抗原都是進入機體的外來物質,自身的物質不可能作為抗原。

            281. 種群密度是種群的最基本的數量特征,出生率與死亡率、遷入與遷出,直接影響種群密度;年齡組成預示著種群未來的發展趨勢。

            282. 在穩定型年齡結構的種群中,種群出生率約等于零。

            283. 使用樣方法調查密度時,對于落入樣方邊線的樣本,一般來說取上邊,左邊,左上頂點的樣本,而不統計下邊,右邊,和其它三個頂角的樣本。

            284. 用標志重捕法調查某動物的種群密度時,由于被標記動物經過一次捕捉,被再次重捕的概率減小,由此將會導致被調查的種群的數量較實際值偏小。

            285. 用血球計數板計數某酵母菌樣品中的酵母菌數量。血球計數板的計數室由25×16=400個小室組成,容納的液體總體積是0.1mm3。某同學操作時將1mL酵母菌樣品加入99mL無菌水中稀釋,然后利用血球計數板觀察計數。如果該同學觀察到血球計數板計數的5個中格80個小室中共有酵母菌48個,則估算1mL樣品中有酵母菌2.4×108個。

            286.在種群的S型增長曲線中,達到1/2K值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快,達到K值時種群的增長速率為0。

            287.J型增長曲線中增長率常表示為λ,S型增長曲線的增長率先增大,后減少。

            288. 一座高山從山腳向山頂依次分布著闊葉林、針葉林、灌木林、草甸等群落,這是群落的垂直結構。

            289. 群落最終都會演替成森林。

            290. 某片竹林中的竹子長勢整齊,沒有明顯的高株和矮株,因此說明這個群落沒有垂直結構。

            291. 一個森林中的所有動物與植物構成了這個森林的生物群落。

            292. 食物鏈與食物網是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就是沿著這種渠道進行的。

            293. 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由自養型生物構成,一定位于第一營養級。

            294. 在捕食食物鏈中,食物鏈的起點總是生產者,占據最高營養級的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動物。

            295. 生物體內能量的去路包括呼吸消耗、流入后一營養級、被微生物分解和隨動物的排遺物流失。

            296. 在一條食物鏈中,由低營養級到高營養級推算,前一營養級比后一營養級含量一定多的指標是“能量”,而“數量”和“干重”可能出現反例。

            297.植物A屬于第一營養級,動物B屬于第二營養級,所以所有植物A中包含的能量一定多于所有動物B所包含的能量。

            298.動物吃100g食物,一般只能使體重增加10g,這就是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0%的例證。

            299. 對于捕食鏈來說,第一營養級一定是生產者,分解者一定不占營養級,無機成分也一定不占營養級。

            300. 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分解有機物的是微生物。

            301. 食物鏈縱橫交錯形成的復雜營養關系就是食物網。食物網的復雜程度取決于該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

            302.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的,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就是該生態系統生產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陽能。

            303. 發展生態農業,實現物質與能量的循環利用,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一項合理措施。

            304. 對任何一個自然生態系統而言,物質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復利用而不依賴于系統外的供應,但能量是逐級遞減的,且是單向流動不循環的,必須從系統外獲得。

            305. 負反饋在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的基礎。正反饋則是加速破壞平衡。所以負反饋都是有利的,正反饋都是有害的。

            306. 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包括全球氣候變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樣性銳減等。

            307. 在一個生態系統中,植物不一定是生產者,動物不一定是消費者,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同樣,生產者不一定是植物,消費者不一定是動物,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

            308. 保護生物多樣性,必須做到禁止開發和利用,如禁止森林砍伐,保護森林;保護海洋生物,必須禁止亂捕亂撈。

            309. 當發生火災或者火山爆發后的群落演替屬于次生演替。湖底的演替屬于原生演替。

            310.C以CO2的形式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循環。

            311.根據胰島素基因制作的基因探針,僅有胰島B細胞中的DNA與RNA能與之形成雜交分子,而其他細胞中只有DNA能與之形成雜交分子。

            312.解旋酶、DNA聚合酶、DNA連接酶、限制性內切酶都能作用于DNA分子,它們的作用部位都是相同的。

            313. 用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切割煙草花葉病毒的核酸。

            314.利用顯微注射的方法將目的基因直接導入受體細胞,而不需要DNA載體。

            315. 運載體是基因工程中的重要工具,能夠自我復制,含有一個或多個限制性內切酶的切點,具有某些標記基因等,是運載體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316.用同個生物的不同細胞構建的cDNA文庫都是相同的。

            317.如果要將人生長激素基因導入大腸桿菌,應從cDNA文庫中獲取目的基因,或用人工化學合成的方法獲取。

            318. 用限制性內切酶切割得到的人胰島素原基因,導入大腸桿菌細胞后不能得到有效的表達。

            319. 成功導入外源基因就標志著基因工程的成功。

            320.檢測受體細胞是否導入了目的基因,以及受體細胞中導入的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mRNA,可用相同的目的基因探針進行診斷。

            321. 要獲得轉基因植物,可選用植物的體細胞作受體細胞,然后通過組織培養技術獲得;如果要獲得轉基因動物,可選用動物的體細胞作受體細胞,然后通過動物細胞培養技術獲得。

            322. 基因工程的運載體可以采用大腸桿菌的質粒,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大腸桿菌的質粒都可以用于基因工程。

            323. 通過轉基因方式獲得的抗蟲棉的后代具有永久抗蟲的能力。

            324.用相同的限制性內切酶切割DNA留下的粘性末端是一定相同的;用不同的限制性內切酶切割DNA留下的粘性末端一定是不相同的。

            325. 采用轉基因方法將人的凝血因子基因導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轉基因羊。但是人的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轉基因山羊的乳汁中。這說明,在該轉基因山羊中,只有乳腺細胞中存在人凝血因子基因,而其他細胞中不存在。

            326. 基因治療是指將缺陷基因誘變為正常基因;基因診斷依據的原理是DNA分子雜交;一種基因探針能夠檢測水體中的各種病毒。

            327. 通過轉基因培育抗蟲品種,利用種間關系控制害蟲的數量,利用昆蟲激素干擾昆蟲的繁殖等都屬于生物防治的范疇。

            328.DNA連接酶與DNA聚合酶都是催化磷酸二酯鍵的形成,但前者只催化游離脫氧核苷酸連接到已有脫氧核苷酸鏈上,后者催化兩個DNA片段的連接。

            329.限制性核酸內切酶有3000多種,能識別并切割回文序列,具有較強專一性;DNA連接酶能連接所有的粘性末端,所以沒有專一性。

            330.生物體內DNA分子的解旋一定需要解旋酶,在體外則只需要高溫。

            331.為檢測胰島素基因轉錄的mRNA是否翻譯成胰島素原,常用抗原-抗體雜交技術。

            332.抗生素-卡那霉素可以用來對轉基因的植物細胞起到篩選的作用。

            333. 在獲取植物的原生質體時,使用高濃度的甘露醇溶液可以防止原生質體吸水脹破。

            334.在植物組織培養中,生長素/細胞分裂素比例高時有利于根的分化,比例低時有利于芽的分化,比例適中促進愈傷組織的形成。

            335. 離體的植物體細胞與生殖細胞都可以作為植物組織培養的外植體,因為這些細胞都至少含有一個染色體組,具有全能性。

            336. 愈傷組織的細胞排列整齊而緊密,且為高度液泡化、無定形狀的薄壁細胞。

            337. 在植物組織培養的過程中,脫分化階段不需要光照,再分化階段需要給予光照的條件。

            338. 在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中,加入適量的蔗糖不僅可以為細胞提供能源物質,而且可以調節培養基的滲透壓。

            339. 一個四倍體的某植物體細胞與一個二倍體的另一種植物體細胞進行雜交,如果形成的雜交細胞中染色體沒有丟失,則該雜交細胞通過組織培養長成的植株屬于六倍體,而且是可育的。

            340. 制備單克隆抗體所涉及的生物技術包括:動物細胞融合與動物細胞培養;獲得番茄—馬鈴薯種間雜種個體用到的技術包括:植物體細胞雜交與植物組織培養;獲得轉基因抗蟲棉用到的技術只是轉基因技術。

            341. 植物產生的種子能發育成新的個體,是種子細胞全能性的體現。

            342. 同一株綠色開花植物不同部分的細胞經組織培養獲得的愈傷組織細胞基因都是相同的。

            343. 將愈傷組織包埋在人工種皮中,就形成了人工種子。人工種皮需要具有透氣與透水等特點。

            344. 我國政府不反對治療性克隆,禁止生殖性克隆。

            345. 在細胞克隆培養時,需要滋養細胞;當進行胚胎干細胞培養時需要飼養層細胞。

            346.在動物細胞培養與植物組織培養中,都需要對培養基滅菌,還都需要用到CO2培養箱。

            347. 動物細胞培養與植物組織培養依據的原理都是細胞的全能性。

            348. 動物細胞培養中,細胞具有貼壁生長以及接觸抑制的特點,因此在培養中需要用胰蛋白酶處理貼壁的細胞并進行分瓶培養,分瓶后的培養稱為傳代培養。

            349. 動物細胞培養中配制的培養基屬于合成培養基與液體培養基,在使用時,該培養基中還需要添加血清等天然成分。

            350.如果要通過動物細胞培養提供動物克隆的供體細胞,一般應選用10代以內的培養細胞,以保證供體細胞正常的遺傳基礎。

            351.動物細胞培養中絕大多數細胞不能活過10代。

            352. 誘導動物細胞融合除可以用離心、振蕩、電激等物理方法和聚乙二醇處理等化學方法外,還可以采用滅活的病毒進行處理;誘導植物細胞融合則不能使用滅活的病毒。

            353.將B淋巴細胞與骨髓瘤細胞進行誘導融合,培養液中融合后的細胞即為雜交瘤細胞。

            354. 在動物細胞培養中需要進行二次篩選。第一次是用選擇性培養基篩選出雜交瘤細胞;第二次是用抗原—抗體結合的原理篩選出能產生特定抗體的雜交瘤細胞。

            355. 雜交瘤細胞具有既能產生抗體又能無限增殖的特點;雜交瘤細胞產生的單抗具有特異強、靈敏度高的特點。

            356. 通過核移植獲得的克隆動物,完全繼承了供核個體的遺傳性,因此其性狀表現只與供核個體相關,與其他個體無關。

            357. 胚胎干細胞具有分化成各種組織器官的能力,這說明了胚胎干細胞的發育全能性。誘導胚胎干細胞分化的培養基中不需要加入飼養層細胞。

            358. 胚胎移植之前需要對供體和受體進行免疫檢查,防止發生免疫排斥反應。

            359. 動物細胞克隆、轉基因工程等只要最后一步涉及胚胎移植,代孕母親與供體母親必須進行同期發情處理。

            360. 試管嬰兒和胚胎移植技術都屬于有性生殖。

            361. 試管嬰兒技術中,從生物體內取出的精子是成熟的,卵是不成熟的。完成受精后,可以立即進行胚胎移植,最晚不能原腸胚時期。

            362. 卵裂期細胞數目不斷增加但卵裂球總體積并不增加,有機物的總量也不斷減少。

            363.精子的獲能不是獲得ATP,而是受到外界環境中某些物質如酶和離子的作用,具備了受精的能力。

            364. 我國古代的“無廢棄物農業”,從生態學上看是遵循了物質循環再生原理。

            365. 生態農業的建立,提高了各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

           

            相關推薦:


            高考生物知識點匯總


            高中生物必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收藏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ww.scgzkg.net . All Rights Reserved

          自拍中文精品无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日韩免费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麻豆|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 中文字幕无码播放免费|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在线| 2019亚洲午夜无码天堂| 一本本月无码-|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无码人妻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专区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中文字幕日韩第十页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2019中文字幕一页二页| 中文字幕极速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啪啪AV无码片|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中文| 欧美 亚洲 日韩 中文2019|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最新高清无码专区|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クク成人精品中文字幕|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无码 | 无码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亚洲国产中文字幕欧美| 播放亚洲男人永久无码天堂| 无码GOGO大胆啪啪艺术|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下载| 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99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乱码人在线视频1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