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語文作文:清流活源,充實內涵——材料選用
2020-06-28 14:34:27網絡整理
清流活源,充實內涵——材料選用
美國教育家華特.科勒涅斯指出:“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對生活的“加工”過程,因此,新鮮的作文材料,也只能從生活中來。只有密切聯系生活,開發作文資源,才能讓考生的作文中流淌出清新的生活之水。
1.社會生活中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考生要緊跟歷史潮流,把握時代脈搏,放眼世界,關注社會,關愛人類,這既符合作文教學的規律,也是中學生成長的需要。可以利用電視,收看“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東方時空”等欄目;訂閱《中國青年報》、《半月談》等報刊,開闊視野,開拓素材空間,提高思想水平和文章品位。還可以深入生活“實地采訪”,走出課堂,走進工業園區,走進商場,走進養殖戶,走進下崗工人家中。如讓學生走訪下崗職工后,要求以“下崗職工”為話題作文,學生能把下崗的痛苦、失落,再就業的艱難、辛苦,成功的喜悅、自豪寫得具體生動。
2.校園生活中來。校園生活豐富多彩,校園故事生動感人。悉心體察,深入開掘,就能采摘到真情的花朵,譜寫動人篇章。如《六個瓶塞》一文,寫“我”去茶房提開水時,不小心弄丟了暖瓶塞,就先用食品袋套住暖瓶口,急忙去上課了。等下課后買回瓶塞往暖瓶上蓋時,讓“我”感動的是,瓶上已經蓋上了一個新瓶塞,暖瓶的一邊還并排放著四個瓶塞,“我”輕輕的把第六個瓶塞和那四個瓶塞放在一起,心頭熱熱的,眼里溢出了幸福的淚花。(原來,這間住室中,其他五位同學發現瓶塞丟了,都買了一個瓶塞)一件平凡的小事,折射出新時代中學生的精神風貌,寫出了他們如溪水般透明,如美玉般晶瑩,如冬雪般潔白,如春陽般溫暖的真誠純潔的友情。
3.家庭生活中來。家庭生活中,血濃于水的親情,溫馨無比的愛意,酸甜苦辣的悲歡——是學生作文取之不盡的素材源泉。一位同學在《母親殘損的手》中寫道:
我急惶惶的來到母親的病床邊。母親微微側臥著,臉色晦暗,嘴角深深地凹陷下去。頭部摔傷導致她嚴重中風,她說不出一句話,微睜著兩眼,用混濁而呆滯的目光看著我。兩只手放在被子外面,這是一雙傷痕累累的殘損的手。手背上青筋條條突起像糾纏的老藤。指關節如竹節般粗大突出,手指屈曲不能伸直,指甲蓋有的殘缺不全,有的已快脫落,手繭層層相疊,又厚又硬,手掌和手指頭又深又密的裂口處露出淡褐色,那是長期勞動的積染……這是我第一次這樣近也是第一次這樣仔細地看母親的手。母親就是用這雙傷殘的手,把我和哥哥撫養成人的。
精細的觀察,深沉的感悟中蘊含著作者沉重的愧疚之意和真摯的報恩情懷,沒有親身經歷,是難以寫得如此情真意切的。
4.家鄉生活中來。家鄉的山水、風俗、人情、人文景觀等,經過飽醮情感筆墨的點染,都會放射出奪目的光彩。 一位同學在《夢里榆錢香》一文中寫道:
蒸榆錢,是豫東農村的一種風味。有經驗的婦女,往往把淘凈的綠花花濕漉漉的榆錢拌上玉米面,墊著餾布子,盛在竹箅上放進鍋內文火燒。蒸熟后捏著餾布子角合盤出鍋,倒在小紅盆里。滴幾滴香油,澆兩勺蒜汁,撮上點蔥花或芫荽,熱騰騰黃澄澄的‘蒸榆錢’做成了。你盛一盤,他挖一碗,就著綠豆稀飯吃。一口稀,一口稠,稀的像水,稠的像油。三天不改樣,保證吃不夠。
小作者以小見大,借榆錢抒發了對家鄉無限的愛戀之情,描寫生動真切,語言通俗質樸,鄉土氣息濃郁。
生活賦予了每個人一個生存和展示的舞臺,朝氣蓬勃的中學生,應果敢的走出旁觀者和局外人的行列,大膽的參預生活、體驗生活、創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我們必須擦亮塵封的眼睛,以主人翁的姿態去觀察高山流水,去感知風花雪月,去體驗世態炎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學會生活并調動繽紛絢爛的生活積累去塑造生活。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