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歷史復習中國共產黨簡史和歷史大事件(6)
2020-02-27 19:47:44高考網整理
1991年
3月6日 國務院發出《關于批準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有關政策規定的通知》,決定繼1988年批準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之后,再批準21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至2011年5月,共建成83個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
6月26日 國務院作出《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確定改革養老保險完全由國家、企業包下來的辦法,逐步建立起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職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制度。
7月1日 中共中央舉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大會。江澤民發表講話,闡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內容。
7月、8月 經中央黨史領導小組批準,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寫的《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卷和《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分別正式出版。2002年9月,《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卷經修訂后定名為《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經中共中央批準出版發行。
9月6日 中共中央作出《關于抓緊培養教育青年干部的決定》。
11月25日—29日 中共十三屆八中全會召開,通過《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決定》,強調穩定和完善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繼續深化農村改革。
12月15日 秦山核電站并網發電。1996年12月17日,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兩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通過國家驗收。
12月16日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成立,汪道涵任會長,榮毅仁任名譽會長。翌年,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方面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在兩岸事務性商談中,就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后被稱為“九二共識”。
1992年
1月14日—18日 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召開。江澤民發表講話,強調要加快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1月18日—2月21日 鄧小平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發表談話,精辟分析國際國內形勢,科學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基本實踐和基本經驗,明確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這次談話是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向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
3月8日 國務院頒布《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綱領》。
3月9日—1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中國改革和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會議完全贊同鄧小平的南方談話,強調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
5月1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關于加快改革,擴大開放,力爭經濟更好更快地上一個新臺階的意見》。
5月20日 中共中央宣傳部頒發“五個一工程”組織工作獎和入選作品獎。“五個一工程”即:一本好書、一臺好戲、一部優秀影片、一部優秀電視劇(片)、一篇或幾篇有創見有說服力的文章。
6月9日 江澤民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上講話,針對建立什么樣的經濟體制問題,明確表示傾向于使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提法。
10月12日—18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大會正式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代表全國5100萬黨員。江澤民作《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報告。大會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14年的實踐經驗,決定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明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大會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寫進黨章。大會決定不再設立中央顧問委員會。19日,十四屆一中全會選舉江澤民、李鵬、喬石、李瑞環、朱镕基、劉華清、胡錦濤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澤民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江澤民為中央軍委主席,批準尉健行為中央紀委書記。
1993年
1月13日—19日 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制定新時期積極防御的軍事戰略方針,要求把軍事斗爭準備的基點放在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
2月13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到20世紀末,我國要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
3月14日—27日 全國政協八屆一次會議舉行,選舉李瑞環為全國政協主席。
3月15日—31日 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肯定中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通過《關于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等。會議選舉江澤民為國家主席、國家中央軍委主席,榮毅仁為國家副主席,喬石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決定李鵬為國務院總理。會議批準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首次明確提出機構改革的重點是轉變政府職能。
4月27日—29日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汪道涵和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會談,共同簽署《汪辜會談共同協議》等四份協議。
6月24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當前經濟情況和加強宏觀調控的意見》,提出加強宏觀調控的16條措施。
7月1日 國家教委發出《關于重點建設一批高等學校和重點學科點的若干意見》,提出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大學和一批重點學科點的計劃,即“211工程”。1998年5月,教育部決定努力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簡稱“985工程”。
8月20日—25日 中央紀委第二次全會召開。21日,江澤民發表講話。至2002年1月中央紀委第七次全會止,江澤民連續10次在中央紀委全會上講話。
10月5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于反腐敗斗爭近期抓好幾項工作的決定》。
11月2日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出版。同日,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學習〈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決定》。1994年11月2日,《鄧小平文選(1938—1965年)》和《鄧小平文選(1975—1982年)》經增補和修訂,改稱《鄧小平文選》第一卷、第二卷,出版第二版。
11月3日—7日 全國統戰工作會議召開。江澤民發表講話,強調要繼續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民族關系,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快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要全面、正確地貫徹執行黨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11月5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出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中國農村經濟的一項基本制度,要長期穩定,并不斷完善。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長30年不變。
11月11日—14日 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召開,通過《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勾畫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12月15日 國務院作出《關于實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的決定》,確定從1994年1月1日起改革地方財政包干體制,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市實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
12月25日 國務院作出《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金融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在國務院領導下,獨立執行貨幣政策的中央銀行宏觀調控體系;建立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分離,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并存的金融組織體系;建立統一開放、有序競爭、嚴格管理的金融市場體系。
12月26日 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大會舉行。江澤民發表講話,高度評價毛澤東思想的重要地位和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