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時間線整理事件2020高三歷史第一輪復習
2020-02-27 19:40:24高考網整理
2020高考即將開戰,你準備好了嗎?高考網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考復習方法,供大家參考閱讀!
一、第一輪復習的核心是要形成學科思維能力
卞老師表示,形成學科思維能力的具體方法是要進行專題復習,通過專題復習對學過知識點進行重新定位,從中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系,進而形成學科思維能力。在考綱下來之前,卞老師建議考生應把以往學習的知識按照“知識、能力、地域、熱點”分為四個專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歷史專題總結和專題復習。每個專題都有一般規律,每個專題都要注意挖掘其內在一般規律,運用對比分析的方法找出因果聯系,概括出其整體特點和常規走向。
二、形成學科知識體系卞老師表示,從學科知識體系的角度確定命題點,已成為高考命題的一大特色。所謂考學科知識體系,不是指考查知識的覆蓋面,而是從學科整體上把握知識點,強調某個知識點在整個學科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意義。學科知識體系是學科內綜合的主要內容。學科內的綜合就是把各個有聯系的不同的知識點綜合成一個整體即知識體系或知識結構,每一個知識點都是知識體系或知識結構的一部分,而這樣的知識點主要是指學科主干知識。
三、歷史復習與政治學科相聯系卞老師表示,歷史學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包含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方面內容,也涉及人口、資源、環境等自然因素,因此考生要注意在社會科學的范疇中深入挖掘歷史學科主干知識與政治、地理學科之間的有機聯系,明確歷史經驗的現實借鑒意義,整合出跨學科的知識體系。尤其在歷史學習中可以運用政治中哲學的思維方法分析歷史問題,如矛盾分析法分析歷史發展中的主、次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等。
四、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科學合理地安排好復習計劃是非常重要的,卞老師建議考生制定復習計劃要實事求是,不要感情用事,更不能好高騖遠,特別是要避免過細過繁。應該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科學的復習計劃,并且要認真執行,每天都要克服困難按計劃完成復習任務,并進行必要的小結。卞老師提醒考生應該把每天上課時間作為復習計劃的重要內容,有相當多的考生在制定復習計劃時把上課時間排除在外,這樣勢必會弱化課上聽課效率,容易形成“課下通宵達旦,課上無精打采”使學習效果事倍功半。
歷史萬能答題模板
歷史大題答題模板
模板:(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1、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
2、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直接原因:最直接引發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借口等)
主要原因:包括引發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
根本原因:歷史趨勢(生產力發展、時代要求)+主觀需要等
三者既有層次區別,又有聯系滲透,如“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主要原因涉及當時國內外各種矛盾,包括帝國主義侵略、北洋軍閥黑暗統治、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無產階級壯大、十月革命影響、馬克思主義傳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則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層的因素。
矛盾包括: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等等。
歷史答題技巧
1 、審清條件限制:
條件限制一般有時間限制、地點(或國別)限制、領域(包括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解答時間限制的題目時首先必須根據歷史知識,準確判斷時間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時間定位)。
近年來文綜試卷中出現的專題式選擇題,除了總序中對時間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題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這一類選擇題,既要把握總序中的時間限制,又要弄清楚每個小題的時間要求。
2 、審清答題主題。
答題主題就是指試題所提供的各種材料(材料的形式是多樣的,比如圖表、漫畫、民謠、歷史俗語、小說等),也就是命題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題和主流價值取向。審清了這一要求,選擇的方向就確定了。
專題式選擇題,每小題都有不同的答題主題,考查的主題內容可以是歷史事物的原因、內容、目的、特點、性質、結果、影響等,選擇的時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題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卻選擇了客觀作用的相關選項。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2019高考歷史大題萬能答案 高中歷史大題答題模板
1 、敘述型。
敘述型是從歷史的角度歸納和綜合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的過程(原因、經過、結果)或歷史人物主要的活動。設問往往要求學弟學妹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或者是直接從材料中提煉論點回答。
題目中一般含有“簡述”、“敘述”、“概述”、“試述”等提示語,回答時要緊緊圍繞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動,把散見于教材中的內容根據要求進行整理,注重考查對教材知識的再認再現和歸納總結。
2 、綜合型。
綜合型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節、不同國度、不同歷史時期但又有某種聯系的歷史內容融合在一起進行綜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學科知識之間的系統聯系,又注重考查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從解答方法上看,多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題,是敘述、論證、分析、比較等的綜合體。這種題型的突出特點是內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3 、說明型。
說明型非選擇題是對事物的本質或者對事物(事件)進行分析說明。設問中往往包含有“試分析、試說明、表明、體現了、反映出”等詞語。這種題型主要考查學弟學妹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并作出正確闡釋的能力和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4 、比較型。
比較型是將有某種關聯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現象、人物)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分析。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劃分為單項比較與綜合比較、橫向比較與縱向比較、求同比較與求異比較、定性比較與定量比較四大類。這種題型主要考查學弟學妹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5 、評述型。
評述型是對歷史事件(現象)和歷史人物,依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進行闡釋、評判和估價,得出符合實際的理性認識。這種題型的一般要求是對歷史事件(現象)和歷史人物的活動,進行綜合歸納,概要敘述,再依據當時的具體條件,給予歷史唯物主義的評價。
把不同要求的評述結合在一起,又可以分為:評價與敘述相結合成為評述型題;與論證相結合成為評論型題;與分析相結合形成評析型題。題目的提示語一般有“評述”、“試評”、“評價”、“評論”、“評析”等。評述時要注意結合時代背景,實事求是。
6 、開放型。
開放型試題的答案是開放的,學弟學妹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價值取向做出自己的選擇。試題中一般有“你同意哪種觀點(看法)”、“試談談……”、“你的認識(體會)是……”“你的認識”等。
高考歷史大題答題方法
基本方法:
文字表達一要字跡端正、排列整齊、疏密得當;
二要文句通順、平實、語言準確;
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
、俣温浠,一問一段,簡明直觀;
②要點化,一個得分點一句話;
、坌蛱柣煌亩魏筒煌木渖蠘顺霾煌男蛱枺龅綏l理分明,一目了然。
注意四點:
一是看當時歷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改革或變法是否符合歷史潮流和趨勢。
二看改革的政策與措施是否正確,是否得以有效貫徹。
三看新舊勢力的力量對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質如何。
基本方法:
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特點是比較的范圍具有確定性。
解答時要認真審清比較對象比較項、限制條件,分析問答題要求與課本知識的關系,然后按設定的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
基本方法:
解答此類內隱式比較問答題,關鍵是根據題意,比較對象做具體分析,自己設法確定比較項。
如果是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比較,比較項一般從背景、原因、過程、特點、結果、影響和性質等方面確定;
如果是歷史人物,比較項一般從所處時代、所處階級、主要功績、局限性、歷史地位、影響評價等方面確定。
基本方法:
屬于歷史人物概念的可分為國籍、時代、稱謂、主要活動、評價等要素。屬于歷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空間、主體、經過、意義等要素。屬于歷史現象概念的歷史在諸因素與歷史事件的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經過改為主要內容或主要表現。
屬于歷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制定者、主要內容、評價等因素。屬于歷史革命的知識可分解為革命任務、組織與領導、斗爭綱領、主力、方式、性質結果等因素。
屬于歷史革命結果及影響的知識結構有包括進步性、局限性等。
第一、判斷是非,表明自己的總觀點。
第二,列舉史實,說明自己的觀點。把總觀點分成幾個小觀點,按觀點+史實的格式寫。
第三,適當小結,升華觀點。
解題中的史論結合,主要是指要有適當的史實作為立論的基礎,要有鮮明的觀點作為立論的導向;堅持“從歷史中來,到歷史中去”的原則。“從歷史在中來”,就是從史實中提煉觀點,“到歷史中去”就是由觀點駕馭史實,做到觀點與史實的統一。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