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地理復習方法 > 高考地理易考點、易錯點整理

          高考地理易考點、易錯點整理

          2020-01-01 16:10:52高考網整理


          高考

            地理學科在高考中難度可以說是算的一號人物的,不過只要經過合理系統的學習,堅持不懈的研究期中所蘊含的規律,再結合地理所特有的特點,就可以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0年高考地理復習方法,簡單實用的復習策略。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1.熱力環流

          高考地理易考點、易錯點整理

           

           (1)概念:

            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

            (2)形成:

            冷熱不均(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空氣的垂直運動→同一水平面氣壓差異→大氣水平運動→熱力環流。

            (3)理解熱力環流應注意的問題:

            ①氣壓是指單位面積上所承受的大氣柱的質量,因此在同一地點,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

            ②通常所說的高氣壓、低氣壓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氣壓高低狀況。比較氣壓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進行比較,垂直方向氣壓下面高于上面。

            ③等壓面是空間氣壓值相等的各點所組成的面,等壓面突起的地方是高壓區;等壓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壓區。地面受熱均勻等壓面一般呈水平狀態,地面受熱不均勻,則往往因其等壓面的上凸或下凹。

            ④判斷氣壓高低,既要考慮高度因素又要結合等壓面的凹凸狀況。

            (4)大氣運動在生活中的運用:

            ①海陸風: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形成的大氣運動形式。白天,在太陽照射下,陸地升溫快,氣溫高,空氣膨脹上升,近地面氣壓降低(高空氣壓升高),形成“海風”;夜晚情況正好相反,空氣運動形成“陸風”。

          高考地理易考點、易錯點整理2


            ②山谷風: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氣強烈增溫,導致暖空氣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風。夜間因山坡空氣迅速冷卻,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風。

            ③城市風: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斷增多,工業發達,居民生活、工業生產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釋放大量的廢熱,導致城市氣溫高于郊區,形成“城市熱島”。


          高考地理易考點、易錯點整理3

            當大氣環流微弱時,由于城市熱島的存在,引起空氣在城市上升,在郊區下沉,在城市和郊區之間形成了小型的熱力環流,稱為城市風。研究城市風對于搞好城市環境保護有重要意義:污染嚴重的企業應布局在城市風下沉距離以外,綠化帶應布局在城市風下沉距離以內。

            (5)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①從熱力環流可以看出,冷熱不均的直接后果之一是使得水平面上產生了氣壓差異,從而促使大氣從氣壓高的地方流向氣壓低的地方。由此可見,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要認清影響風向的三種力的相互關系。

            ②不同情況下風向特點:地面風向與等壓線斜交,空中風向與等壓線平行。(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2、熱力環流的性質特點

            (1)水平方向相鄰地面熱的地方——垂直氣流上升――低氣壓(氣旋)——陰雨

            (2)水平方向相鄰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氣流下沉――高氣壓(反氣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氣溫氣壓分布:隨海拔升高,雖然氣溫降低,但是空氣變稀,氣壓降低。

            (4)來自低緯的氣流——暖濕

            (5)來自高緯的氣流——冷干

            (6)來自海洋的氣流——濕

            (7)來自大陸的氣流(離陸風)——干

            (8)兩種性質不同的氣流相遇——鋒面——陰雨、風

            3、水平方向氣壓與氣溫:

            近地面,氣溫高,空氣膨脹上升,地面形成低壓;反之,氣溫低,近地面的空氣收縮下沉,地面形成高壓。

            4.風的形成:

            大氣的水平運動叫風,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等壓線愈密風速愈大。

            5、風向:

            (1)風向-—風的來向;

            (2)風向與等壓線關系:

            ①高空大氣的風向:是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②近地面的風:受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響,風向與等壓線之間成一夾角。

            6.等壓線圖的判讀

            (1)等壓線圖:

            同一海拔高度上氣壓水平分布情況。

            (2)等壓線圖判讀:

            首先識別氣壓場的基本形式,其次判斷風力大小和風向;最后分析天氣變化。

            (3)判讀規律:

            ①等壓線的排列和數值:

            低壓中心—— (中心為上升氣流);高壓中心—— (中心為下沉氣流);

            高壓脊(線)——類似于等高線圖中的山脊(脊線);低壓槽(線)——類似于等高線圖中的山谷(槽線)

            ②等壓線的疏密程度:(決定風力大小)

            等壓線密集——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等壓線稀疏——氣壓梯度力小——風力小

            ③在等壓線圖上判定風向(任意點)和天氣形勢:

            A.在等壓線圖上,任一地點風向的畫法如下:

            第一步在等壓線圖中,按要求畫出過該點的切線并做垂直于切線的虛線,箭頭由高壓指向低壓,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壓中心,用來表示氣壓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確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右或向左偏轉30°~45°角,畫出實線箭頭,即過該點的風向。

            以北半球為例如下圖:


          高考地理易考點、易錯點整理4

            B.天氣狀況:包括氣溫高低、濕度大小、風向、氣壓等指示。

            a.由高緯吹向低緯的風——寒冷干燥

            b.由低緯吹向高緯的風——溫暖濕潤

            c.低氣壓過境時,多陰雨天氣;高氣壓控制下,天氣晴朗

            7.北半球冬、夏季節氣壓中心——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

            (1)海陸分布下氣壓帶、風帶特點:

            ①南半球基本上呈帶狀分布,因為南半球海洋面積占優勢

            ②北半球氣壓帶斷裂成塊狀分布,因為北半球陸地面積大,海陸相間分布

            A夏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低壓,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壓;

            B冬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高壓,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壓。

            (2)季風環流

            ①.概念:風向在一年內隨季節有規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變化。也是大氣環流的組成部分,亞洲東部的季風環流最為典型。

            ②.東亞季風最顯著的原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陸亞歐大陸,東臨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陸熱力差異最大。

            ③.東亞季風與南亞季風對比:

            ④季風的影響:季風的共性特點:雨熱同期;降水量季節變化大,易有旱澇災,宜興修水利。

            ⑤東亞的兩種季風氣候及各自分布區(以秦淮一線為界);各自氣候特點 A--溫帶季風氣候:秦淮以北季風區;冬干冷;夏濕熱 B--亞熱帶季風氣候:秦淮以南季風區;冬溫和少雨;夏濕熱 C--東亞兩種季風氣候的冬夏季風風向相同,成因相同 D--注意季風區城市工業布局中大氣污染企業的分布(盛行風的垂直郊外)。

            E--季風區是世界上水稻種植業主要分布地區


          高考地理易考點、易錯點整理5

            8、我國的旱澇災害、雨帶的移動與副熱帶高壓的強弱有密切關系。

            (1)雨帶的移動:

            ①春末(5月),雨帶在華南(珠江流域)(華北春旱,東北春汛)

            ②夏初(6---7月),雨帶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 ---梅雨(準靜止鋒)

            ③ 7--8月,雨帶移到東北和華北,長江中下游進入“伏旱”(反氣旋)

            ④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結束,南方進入第二個雨季。


          高考地理易考點、易錯點整理6高考地理易考點、易錯點整理7

            (2)雨季:

            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

            (3)旱澇災害:

            ①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風強),造成北澇南旱

            ②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風弱),造成北旱南澇.

            ③我國水旱災害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風的強弱和進退的早晚。

            9.鋒面天氣系統的特點

            (1)概念:

            兩種性質不同氣團之間的交界面

            (2)鋒面的特點:

            ①狹窄傾斜的過渡地帶;

            ②兩側溫度、濕度差別大;

            ③附近伴有云雨、大風等天氣。

            (3)鋒面系統的分類及天氣

            注意:

            ①冷鋒過境雨區在鋒后,出現雨雪、降溫天氣。過境后,氣壓升高,氣溫驟降,天氣轉晴;

            ②暖鋒過境雨區在鋒前,多為連續性降水。過境后,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

            10.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天氣系統的特點

            低壓或氣旋,高壓或反氣旋,分別是對同一個天氣系統的不同描述。低壓、高壓是對天氣系統氣壓狀況的描述,氣旋、反氣旋是對天氣系統氣流狀況的描述。

            由于低壓(氣旋)中心氣流上升形成云雨天氣,而高壓(反氣旋)中心氣流下沉形成晴朗天氣。

            (1)低壓(氣旋)系統

            氣旋的氣流在水平方向上從四周流向中心,使氣旋中心的空氣在垂直方向上被迫上升。空氣在上升過程中溫度降低,其中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所以每當氣旋過境時,云量就會增多,常常出現陰雨天氣。夏秋季節,在我國東南沿海經常出現的臺風,就是熱帶氣旋強烈發展的一種特殊形式。

            (2)鋒面氣旋

            地面氣旋一般與鋒面聯系在一起,稱為鋒面氣旋。鋒面氣旋是我國中高緯度地區常見的天氣系統,冬半年在我國東部地區十分常見,除整體自西向東移動外,還應注意比較冷鋒與暖鋒的移動速度。

            如果冷鋒移速較快,則冷鋒附近形成較窄的雨區,并伴有大風降溫;暖鋒雨區較寬,持續時間也較長。若冷空氣勢力很強,冷鋒便追趕暖鋒,直至暖空氣完全被抬升,我國東部大部分地區被冷氣團占據,氣溫明顯下降,云和降水逐漸消失,天氣以冷、晴、干為主。

            一般氣旋是輻合上升系統,特別是鋒面上氣流上升更為強烈,常常產生云、雨,甚至有暴雨、雷雨、大風天氣。一個成熟的鋒面氣旋的天氣模式是,氣旋的前方是寬闊的暖鋒云系及相伴隨的連續性降水天氣,氣旋的后方是比較狹窄的冷鋒云系的降水天氣,氣旋的中部(兩鋒之間)是暖鋒控制下的晴朗天氣。


          高考地理易考點、易錯點整理8

            (3)高壓(反氣旋)系統

            反氣旋的氣流在水平方向上由中心向四外流出后,垂直方向上高層的空氣就自上而下來補充,形成下沉氣流。空氣在下沉過程中溫度升高,其中所含水汽不易凝結。所以反氣旋控制的地區,天氣晴朗。例如,我國北方廣大地區,秋季經常在高壓系統的控制下,出現“秋高氣爽”的好天氣。

            (4)存在鋒面的低壓系統,主要活動在中高緯度,多見于溫帶地區,人們習慣稱之為鋒面氣旋。在我國北方中高緯度地區,一般氣旋和鋒面聯系在一起。是我國常見的天氣系統。

            (5)低壓系統(氣旋)、高壓系統(反氣旋)及其影響下的天氣比較

            11、影響氣候形成因子

            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人類活動等

            12、判斷氣候類型的步驟

            判斷南北半球→判斷熱量帶→判斷雨型。

            (1)熱帶的四種氣候類型:

            各月均溫在10℃(或15℃-有分亞熱帶沙漠劃分時)以上,降水不同,氣候類型差異較大:

            ①熱帶雨林氣候:常年受赤道低壓影響,終年高溫多雨。

            ②熱帶沙漠氣候:常年受副高或來自陸地的信風影響,終年高溫少雨。

            ③熱帶季風氣候: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移動影響形成。主要分布在南亞地區,冬季盛行東北風,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風,6--9月為雨季。

            ④熱帶草原氣候:受赤道低壓和信風交替控制。赤道低壓移來時,是濕季,信風移來時為旱季,農業活動在雨季播種,旱季收割。

            總的來說:熱帶季風比熱帶草原雨量多

            重點區別:

            熱帶季風氣候與熱帶草原氣候:

            ①前者年雨量1500-2000mm而后者 750-100mm;

            ②前者的雨季是突變的,而后者的雨季是漸變的;

            ③前者月降水量超過3個月,而后者的月降水量不超過3個月。

            (2)亞熱帶氣候類型:

            冬季最冷月均溫在0-10℃,全球只有兩種氣候類型:

            ①地中海氣候:除南極洲外,其它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緯30o—40o大陸的西岸,受西風帶和副熱帶高壓帶交替控制,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

            ②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南北緯25o--35o大陸東岸,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形成。冬季--偏北風--低溫少雨,夏季—偏南風--高溫多雨。

            預熱不同期:重點區別:亞熱帶季風氣候是雨熱同期而地中海氣候雨熱不同期。

            (3)溫帶與亞寒帶、寒帶氣候類型:除溫帶海洋性氣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溫在0℃以下。

            ①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冷月均溫在0-10℃之間,分布在南北緯40o--60o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高緯一側),終年受西風控制,終年溫和多雨

            ②溫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北緯35o--55o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的高緯一側),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形成。冬季受冬季風影響,寒冷干燥;夏季受夏季風影響,高溫多雨。

            ③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受大陸性氣團控制,日較差大、年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④針葉林氣候:最熱月均溫在10-20℃之間,分布在北緯50°~70°N,受極地大陸(海洋)氣團控制,冬寒長夏短暖

            ⑤苔原氣候:最熱月均溫在0-10℃之間,分布北半球極地附近臨海,極地氣團控制,全年嚴寒。

            ⑥冰原氣候:最熱月均溫在0℃以下,分布在南北半球極地附近內陸,極地氣團控制,全年酷寒。

            有無降雨的區別。

            重點區別:

            溫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前者有明顯雨季(2-3個月),后者沒有。

            (4)注意區別下列氣候:

            ①“熱草”與“熱季”:“熱季”年降水量>1500 mm,月降水也多于“熱草”;

            ②“亞季”與“溫季”:“亞季”最冷月>0℃,“溫季”最冷月<0℃,只能在1月。

            ③“溫季”與“溫大”:用月降水量區別,“溫季”有2個月降水量>100mm。

            ④“溫海”與“地中海”:“溫海”最冷月>0℃,最熱月<20℃,降水分配較均勻,冬雨較多。

            ⑤南半球的地中海氣候與北半球的“亞季”:降水柱狀圖特點相似(七月多雨),氣溫曲線不同。

            13、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⑴太陽輻射:

            是形成氣候的最基本因素。

            ⑵下墊面:

            是大氣的直接熱源和水源。地面狀況不同直接影響大氣中的水熱狀況,表現在:

            ①海洋與陸地:大陸性氣候氣溫的日較差、年較差大,氣溫最高月在7月,最低氣溫在1月。年降水量少,且比較集中。

            海洋性氣候日較差、年較差小,最熱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較多,分配較均勻。

            ②地形:A對氣溫的影響: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山地比附近平原溫度低,溫度變化小(日較差)。

            B對降水的影響: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山脈往往是氣候的分界線。

            ③植被:裸地和植被覆蓋地不同。

            ④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⑶大氣環流——具有雙重性質:

            ①大氣環流促進高低緯度間、海陸之間發生熱量交換和水分交換,調整全球熱量和水汽的分布,顯著影響各地氣候。大氣環流通過氣壓帶和風帶以及季風環流導致各地的降水時空分布,與緯度因素(太陽輻射因素)共同形成了各種氣候類型(水熱組全類型)。

            ②大氣環流本身也是一種氣候現象。

            ⑷人類活動:

            ①改變大氣成分和水汽含量(如CO2等增多,溫度升高),向大氣釋放熱量(如熱島效應)。

            ②改變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興修水庫、植樹造林)影響氣候:

            A良性的:

            a.修水庫,使庫區附近的大氣濕度、云量和降水量有所增加,緩和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調節氣候。

            b.人工造林,使風速減小,氣溫降低,濕度增大;防風固沙,保持水土。

            B惡性的:

            ①圍湖造田、排干沼澤,使生態平衡破壞,氣候惡化;

            ②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導致塵暴盛行,水土流失,水旱災害增多,氣候惡化。

            ③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酸雨。

            15、降水的類型

            (1)對流雨:

            特點:強度大、歷時短,范圍小,常伴有暴風、雷雨。

            典型分布地:赤道地區,我國夏季午后。

            實例:東南亞的對流雨。

            (2)地形雨:

            特點:迎風坡,降水強度較大,降水豐富。例子喜馬拉雅山南坡的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是西南季風的迎風坡,年降水量可達10000毫米;北側的背風地區,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

            我國的雨極:是臺灣的火燒寮,位于臺灣東北部的山地,主要是地形雨。

            背風坡典型區:大分水嶺西側;南美安第斯山東側;臺灣山脈西側的臺灣海峽。


          高考地理易考點、易錯點整理10

            (3)鋒面雨:

            特點:強度小、歷時長、范圍大鋒面雨是我國主要的降水類型。

            實例:我國夏季主要的降水類型,

            (4)臺風雨:

            特點:強度很大,多為暴雨,且伴有狂風、雷電。

            典型分布地區:夏秋季,我國東南沿海地區。

            16、降水的時間變化

            (1)全年多雨型:

            “熱雨”——2000毫米;

            “溫海”——700~1000毫米。

            (2)冬季多雨型:

            地中海氣候——300~1000毫米。

            (3)夏季多雨型:

            “熱草--﹤1500mm;

            “熱季”--﹥1500mm;

            “亞季”—1000mm,

            “溫季”—500~1000mm,

            “溫大”--300mm。

            (4)全年少雨型:

            “熱沙”——﹤200毫米;“

            苔原、冰原氣候”——﹤250毫米。

            17、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⑴赤道多雨帶:

            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分布在赤道及兩側,全球降水最多地帶,對流雨為主;因為氣溫高,海面廣,形成赤道低氣壓帶,以上升氣流為主。

          高考地理易考點、易錯點整理11

            ⑵副熱帶少雨帶:

            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下,分布在副熱帶大陸西岸和內陸(也可說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因為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空氣,以下沉氣流為主,所以降水少,加上氣溫高,使其蒸發旺盛,因而蒸發量大于降水量,形成干旱、半干旱區的沙漠地區。此地帶的大陸東岸,受夏季風、臺風等影響,降水豐富。

            ⑶溫帶多雨帶:

            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降水較多,以鋒面雨、氣旋雨為主;分布于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受西風帶控制,東岸受夏季風影響,降水較多。

            ⑷極地少雨帶:

            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下,受極地高氣壓帶控制,下沉氣流,降水少。可以說是地球絕對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但因氣溫低,蒸發量小于降水量,所以仍是濕潤地帶。

            18、主要的氣象災害

            是指因暴雨洪澇、干旱、臺風、寒潮、大風沙塵、大(濃)霧、高溫低溫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災害。

            臺風災害防御措施:

            加強臺風監測,及時發布臺風預報或警報,及時組織大家做好抗臺風工作。

            暴雨澇災防御措施:

            利用氣象衛星對暴雨、洪水進行監測,提高預報正確率,減輕洪澇災害損失。

            工程措施:

            修筑堤壩、整治河道;修建水庫;修建分洪區(或滯洪、蓄洪區等)。非工程措施:洪泛區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預警系統;擬定居民的應急撤離計劃和對策;實行防洪保險等。

            旱災防御措施:

            ①實行農林牧相結合的農業結構,改善干旱區的生態環境;

            ②種植耐旱作物;

            ③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營造防護林,改進耕作制度等。

            寒潮防御措施:

            提前發布準確的寒潮消息或警報,提醒有關部門做好防寒準備。

            19、主要的大氣環境問題

            全球變暖(溫室效應CO2)、臭氧層破壞(氟氯烴消耗臭氧)、酸雨(SO2、氮氧化物)

            20、溫室效應

            (1)大量燃燒礦物燃料——大氣中CO2增加——大氣逆輻射增強

            (2)濫砍濫伐森林——光合作用減弱——CO2相對增多——大氣逆輻射增強

            (3)大氣逆輻射增強——溫室效應——氣溫升高——全球熱量帶分布發生變化——經濟結構發生調整(農業經濟結構調整,中緯受損,高緯受益,使適宜種植業生產地域縮小,糧食減產。)

            (4)極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區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區地下水水質變壞。

            21、綠化的環境效益

            (1)通過光合作用保持大氣中O2和CO2的平衡,凈化空氣;

            (2)綠化植物和防護林可以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

            (3)城市綠地的作用是吸煙除塵、過濾空氣、減輕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環境。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標簽:2020高考 高考地理 復習方法]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考關鍵詞

          √天堂中文www官网在线| 人妻丝袜中文无码av影音先锋专区 | 超清中文乱码字幕在线观看| 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免费A级毛片无码鲁大师|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久|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站| 自慰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福利中文字幕在线网址|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内射人妻少妇无码一本一道| 最好看的2018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观看| 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青娱乐在线国产中文字幕免費資訊| 国精品无码A区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HE| а中文在线天堂|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亚洲AV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狼友中文久久久| 中文无码人妻有码人妻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 久久亚洲日韩看片无码| 天堂最新版中文网| 色吊丝中文字幕| 黑人无码精品又粗又大又长|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中文字幕性| 最近2019中文字幕一页二页| 熟妇人妻VA精品中文字幕| 自拍中文精品无码| 中文无码喷潮在线播放| 五月婷婷无码观看|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老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