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復習必備資料:150道極易考判斷題(含解析)(3)
2020-01-01 09:32:56高考網整理
61.磷脂雙分子層是細胞膜的基本骨架;磷酸與脫氧核糖交替連接成的長鏈是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62.每個DNA分子上的堿基排列順序是一定的,其中蘊含了遺傳信息,從而保持了物種的遺傳特性。(√)
63.已知某雙鏈DNA分子的一條鏈中(A+C)/(T+G)=0.25,(A+T)/(G+C)=0.25,則同樣是這兩個比例在該DNA分子的另一條鏈中的比例為4與0.25,在整個DNA分子中是1與0.25。(√)
64.一條含有不含32P標記的雙鏈DNA分子,在含有32P的脫氧核苷酸原料中經過n次復制后,形成的DNA分子中含有32P的為2n-2。(×)
解析:不含32P標記的一雙鏈DNA分子,在含有32P的脫氧核苷酸原料中經過n次復制后,形成的DNA分子中含有32P的2n個,每個DNA分子都含有32P。
65.基因是有遺傳效果的DNA片段,基因對性狀的決定都是通過基因控制結構蛋白的合成實現的。(×)
解析:基因對性狀的決定有兩種情況,一是通過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分子結構進而控制性狀,另一情況是通過控制合成酶,而控制代謝進而控制性狀。
66.基因突變不一定導致性狀的改變;導致性狀改變的基因突變不一定能遺傳給子代。
67.人體細胞中的某基因的堿基對數為N,則由其轉錄成的mRNA的堿基數等于N,由其翻譯形成的多肽的氨基酸數目等于N/3。(×)
解析:由于真核基因中存在著非編碼區和內含子,所以由某基因轉錄來的mRNA的堿基數小于N;由于終止密碼子翻譯來的多肽的氨基酸數小于N/3。
68.轉運RNA與mRNA的基本單位相同,但前者是雙鏈,后者是單鏈,且轉運RNA是由三個堿基組成的。(×)
解析:轉運RNA與mRNA的基本單位都是核糖核苷酸,前者是三葉草狀,成雙鏈狀態,后者是單鏈,但轉運RNA有許多個堿基。
69.某細胞中,一條還未完成轉錄的mRNA已有核糖體與之結合,并翻譯合成蛋白質,則該細胞一定不可能是真核細胞。(√)
解析:真核細胞轉錄與翻譯是不同時間與空間,一條還未完成轉錄的mRNA已有核糖體與之結合,并翻譯合成蛋白質,那肯定不在真核細胞中。
70.堿基間的互補配對現象可能發生在染色體、核糖體、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等結構中。
71.人體的不同細胞中,mRNA存在特異性差異,但tRNA則沒有特異性差異。
72.生物的表現型是由基因型決定的。基因型相同,表現型一定相同;表現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解析:生物的表現型是由基因型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基因型相同,表現型一定相同,表現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73.一種氨基酸有多種密碼子,一種密碼子也可以決定不同的氨基酸。(×)
解析:一種氨基酸可以有多種密碼子決定,但一種密碼子只能決定一種氨基酸
74.基因突變會產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是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組不產生新的基因,但會形成新的基因型。
75.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主要來源;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
76.六倍體小麥通過花藥離體培養培育成的個體是三倍體。(×)
解析:六倍體小麥通過花藥離體培養培育成的個體是單倍體,三倍體是受精卵發育來的個體。
77.單倍體細胞中只含有一個染色體組,因此都是高度不育的;多倍體是否可育取決于細胞中染色體組數是否成雙,如果染色體組數是偶數可育,如果是奇數則不可育。(×)
解析:單倍體細胞可以含有一個染色體組,也可以含有多個染色體組。單倍體高度不育。多倍體是否可育取決于是否于細胞中是否有同源染色體,減數分裂聯會是否正常。
78.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無論是同源染色體還是非同源染色體間都可能發生部分的交叉互換,這種交換屬于基因重組。(×)
解析: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發生交叉互換屬于基因重組。而非同源染色體發生部分的交叉互換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
79.在調查人類某種遺傳病的發病率及該遺傳病的遺傳方式時,選擇的調查對象都應該包括隨機取樣的所有個體。(×)
解析:調查遺傳病的遺傳方式需要觀察分析該病家系圖。
80.遺傳病往往表現為先天性和家族性,但先天性疾病與家族性疾病并不都是遺傳病。
81.在遺傳學的研究中,利用自交、測交、雜交等方法都能用來判斷基因的顯隱性。(×)
解析:在遺傳學的研究中,利用自交、雜交可以判斷顯隱性,而測交不能判斷顯隱性
82.讓高桿抗病(DDTT)與矮桿不抗病(ddtt)的小麥雜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可從F2開始,選擇矮桿抗病的類型連續自交,從后代中篩選出純種的矮桿抗病品種。類似地,用白色長毛(AABB)與黑色短毛(aabb)的兔進行雜交得到F1,F1雌雄個體相互交配得F2,從F2開始,在每一代中選擇黑色長毛(aaB-)雌雄兔進行交配,選擇出純種的黑色長毛兔新品種。(×)
解析:小麥屬于雌雄同體植物可進行連續自交選擇純合體,兔子如果選擇純合體,應讓F2中黑色長毛(aaB-)兔與異性黑短(aabb)雜交,只要后代不出現短毛兔,那F2代中的黑色長毛兔就是純合體。
83.雜交育種與轉基因育種依據的遺傳學原理是基因重組;誘變育種依據的原理是基因突變;單倍體育種與多倍體育種依據的原理是染色體變異。
84.紫花植株與白花植株雜交,F1均為紫花,F1自交后代出現性狀分離,且紫花與白花的分離比是9:7。據此推測,兩個白花植株雜交,后代一定都是白花的。(×)
解析:具題意可知,兩種顏色花性狀由兩種位于不同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符合自由組合定律,紫花為A B ,白花A bb、aaB 、aabb.白花自交后代不一定都是白花。
85.果蠅X染色體的部分缺失可能會導致純合致死效應,這種效應可能是完全致死的,也可能是部分致死的。一只雄果蠅由于輻射而導致產生的精子中的X染色體均是有缺失的。現將該雄果蠅與正常雌果蠅雜交得到F1,F1雌雄果蠅相互交配得F2,F2中雌雄果蠅的比例為2:1。由此可推知,這種X染色體的缺失具有完全致死效應。
86.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不僅能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釋生物界的適應性與多樣性,但不能解釋遺傳與變異的本質,且對進化的解釋僅限于個體水平。
87.種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88.一個符合遺傳平衡的群體,無論是自交還是相互交配,其基因頻率及基因型頻率都不再發生改變。(×)
解析:符合遺傳平衡的群體自交基因頻率不變但基因型頻率改變;
89.現代進化理論認為,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90.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生殖隔離的形成必須要有地理隔離,地理隔離必然導致生殖隔離。(×)
解析: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生殖隔離的形成往往先經過長期地理隔離,然后達到生殖隔離后就形成不同的物種。但物種的形成不一定經過地理隔離。地理隔離也不一定形成生殖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