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案:《抗日戰爭》教案三
2019-09-20 16:12:57網絡資源
高一歷史教案:《抗日戰爭》教案三
【教材分析】
《抗日戰爭》主要學習本節內容是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全面分析了抗戰勝利的原因,突出體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戰勝利的重要歷史意義。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把握日本的侵略以及中國全民族抗戰的史實;了解日軍侵華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掌握抗戰勝利的史實,分析勝利的原因及意義
2.能力目標:通過提供資料、創設情境和組織討論,培養學生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組織課堂討論等活動,使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是自強不息的民族,培養學生為祖國做貢獻的使命感和愛國主義情操。結合現實,正視歷史,樹立理性的愛國主義情感,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未來。
【教學重難點】
重點:日軍侵華期間的滔天罪行。中國人民的英勇抗戰。抗戰勝利的歷史意義。
難點:中國抗戰的三個戰場的作用以及相互關系。抗戰勝利的原因。
【教學設計】
一、學情設計:本節內容是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全面分析了抗戰勝利的原因,突出體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戰勝利的重要歷史意義。在教學中,由于學生對中國近代史認識還可以,尤其抗日戰爭。因此采用情景教學法,創設問題情景,為教與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從而是學生能參與其中,而達到能學會分析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方法
1.采用合作課堂教學模式。
2.新授課教學基本環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布置預習。
三、教學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抗日戰爭》教材,完成課前預習部分。初步認識本課基本知識。
2.教師的教學準備,課前預習,課內探究,課后延伸拓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及課前預習的完成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播放日本無條件投降的記錄片片段,同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的引言部分。
提出問題:“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戰爭的第一次完全的勝利。為什么多次戰爭的結局是中國失敗,而最后的抗日戰爭中國能夠贏得勝利?使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