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資源網 > 高中教案 > 高二語文教案 > 高二語文教案:《過秦論》教案七(2)

          電子課本

          高考真題

          高考模擬題

          高中試卷

          高中課件

          高中教案

          高二語文教案:《過秦論》教案七(2)

          來源:網絡資源 2019-08-30 21:26:55


            三、誦讀第2段。

            提問:本段敘述了哪幾位秦國國君時期的事?(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即孝公之后,始皇之前的五位國君。)惠文王即位是前337年,莊襄王死于前247年,其間長達90年,作者是怎樣敘述這90年間的歷史的?

            討論后,歸納如下:

            ① 將惠文、武、昭襄三朝87年間的事情集中到一點上來寫:秦的領土日益擴大引起諸侯恐懼,以諸侯反襯秦。孝文、莊襄二朝則一筆帶過。這是從總體上看。

            ② 寫秦擴大領土,按南、西、東、北四個方位說,顯出其軍事力量無比強大;寫諸侯,按“合從締交”“約從離衡”“從散約解”的順序說,并極力渲染其聲勢,以反襯秦人困諸侯之易(“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這是從局部來說的。

            ③ 統觀此段敘史,近乎藝術概括方式,本質是真實的,但客觀的歷史過程并非如此。

            史實補充:“合從締交,相與為一”——蘇秦說六國從親,約在前334——前332年之間,其時蘇秦任從約長,并佩六國相印。“秦兵不敢窺函谷關十五年”。這是第一次合從。前318年,蘇秦再次約從六國共攻秦,楚懷王為從長。至函谷關,秦出兵擊六國,六國兵皆引而歸(《年表》中作“五國”)。這是第二次合從。此外,前298年,魏、齊、韓三國曾聯合攻齊。還有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國兵敗秦于河外,這已不在上述87年之內了。從上述史實可以看出,所謂“九國之師”只是一種籠統的說法,這也說明史論敘史跟史傳的不同。

            背誦要求:

            ①可以從“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眾”直接過渡到“嘗以十倍之地”;

            ②“于是六國之士……制其兵”這一段可略讀。

            四、留作業。

            背誦第1、2段;準備誦讀第3、4段。

            第 二 課 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背誦第1、2段。

            用提問過渡:本文題目是“過秦”,這兩段說到秦的過錯沒有?

            明確:沒有,雖然也表現了秦的“詐力”政策,但在斗爭中使用“詐力”是每一方都會有的,只是看誰用得更好。

            提問:既然如此,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呢?

            明確:為下文作鋪墊,以統一過程中的強大跟后來的迅速滅亡做對比。所以,下段就先說秦的過錯。

            二、誦讀第3段。

            先默讀一遍,說說秦始皇的過錯是什么。

            找出寫過錯的那一層(“于是廢先王之道……陳利兵而誰何”)

            試用幾個字來概括秦始皇的對內政策。(愚民、弱民、以民為敵。)

            劃分全段層次并答問:

            ① 首句寫秦始皇統一全國,只有一個意思,卻連用四句來表達,為什么?

            明確:這是中國空前的統一,是很了不起的,值得加以鋪排;極言秦王朝的無比強大。)

            ② 次寫擴大版圖,有什么作用?

            明確:仍是極言秦王朝的強大。要求注意“士不敢彎弓而抱怨”一句,是用來烘托秦始皇的威勢,可算是虛寫。如要實解就會出現矛盾,前218年,張良曾雇力士刺始皇于博浪沙,誤中副車。

            ③ 寫秦始皇的對內政策這一層的要害是什么?

            明確:“不施仁義”,為結論張本。補充解釋:“誰”“何”都是疑問代詞用如動詞,由此引申出“呵問他是誰”的意思。

            以上二小層可合并為一層:寫秦始皇對內、對外的政策。

            ④ 末句寫始皇的設想,有什么作用?

            明確:反襯秦王朝滅亡之迅速。

            〔說明〕以上內容可以在分層誦讀中依次討論。誦讀和討論是交叉進行的。在全班學生基本成誦之后,再提出下面的問題:

            本段在全文結構中有怎樣的作用?

            明確:上文寫秦日益強大,為統一奠定了基礎,本段寫統一后的措施說明秦已從攻勢轉為守勢;正因為措施不當,才導致了它的迅速滅亡,所以下段接著寫它的滅亡,作者“過秦”之意盡在其中。

            三、誦讀第4段。

            默讀一遍后概括本段大意:陳涉起義,天下云集響應,并起亡秦。

            提問:開頭寫始皇余威,有什么作用?

            明確:暗示民心不服,人人自危。

            提問:作者寫陳涉起義的一段話中,要害是哪一句?

            明確:“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提問:這說明了什么?

            明確:全國人民不滿秦王朝的統治。

            提問:它為下文哪一句作鋪墊?“仁義不施”。

            再問:“將數百之眾”跟上文哪一句相照應?

            明確:“百萬之師”——秦人能打敗九國“百萬之師”,而不敵陳涉“數百之眾”,可以發人深思。

            提問:“斬木為兵”跟上文哪一句相照應?

            明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

            提問:這說明了什么?

            明確:“收兵”不足以遏止人民的反抗。

            在學生基本成誦后,還可以問:你怎樣看待賈誼對陳涉的評價?

            教師小結時主要談兩點:①賈誼是對陳涉起義作出高度評價的第一人;②階級的偏見也是有的。

            四、布置作業。

            1.背誦第3、4段,準備誦讀第5段。

            第 三 課 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1.背誦課文第3、4段。

            2.答問:讀過引文(二)后,再看課文第4段中關于陳涉的敘述,你認為“甕牖繩樞之子……倔起阡陌之中”這段話的總體意思是什么?

            明確:他不憑借高貴的地位和杰出的才能,卻很有號召力,就是因為他的奮起反抗符合人民大眾的心愿,但“才能不及中人”這句話卻帶有明顯的貶意。

            提問:從全段來看,其內容可用引文(二)中哪些字眼來概括?

            “民危”“易動”——這就是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而“民危”“易動”,正是暴政所造成的結果。由此自然轉入議論。

            二、誦讀第5段。

            補充注釋:

            ①“且夫天下非同小弱也”——意謂秦有天下,非同地方性政權,其力量是不小的。

            ②“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雍州的地勢、殽函的險固,還是原來那個樣子,意謂秦地的優越地形并未發生變化。

            ③棘——課本注,“棘”通“戟”。此與上文“斬木為兵”矛盾。按:“棘矜”應合解,即伐棘為矜,矜仗也。“鉏耰”又作:“耰鉏”,是一種農具,類似今之長柄大鋤。這樣解釋,正好跟下文“鉤戟長鎩”對應成文。

            ④同年而語——又可以寫作“同日而語”,相提并論之意。

            ⑤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這句說的是秦統一全國以前的事。萬乘,戰國時的大國也稱“萬乘”。同列,秦與山東各國皆諸侯,故稱“同列”“序”“朝”為互文。這句話的意思是,當時秦很強大,所以八州諸侯都來朝拜它。按:從秦孝公到秦統一全國之前,共有140年,所以下文接著說“百有余年矣”。至“以六合為家,殽函為宮”,才說到秦統一天下。

            ⑥攻守之勢——“攻”,指統一六國以前;“守”,指統一六國之后。

            劃分層次:

            第一層(開頭至“則不可同年而語矣”)對比論述九國之師和陳涉之眾的力量。開頭指出秦王朝的優勢仍然存在,這是對比論述的前提。對比則表明陳涉的地位和農民軍的武器及素質遠不如九國之君及其部隊。要害是“成敗異變,功業相反”這八字,是為全文的結句設伏的。

            第二層(“然秦以區區之地”至結句)照應全篇,歸納中心論點。“然秦”以下四句照應第1、2段,“然后”二句照應第3段,“一夫”三句照應第4段。“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為全文中心論點。

            誦讀詣導:本段是全文的重心,句句都是說秦之過,一定要讀得有氣勢,表達出作者“過秦”的深意。

            ① 且夫——推進一層,領起議論的口氣。

            ② 以下連用六個“也”,用極其肯定的語氣讀。

            ③ 排比句中的重音是:“非屬(于)”“非銡(于)”“非抗(于)”和“非及”。(“非及”后其實也可加“于”)。

            ④ “向時之士也”后作一頓,為下句轉折畜勢。

            ⑤ “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也”后有較長停頓。如去掉“也字”,再增“何也”一句,答案即是全文結句,可見作者有意為下文蓄勢,所以述而不問。

            ⑥ “試使”三句,重復上文之意,換假設口氣,再作一鉏。

            ⑦ “然秦”三句作低回之勢,以下節節升高,至“為天下笑者”達于頂峰,稍作一頓,再逼出“何也”一句。

            ⑧ “仁義不施”是一篇綱領,用深責語氣讀;“攻守之勢異”用解釋語氣讀,寓“不知天下之勢”之意。

            以上內容都穿插在誦讀過程中說明。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ww.scgzkg.net . All Rights Reserved

          知識商店
          在线看片福利无码网址|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中文文字幕文字幕亚洲色| 无码国产福利av私拍| 人妻无码精品久久亚瑟影视|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 久久中文骚妇内射|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蜜桃| 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秋霞无码一区二区|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综合网| 中国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软件|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伊甸园 |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 欧日韩国产无码专区|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 √天堂中文www官网在线|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 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无码精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8090精品久久一区| 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免费播放| 中文字幕毛片| 在线中文字幕一区| 伊人久久无码精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视频免费| 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 日韩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吞精 | 亚洲激情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有码无码AV|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