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頻考點:內部、外部圈層
2019-05-27 09:12:11網絡資源
內部圈層
內部圈層主要依靠地震進行探測,主要原理是地震波在通過不同介質時,傳播速度會發生改變,因此根據地震波在傳播過程中速度的變化經過的物質不同進行劃分。
地震波分為:縱波和橫波(對比)。
縱波呈縱向運動,傳播速度快,能夠通過固、液、氣三態,;
橫波呈橫向運動,傳播速度慢,且只能通過固態。
根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
在地下平均33千米處:縱波和橫波的速度都加快;
在地下平均2900千米處:縱波速度下降,繼續向下傳播;橫波消失
在這兩個界面地震波的速度發生了變化,說明兩邊物質性質不同,該界面我們稱之為不連續面。
地下平均33千米的不連續面稱之為莫霍界面;
地下平均2900千米的不連續面稱之為古登堡界面。
根據這兩個界面兩邊的物質不同。兩個界面可將地球劃分為三部分:
地殼--(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地殼:平均厚度17千米(也是莫霍界面的深度),分為陸殼(平均33)和洋殼。
地幔:巖漿形成于上地幔的上部。
地核:呈高溫熔融狀態,溫度高,壓力大。
巖石圈的范圍:包括地殼和上地幔的頂部(軟流層以上)。
外部圈層
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生物圈。
大氣圈由氣體和塵埃組成。
水圈的形態特點是連續但不規則。
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以及巖石圈的頂部。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