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黑龍江高考作文練習:創造力之墓(2)
2019-05-21 09:22:20高考網整理
可世界的情景卻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你的書背得再多,物理題數學題解得再好,也比不上飛速發展的電腦。論記憶,論解題,誰能超過那機器?文憑、分數,對于高科技的時代又有什么意義?只有創造力,只有建立在想像力基礎上的創造力,才是生存的一張最重要的王牌。一個只會重復前人的勞動而不會創新的人只能是庸才。他當然也可能在某廠某公司就職。可這種生命模式,這種被人重復了千萬遍的味同嚼蠟的生存方式,對于只有一次的人生來說,無疑是令人痛心的巨大浪費。說通俗點就是“白活了”。
而如今,好不容易我們才看到,保留我們身上那一點點可憐的想像力的空間即將出現的時候,我的父母,生我養我的父母,卻殘酷地毫不猶豫地奮不顧身地用簡單卻又如巨石般的語句將那空間堵死!我的心能不痛嗎?
美籍華人,美籍華人,又是美籍華人。當一個又一個美籍華人獲得諾貝爾獎時,中國人卻在振臂高呼,奔走相告,彈冠相慶。我對此頗為費解。這有什么值得高興的?相反我覺得這是一種國恥。憑什么中國人沒得獎,一個身上流著中國人的血液,頭上卻蹲著一只鷹的“美籍華人”得獎了,我們卻要為他高興?為美國高興?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這不等于承認中國人只有在美國才能有出息嗎?這不是在為別人提供笑柄嗎?這和在世界杯預選賽中別人踢進了球我們卻為他們喝彩有什么兩樣?欣慰、欣慰,好一個阿Q精神!
中國人不是不聰明,我們的祖先們創造那燦爛的文明時,外國人還不知道在哪里光著屁股玩泥巴呢!我們也不是真的窮,當貪官污吏大把大把點著鈔票時,有多少中科院的科研項目因為資金不到位而不得不中止?印度也不比我們好到哪里去,可人家卻已經有了諾貝爾獎得主了!為什么?他們的政府比我們重視教育,不是應試教育,而是素質教育!他們的教育經費比我們的比重大,不是被層層盤剝而是真抓實干,每一分錢都落到實處。我始終認為,中國真要想成為世界響當當的大國,就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諾貝爾獎,二是進人世界杯決賽,三是經濟實力。
講了這么多,回頭想想,又有什么意思?我一個區區高二女生,和應試教育抵抗,以卵擊石,自取滅亡。不禁想起鄭智化的那首老歌《補習街》:“誰能夠擠進那道窄門?誰在門外癡癡的等?誰在操縱這場競爭的游戲?學歷是不是教育最終的目的?
中國孩子的創造力,正在被一點一點地埋葬,這口棺材,就是應試教育。而埋葬他們創造力的人,就是他們的親生父母。同時被埋葬的,還有一個世界大國的前途和一個民族的生命力。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