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背的政治知識點大全
2019-04-14 14:56:35本站原創
高中政治知識歸納
1.中華文化的特點及出現的原因
(1)源遠流長。見證:①漢字:是書寫和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媒介,是中國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②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重要見證。
瓷器(精美絕倫);園林設計(匠心獨運);文學藝術(鮮明獨特);科學技術(古代科技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②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文化區域特征顯著);
③各民族的文化魅力(凝固藝術、文字、文學)。
(3)的積極成分) 2.各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之間的關系
①各民族文化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②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③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
④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3.中華民族精神
(1)發展:形成于輝煌的古代中華文化之中,熔煉于近代救亡圖存的奮勇抗爭之中,彰顯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中。
(2)與中華文化的關系:①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②中華民族精神,植根于數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中。
(3)基本內涵:核心:①愛國主義(具體性和時代性);②團結統一(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華民族的企圖都不能得逞);③愛好和平(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做出了貢獻);④勤勞勇敢(奠定了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立業根基);⑤自強不息(中華民族的內在氣質)。
4.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1)重要性(作用):“三精一魂”):①是維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②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③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④是中華民族之魂。
(2)必要性(原因):①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②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
(3)途徑:①最重要的是發揮“主心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作用;②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③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吸收優秀、抵制腐朽、警惕圖謀);④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愛國主義、改革創新)
高中政治知識要點
中國共產黨執政: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1)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地位是如何確立的:是歷史的選擇,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
(2)黨的性質是工人階級政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3)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4)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
(5)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含義。
科學執政:就是遵循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以科學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民主執政:就是堅持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做主,堅持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發展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依法執政:就是堅持依法治國,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
(6)三種執政方式的關系: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科學執政,民主執政要通過依法執政體現出來,又要依靠依法執政來保證實現。依法執政有利于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7)為什么要堅持中國共產黨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才能始終保持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才能維護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并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才能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搞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高中政治知識
一、世界的物質性
1、物質的含義
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2、世界的物質性原理: (1)自然界具有物質性。(2)人類社會具有物質性。(3)人的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二、認識運動,把握規律
1、運動
(1)哲學上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
(2)物質和運動的關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和變化中,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②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著,脫離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是運動。區別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唯一特性。
(3)運動和靜止的關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運動變化中,沒有不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和永恒的;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形態,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和暫時的。②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③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是形而上學的不變論,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則導致相對主義和詭辯論
2、運動是有規律的
(1)規律的含義: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
(2)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規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規律。
(3)方法論:①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違背規律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②在規律面前,人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