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歷史復習方法 > 高考必備的歷史基礎知識歸納

          高考必備的歷史基礎知識歸納

          2019-04-13 14:15:59本站原創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

            一、新中國的民主建設

            1.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代行全國人大職責,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2.新中國民主政治建設主要包括: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3.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體現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兩大原則,是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二、文化大革命

            主要原因:黨內指導思想的“左”傾錯誤發展為以階級斗爭為綱

            表現:“文革”中,公民的民主政治權利及至人身權利遭到嚴重踐踏,典型的事例是劉少奇冤案。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遭到空前地踐踏,最突出的表現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名存實亡   教訓: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

            三、改革開放以來民主與法制的建設

            1.新時期民主法制建設的首要環節是平反一系列冤假錯案。

            2.法制建設:1982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到2000年一系列法律的頒布,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

            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頒布和1999年《行政復議法》的出臺,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與人民平等的原則,是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一大進步。   1999年,“依法治國”被正式寫入憲法,成為中國法制建設的里程碑。

            民主建設:最突出的是基層民主選舉制度的普及,這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基礎的一環。

            四、“一國兩制”的理論與實踐

            1.形成過程:“一國兩制”構想首先是針對臺灣問題提出的。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六屆人大二次會議使構想正式成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的指導方針。“一國兩制”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港澳、臺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2.成功實踐:港澳回歸的根本原因是中國國際地位的顯著提高及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政府分別在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正式對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3.臺灣問題:國共內戰遺留的中國內政問題。目前阻礙兩岸統一的因素一是島內的臺獨勢力,二是外國干涉勢力。中國政府對待臺灣問題的立場是:和平統一,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五、新中國的外交(獨立自主和平外交)

            1.建國初期

            外交政策:建國初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針是“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3年第一次提出,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

            外交活動:1954年,中國以五大國之一地位出席了日內瓦會議。

            1955年,中國參加了亞非國家萬隆會議。

            2.外交新局面

            1971年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席位。

            中美關系: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70年代外交重大突破的關鍵是中美關系的改善。

            中日關系: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并正式建交。

            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聯合國和地區性國際組織中的重要外交活動

            ①外交政策:改革開放以來外交政策調整的根本目的是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的獨立自主外交政策具體表現為不結盟政策。

            ②外交活動:改革開放以來的外交特點是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活躍在地區性國際組織中。2001年由中國領導創立的“上海合作組織”,為維護中亞和平與安全做出貢獻。

            高考歷史知識難點

            1.近代列強侵華的方式和危害

            (1)方式:

            ①軍事侵略: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本侵華戰爭。

            ②政治侵略:通過中英《南京條約》(1842年)、中日《馬關條約》(1895年)、《辛丑條約》(1901年)等不平等條約,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③經濟侵略:傾銷商品、掠奪原料、政治借款、勒索賠款、設廠筑路。

            ④文化侵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念傳入中國,泯滅中國人民的反抗意志。

            (2)危害:

            ①政治上:攫取和破壞了中國的國家主權。領土主權破壞:列強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占了中國大片領土,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司法主權破壞:列強還取得了領事裁判權;領海主權、關稅主權喪失、獲得在華駐兵權。

            ②經濟上: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傾銷商品、掠奪中國原料,輸出資本,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

            ③文化上,毀滅中華文明遺產,如火燒圓明園。

            ④列強無視中國人民的基本生存權,還瘋狂掠奪中國人民的財產和國家財富。

            2.農民階級在近代中國民主革命中的特點

            (1)農民階級具有革命性

            ①含義:受地主階級和外國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具有革命的要求。

            ②表現:太平天國運動首次擔負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務,沉重打擊中外反動勢力,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基礎;義和團運動打破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美夢。

            (2)農民階級具有落后性

            ①含義:由于農民小生產者的階級局限性,難以提出科學合理的革命綱領以指導其革命。

            ②表現:《天朝田畝制度》的空想性;《資政新篇》的不切實際性;“扶清滅洋”口號的盲目排外性。

            3.“六個第一”巧記辛亥革命

            (1)建立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同盟會。

            (2)第一次提出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三民主義。

            (3)建立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

            (4)頒布亞洲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5)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6)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歷史巨變,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4.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的探索特點

            (1)從最高綱領到最低綱領(國共第一次合作,開展國民大革命)。

            (2) 從以城市為中心到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國共十年對峙)。

            (3) 從反蔣抗日到聯蔣抗日(國共第二次合作,開展抗日戰爭)。

            (4)從農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戰爭)。

            5.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認識

            (1)三次發展機遇:甲午戰爭后清政府放寬“民間設廠”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列強對華經濟侵略的放松。

            (2)四個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外國侵略的刺激、洋務運動的誘導、國民政府的政策。

            (3)五個發展階段:

            “春”:甲午戰后的初步發展和一戰期間的“短暫春天”;

            “夏”:1927~1936年國民政府統治前期的較快發展;

            “秋”:抗戰時期遭到沉重打擊;

            “冬”:解放戰爭時期陷入絕境;

            “新生”:新中國成立后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轉變為社會主義國營企業。

            (4)分布結構:

            “弓箭”結構——主要分布在自然經濟解體程度比較高的沿江、沿海地區。

            (5)兩個影響:

            一是推動了中國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的進步;

            二是為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革、思想進步和民主政治的發展提供了經濟和階級基礎。

            (6)三個障礙: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封建勢力、官僚資本主義。其中,最主要的障礙是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

            高中歷史考點知識

            1、 古代中國的農業

            了解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的農業耕作方式的變革

            (1)刀耕火種:原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法。即人們先用石刀、石斧把樹木砍倒,曬干后放火焚燒,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種。這種耕作方式被稱為“刀耕火種”或“火耕”。

            (2)耜耕:隨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現和普遍使用,標志著我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階段。商周時期,出現了青銅農具。由于青銅比較珍貴,在農業生產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鋤、石犁,仍是人們進行農業生產的重要工具。

            (3)鐵犁牛耕: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并將其逐步推廣。漢朝以后,鐵犁牛耕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理解古代小農經濟(自然經濟)的基本含義

            (1)形成原因(條件):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的出現和牛耕的逐步推廣,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伴隨著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男耕女織的個體小農經濟逐步形成。

            (2)特點: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生產主要是為滿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納賦稅。這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生產的基本模式。

            (3)作用:小農經濟是推動精耕細作技術發展的主要動力;小農經濟是封建王朝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它的興衰關系到封建經濟的繁榮和封建政權的安危。

            (4)地位和影響: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在中國封建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

            2、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發展

            了解古代中國在絲織、冶金和制瓷等手工業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1)絲織業: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距今四五千年,我國已養蠶并有了絲織品。商朝時已有了織機,能織出多種絲織品。西周時能生產出斜紋提花織物。唐朝絲織技術高,以輕盈精湛著稱,還吸收了波斯的織法和圖案風格。宋朝絲織品品種繁多,織錦吸收了花鳥畫中的寫實風格,圖案生動活潑。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設在蘇杭等地的織造局生產的絲織品超過前代,特別是細密精致的緞,成為清朝絲織品的代表。絲織工具有花樓機。

            (2)冶金技術:

            ①冶銅技術:原始社會晚期,中國人就掌握了冶銅技術。商周時代,青銅鑄造進入繁榮時期,代表作有商朝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銅禮器等。   ②冶鐵技術:西周晚期,中國已有鐵器。東漢杜詩發明的水力鼓風冶鐵工具,南北朝的灌鋼法等,使中國在鋼鐵冶煉技術和產量,在16世紀以前一直領先世界。

            (3)制瓷業: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商朝時已燒制出原始瓷器。東漢燒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燒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兩大制瓷系統。宋代制瓷技藝大放異彩,瓷窯遍布全國各地,并出現了五大名窯。明清時期瓷器種類豐富,青花瓷、彩瓷、琺瑯彩爭奇斗艷。江西景德鎮是著名的瓷都。

            3、古代中國的商業發展

            了解“市”的形成與發展

            (1)“市”的形成:宋朝以前,縣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設市,用于貨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圍墻,與民居嚴格分開。官府設市令或市長,對市場交易進行嚴格的管理,按時開市、閉市,閉市后不許交易。

            (2)“市”的發展:宋朝時,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鄉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舊時日中為市的經營時間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晝夜相接,交易活動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監管。漢口鎮、佛山鎮、景德鎮、朱仙鎮是宋代最著名的四大商業名鎮。

            知道主要的商業城市和著名商幫   商業城市:古代的長安、洛陽、開封、臨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時期的政治中心、軍事重鎮,也是著名的商業中心。南方經濟的發展,使揚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為當時最繁榮的大都會。

            著名商幫:明清時期,一些地方還出現了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叫做“商幫”,其中,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是徽商和晉商。

            理解“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及其影響

            “重農抑商”政策:

            (1)提出: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時,首倡“重農抑商”政策。

            (2)基本含義:國家要鼓勵男耕女織的農業生產,限制工商業的發展。

            (3)目的:保護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以確保賦役征派和地租征收,鞏固封建統治。

            (4)影響:對于保護小農經濟、鞏固封建制度、維護國家統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業的發展。

            “海禁”政策:

            (1)基本含義:

            A明朝初期,東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明太祖擔心流亡海上的敵對勢力勾結倭寇,危及統治,下令實行“海禁”。人民不得擅自出海與外國互市,對外貿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進行。

            B清初,為了對付東南沿海的抗清斗爭,政府厲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將沿海居民內遷數十里,不許人民片板下海,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2)影響:不僅妨礙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而且使中國與世隔絕,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

          [標簽:復習指導 高考備考]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解讀
            關注高考網官方服務號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亚洲一区无码精品色| 天堂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影音先锋|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性色|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久久| 人妻中文无码久热丝袜|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77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2019| 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av乱码|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无码 |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中文| 性无码专区无码片| 最近最新高清免费中文字幕| 蜜臀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麻豆| 中文字幕AV中文字无码亚 | 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 日韩成人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 东京热加勒比无码少妇|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天堂最新版中文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在线视频 |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第一页| 黑人无码精品又粗又大又长 | 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av| 欧美日韩毛片熟妇有码无码|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