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豬年央視春晚考點:地理科目
2019-02-13 16:21:08網絡整理
2019春晚高考考點:地理
《春海》:除舊迎新、立春迎春
大型舞蹈《春海》拉開了2019春節聯歡晚會的序幕。春意盎然,繁花似錦,透露著今年除夕恰逢立春之日的特別,也激蕩著新時代的夢。
除夕,原意為“歲除”,指歲末除舊布新的日子。它與新年首尾相連,謂之“歲窮月盡、挨年近晚”,是新一年的前夕,是除舊迎新的重要時間交界點。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立春,是干支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又名歲首、立春節。
▲二十四節氣時間表
除夕和立春在過年時巧遇的情況并不多見,大約一百年當中會出現五年,而除夕和立春在同一天的情況,大約百年當中只有三年出現。
《站臺》:春運路上、人口遷徙
小品《站臺》講述了主人公為了更多家庭團圓,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故事。
春運,即春節運輸,是中國在農歷春節前后發生的一種大規模的高交通運輸壓力的現象。在40天左右的時間里,有30多億人次的人口流動,故春運被譽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類大遷徙。
春運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均衡,導致大量因經濟因素出現的人口流動。中國人過年回家的傳統觀念、運力不足、平時假日少也是春運產生的原因之一。外出務工人員是春運的主力軍。
一般在春節前壓力主要集中在從經濟較發達地區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從周邊城市到旅游景點的路線上。除夕、正月初一、初二這幾天的春運壓力較小。春節后運輸壓力轉移到在從經濟欠發達地區到經濟發達地區,從旅游景點到周邊城市的路線上。
▲2019年春運預測數據
2019年的春運中,父母去子女所在城市過年的場景并不少見,據交通運輸部的消息,今年全國范圍內“反向春運”特征明顯,更多老人和孩子到北、上、廣、深這樣的中心城市過年,以探親為主。反向春運可以充分利用閑置運力,讓“團圓路”更順暢。
《媽,我回來啦》:游子思鄉、盼國統一
過大年之前,家人千里迢迢奔回家中,作為晚輩兒女喊出的第一句話“媽,我回來了”,一句樸實的話語表達出眾多兒女過年回家和家人團聚的感人心情。港臺歌手和海外華人演唱的歌舞《媽,我回來啦》,則不僅包含著親情溫暖,更唱出了游子思鄉和期盼祖國統一的情感。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2-1997年間,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二戰以后,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