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政治科目最全高考知識清單
2019-02-13 15:25:33網絡整理
政治
《流浪地球》用災難講述人類命運共同體。概括起來,這部電影體現了三點: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氣魄。面對災難,
首先,是中國精神——面對災難,我們永遠選擇人自身的力量,像夸父追日、大禹治水、后羿射日一樣,不屈不撓地克服困難。
中國精神。“帶著地球一起走,這種命運共同體意識,是我們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面對地球災難,不是獨善其身,而是共濟天下。”
很多人為了救援犧牲自己,這是一種悲壯美學,展現了中國人‘仁者愛人’的思想:為了我們共同的族類,愿意放棄自己。這是電影體現的第三點:中國氣魄。”
考點鏈接
1、經濟生活: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2、政治生活:
(1)主權國家的權利和義務;聯全國的宗旨與原則。中國是聯合國會常任理事國,彰顯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2)維護本國的國家利益是一個國家對外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國堅定維護自己國家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
(3)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共同利益是國家間合作的基礎,利益相悖則是國家之間沖突的根源。
(4)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世界多極化。
(5)我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在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引下,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
3、文化生活:
(1)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
(2)傳統文化的特點。文化多樣性及文化的交流、傳播、繼承、發展、創新。
(3)文化的民族性與世界性。
(4)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5)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增強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夯實文化軟實力。
4、生活與哲學:
(1)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2)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
(3)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4)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5)矛盾雙方有主次之分,要區分事物的主流和支流。
(6)意識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7)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