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北京卷《考試說明》政治科目調整說明
2019-01-24 18:18:25網絡整理
2019年《考試說明》在總體保持穩定的基礎上,對一些內容進行了微調。
1.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根據新修訂的教材,適當調整了“考試范圍與要求”的部分內容。
例如“新發展理念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經濟建設”“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的民族精神”“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唯物辯證法,貫徹新發展理念”“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等條目。
2.
“參考樣題”部分在保持原有題型、數量和結構的基礎上,更換了3道試題。
具體調整情況見下表:
調整后的“參考樣題”呈現以下四個方面的特征:
(1)貫徹立德樹人,堅定理想信念
新調整的“參考樣題”注重體現“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發揮考試的育人功能,引導考生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堅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第26題以巨幅長卷《長江萬里圖》的創作為情境,展現為祖國河山立傳的文化自信。
(2)堅持素養導向,考查關鍵能力
新調整的“參考樣題”堅持素養導向,將學科內容的考查置于具體、真實的問題情境中,恰當選擇學科任務,考查考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試題力求通過學科任務、問題情境、學科內容的有機融合,促進考生夯實學科基礎知識,掌握學科基本思想方法,開闊學科視野。第24題“開往春天的列車”取材于京郊長城腳下真實事例,反映了政府積極采取措施回應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涉及政府職能、旅游業發展、文化需求等多方面內容,考查綜合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貼近社會生活,重視社會實踐
高考北京卷政治試題貼近社會生活,強調實踐育人的教育教學導向,引導考生拓寬觀察視野,思考社會現實,主動靈活地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致用,培養考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新加入的三道樣題均體現了這一思想。
(4)堅持基礎性和創新性的統一
樣題知識覆蓋面和題型分布合理,關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考查,突出核心和主干知識,引導教學向課堂和教材回歸。參考答案的設置具有開放性,引導考生獨立思考,鼓勵新思路、新方法、新解答,把考生的創新能力考出來。第37題展現了一系列關于“交換”的真實圖景,從《詩經·衛風》古老的物物交換,到實物、信息、思想和觀念的交換,引導考生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上升到哲學高度,從復雜多樣的社會現象中歸納和抽象出一般,思考“交換給我們帶來了什么”。試題具有開放性、靈活性、綜合性,采用等級評分的評價方式,鼓勵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