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歷史復習方法 > 歷史題可能一半多出自這18個專題(二)

          歷史題可能一半多出自這18個專題(二)

          2019-01-14 14:21:40三好網

            4.自從五四運動開始,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擔負了爭取民族解放、國家獨立和近代化的重任。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經過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從而為實現中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礎。

            5.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規定了革命勝利后要把中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的總任務。

            新中國成立后,迅速恢復了國民經濟,"一五"計劃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一五"期間我國建立了飛機制造業和汽車制造業,這些都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與世界主要國家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相差60年~70年。1964年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發射成功,1993年我國銀河Ⅱ型巨型計算機系統研制成功,2003年10月我國"神舟"五號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這些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距離世界開始第三次科技革命大約20~40年。

            綜合以上內容可以說明: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現代化進程逐步加快,世界先進技術從發明到應用的時間在逐步縮短。

            由此我們得到的認識是:

            ①中國現代化實現的重要前提是民族獨立。

            ②只有社會主義能夠發展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是我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③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④走改革開放、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目前,我國已建成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

            十二、有關東北問題

            1.近代中國東北,長期受到俄國和日本的侵略。

            1858年沙俄通過《璦琿條約》割占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2.1860年沙俄通過《北京條約》

            割占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領土。

            3.1894年甲午戰爭中

            一路日軍從朝鮮渡過鴨綠江入侵中國,占領九連城;另一路日軍從遼東半島花園口登陸,占領大連、旅順,在旅順對和平居民實行野蠻的大屠殺。

            4.1895年簽訂的《馬關條約》

            把遼東半島割給日本。割遼損害了俄、德、法三國利益,三國出面迫使日本將遼東半島還給中國。

            5.19世紀末在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中,俄國強租旅順、大連。

            6.1904年-1905年日俄戰爭在中國東北進行

            戰后俄國與日本分別控制中國東北的北部和南部。

            7.辛亥革命失敗后的軍閥割據時期

            東北地區由日本扶植的軍閥張作霖控制。

            8.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制造"九一八"事變

            ,炮轟東北軍大營,攻占沈陽,不到半年,日軍侵占東北三省。

            9.1932年日本扶植溥儀為傀儡,建立偽滿洲國,中國東北淪為日本殖民地。

            10."九一八"事變后,中共派大批干部去東北,組織抗日游擊隊

            1936年組成抗日聯軍,主要領導人有楊靖宇、周保中和李兆麟。

            11.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

            ,出兵中國東北,給70萬關東軍以殲滅性打擊。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號召中國人民舉行全面反攻。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

            12.1948年9-11月,遼沈戰役勝利結束,東北地區解放。

            13.新中國成立后,東北地區發揮資源優勢,已成為我國重工業基地。

            一五計劃的主要成就有: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和鞍山無縫鋼管廠。1963年開始建設大慶油田。

            十三、臺灣問題

            1.元朝設立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

            2.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回臺灣。

            3.1684年清政府設立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4.1885年清政府正式設立臺灣省。

            5.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把臺灣、澎湖及附近島嶼,割給日本。

            6.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臺灣回歸祖國。

            7.1949年大陸解放后,國民黨殘余勢力跑到臺灣,形成了與大陸暫時隔離的狀態。

            8.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告臺灣同胞書》中,提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

            十四、中共三次工作重心轉移

            在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和建設史上,共產黨根據革命和建設的實際情況作出了三次工作重心轉移的決定。

            1.由城市轉向農村:

            由于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敵我力量的懸殊,三次武裝起義使我黨逐漸認識到奪取城市不符合中國當時的實際情況,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因此,只有開展土地革命,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才是革命取得勝利的基礎和保證。文家市會議決定進軍井岡山,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從此,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開始了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相結合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之路。

            2.由農村轉向城市:

            1949年,在解放戰爭即將勝利、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已成定局的情況下,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召開,提出:從現在起,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了城市,提出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方針,開始了城市領導農村的革命時期。

            3.由階級斗爭轉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文革"十年動亂給黨和人民造成極大損失。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地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十五、黨史上的重要會議

            1.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誕生。

            大會通過了第一個黨綱,選舉了黨的領導機構。共產黨的誕生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2.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開。

            大會制定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3.1935年12月瓦窯堡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路線。

            1937年秋洛川會議,制定全面抗戰路線。

            4.1945年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大會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這次會議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作了重要準備。

            5.1956年秋,中共八大在北京召開。

            大會正確分析了國內形勢和主要矛盾的變化,提出黨的總任務和經濟建設方針。

            6.1978年12月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7.1982年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開

            鄧小平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8.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開

            大會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并制定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9.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開,

            大會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了邁向21世紀的行動綱領。

            10.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開,

            大會提出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新時期黨的指導思想。

            十六、整風運動

            1.1942年中國共產黨開展的整風運動是一次普遍的馬克思主義教育。主要內容是:反對主觀主義,反對宗派主義,反對黨八股。方針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采取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達到了既弄清思想,又團結同志的目的,全黨從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錯誤,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一。

            2.1957年,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整風運動》的指示,"在全黨重新進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官僚主義、反宗派主義、反主觀主義的整風運動。"當時整風、反"右"都是必要的。然而,黨中央對當時的階級斗爭形勢估計得過于嚴重,反"右"斗爭擴大化了。這就從理論上修改了"八大"關于我國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的科學論斷,成為后來黨在階級斗爭問題上連續犯錯誤的根源。

            3.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為黨的指導方針,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會議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打破了長期以來的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的束縛,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

            十七、黨史上重大挫折及其糾正

            在中國革命建設的進程中,由于種種原因,黨的工作曾出現多次挫折和失誤,但是我們黨總是能實事求是地不斷糾正失誤,使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始終保持前進的總趨勢。

            1.1923年初黨領導的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失敗,說明在革命力量小的情況下要戰勝強大的敵人,必須改變工人階級孤軍奮戰的局面。同年召開中共三大,制定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

            2.1927年由于蔣介石叛變革命,陳獨秀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中國革命遭受嚴重挫折。"八七"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錯誤,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3.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中央的領導,是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

            4.1958年中央提出忽視客觀規律的總路線,黨又輕率地發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9年廬山會議,錯誤地開展對彭德懷等人的批斗,"左"傾錯誤進一步擴大。1962年中央召開七千人大會,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中的經驗教訓,初步糾正"反右傾"運動的錯誤。

            5.1966年夏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十年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對劉少奇同志的不公正待遇,造成黨的歷史上最大的冤案。1971年黨中央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1976年10月,黨中央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文化大革命。1978年黨中央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并且糾正了一大批冤假錯案。1980年中央為劉少奇同志恢復名譽。

            十八、近代經濟形態的演變

            1.鴉片戰爭后

            英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并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中國逐步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自然經濟開始逐漸解體。中國經濟開始由封建自然經濟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19世紀末,帝國主義國家瘋狂地瓜分世界,搶占世界市場,向中國大量輸出資本,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最終形成。

            2.洋務企業:

            19世紀60至90年代洋務派興辦的軍事工業,由國庫支付開銷,以政令調撥分配產品,內無利潤積累,外無市場聯系。因此軍事工業是歷史上封建官辦企業的延續,而不是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

            3.民用工業有私人投資、有新式工人和勞資關系,但又受封建官僚制度的束縛,因而包含著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矛盾。

            這種企業是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是中國近代官僚資本主義的最初形式。

            4.中國民族資本主義。

            5.中國官僚資本主義: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后,國民政府通過整頓稅務、控制金融、改革幣制等措施,增加中央財政收入,建立了官僚資本對國民經濟的統治。抗日戰爭期間,國民政府實行經濟統制政策,壟斷工業,采取"糧食征購""征借"等手段,商業上實行專賣,并獨占全國金融,到1941年底,官僚資本已占全國資本總額的一半。解放戰爭期間,軍費激增,濫發紙幣導致通貨膨脹,國統區經濟處于崩潰邊緣。新中國成立后官僚資本被沒收,歸國家所有,建立了國營經濟。

            6.民主革命時期共產黨經濟活動:

            1927年決定開展土地革命。1931年制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的革命路線,把發展農業放在第一位。抗日戰爭時期,抗日根據地實行"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號召開展大生產運動。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制定《中國土地法大綱》規定"耕者有其田"制度。1949年春,七屆二中全會指出把中國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

          [標簽:高考復習 歷史考點]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解讀
            關注高考網官方服務號


          中国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软件| 日韩精选无码|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五月天| 在线日韩中文字幕| 青青草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 |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情XO亚洲色XO无码| 亚洲综合最新无码专区|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V|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网站|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浪潮AV| 日本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乱妇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一本色道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免费A级毛片无码A∨|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青娱乐在线国产中文字幕免費資訊 | 中文毛片无遮挡高潮免费|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堂|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日韩AV高清无码| 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无码视频在线| AV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 2022中文字幕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