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易錯知識點:時間計算
2019-01-07 20:29:22網絡
易錯分析:學生易出錯的地方:
(1)在圖中找不到地方時或者區時的有關信息;
(2)運用地方時計算公式時出錯。
學生在復習時要關注以下內容:
一、地方時計算
1.掌握常見的有關地方時的信息。某地白天的正中間時刻、某地一日內太陽高度最大、某地一日中物影最短、某地太陽位于最南或最北(極夜區除外)、某地物影位于最北或最南(極夜區除外)、位于平分晝半球的經線上等信息均表明該地所在地方時為12:00;赤道上日出地的地方時為6:00,日落地的地方時為18:00。
2.有關地方時的知識點。
(1)地方時的概念:同緯度地區,因經度不同而產生的不同時刻。
(2)求地方時的依據: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每隔1°,地方時相差4分鐘。
(3)地方時的計算:所求地點的地方時=已知地點的地方時±兩地的經度差×4分鐘/1°。
【注】①加、減原則:“東加西減”,即所求地點在已知地點東邊的用加,在已知地點西邊的用減(注意這里的東西方向是人為規定的,以180°經線為分界線,順著地球自轉方向,越靠近180°經線的地方越在東邊)。
②兩地經度差計算: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已知地點與所求地點都在東經度(或西經度)時,用較大的度數減去較小的度數,其差值即為兩地的經度差;若已知地點與所求地點一個在東經度,一個在西經度,則將兩地的經度數相加,其和即是兩地的經度差。
3.很多同學在進行地方時計算時出錯的原因都是對公式掌握不夠熟練,或容易出現思維混亂的現象。建議這些同學在進行計算時把計算公式寫出來,按照計算公式將已知條件代入,一步一步地計算,千萬不要只動腦不動手,否則計算能力差的同學極易出錯。
二、區時計算中要注意的細節問題
在進行區時計算時,很多情況下不是因為學生不會做而是因為學生在做題時不注意細節,沒有看清題意而出現錯誤,所以在做該類題目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細節:
1.已知經度求該地所在的時區——經度數除以15,小數部分“四舍五入”
例:新加坡(104°E)——104÷15≈6.9,屬于東7區。
2.在區時計算上我們一般說時間值大的在“東”,即:同是東經度經度值越大,時間值越大;同是西經度經度值越小,時間值越大。
3.注意世界上一些重要地區的時區,如北京(東8區),倫敦(0時區),紐約(西5區),洛杉磯(西8區)。
4.注意給出的地點位于東時區還是西時區。
5.看清楚題目要求的地點是在所給地點的東方還是西方。
6.根據東西方向,判斷計算時是用加法還是用減法。
7.看清楚題目給出的時間是24小時制還是12小時制,如不要把下午3點當作3點來計算。
8.看清楚題目要求的是地方時還是區時,是求哪個時區的區時。
9.為了避免錯誤,計算時最好按行書寫,便于對照。
三、新舊一天的問題和日界線
1.新舊一天或者日界線的問題,是地理學科的一大難點。常見的題目有兩類:一是給出日界線,要求根據兩條日界線的特點找到其他信息;二是給出其他信息,要求找出日界線的位置,然后進行其他解答如描述新舊一天所占的范圍或者比例。解答第一類題,同學們應掌握日界線的一般規律,確定日界線的類型(人為日界線還是自然日界線),根據不同日界線的特點找到有用信息。解答第二類題,同學們要明確兩條日界線的位置,180°經線的位置需要根據題目中有關經度的信息來判斷,0時經線的位置需要根據題目中有關時間的信息來判斷。建議同學們一定要畫圖解答,特別要把方向、日期標注在相應位置上。
2.地球上的日期界線有兩條,一條是國際日界線(人為日界線),即180°經線,該日界線的位置不變,但是時間在變化;一條是0時經線(自然日界線),它的位置是不斷變化的,但時間不變,且當太陽直射0時經線時,兩條日界線重合,全球為一個日期。除此之外,地球上有兩個日期。
3.新的一天的范圍是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向東至180°經線,舊的一天的范圍是180°經線向西至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