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校自主招生報名如何平衡大學、專業、城市?
2018-12-20 17:54:06網絡整理
本文從城市、學校、專業3個考慮來談一談該如何選擇高校自主招生志愿以及高考志愿。
選城市
你認真考慮過嗎?
中國的家長是很看重大城市的,例如北京、上海、南京等,總認為到這些在經濟、文化、政治等方面極具優越性的城市讀書,不僅能夠接受到最好的教育,享受優質的教學資源,而且還大大增加了未來就業的競爭力。
這樣的思路固然有其道理,但是卻也同樣忽略了一個問題:我們究竟是不是有這樣的實力?這些大城市高校在錄取上一再凸顯“三高”:分數高、要求高、消費高。考生和家長真該多掂量掂量,千萬不要沖高冒險。
另外,還需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搞清楚“距離換分數”原則。這是近幾年流行起來的填報志愿的術語,主要針對某些考生和家長“非本省院校不上”的認識誤區提出的。
選學校
兩大誤區你有沒有?
填報志愿之前,很少有家長和考生會去研究一下高校的歷史和實力。往往是拿到志愿填報的“大本”之后,看哪個順眼就報哪個。
對于高校的理解充其量停留在從校名上“下定義”:比如看到“交通”大學,就覺得一定與公路、鐵路相關。“望名識大學”成為選大學時最容易出現的誤區之一。
誤區之二是根深蒂固的“名校情結”。很多考生和家長非常在意學校的排名,總給人一種非名牌或非重點不讀的感覺。實際上,名校情結本不是什么壞事,可理想和現實總會存在差距。211大學雖然有100多所,但是具體分配到各省的招生計劃就屈指可數了。冷靜地分析一下,你的分數的確有競爭力嗎?
選專業
什么叫冷門和熱門?
考生和家長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往往愿意選擇熱門專業,但卻不知一些現在看起來熱門的專業,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越來越不熱門,甚至畢業的時候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
不管是冷門還是熱門,都首先應該了解專業的內涵,也就是說,針對一個專業,我們要知道該專業的一些常識,比如學什么,今后可以怎么深造等。不要一味地去追求所謂的熱門,還是應該從自身情況出發,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填報志愿時,一般都流行這樣一句行話,即:高分考生優選學校,中低分的考生優選專業。其實在高考志愿填報中,每一個分數段上都存在一個“最佳選擇”的問題。選擇好的學校不能忽略好的專業,選擇好的專業同樣不能忽略好的學校,將兩者結合起來方是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