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案:《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教學設計
2018-11-23 21:42:03網絡整理
高一歷史教案:《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條件;產生的年代和發布;中國早期著名的資本主義企業;民族資產階級的特點;中國無產階級誕生的年代、發布和來源;中國無產階級的特點和早期斗爭
2.⑴通過學習中國資本主義工業的興起,使學生理解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認識到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中國產生。
⑵通過學習中國無產階級的誕生,使學生認識到中國的無產階級不僅具有國際無產階級的共同優點,而且還有自己的特點,這些決定了中國的無產階級必將學成為近代中國最先進最革命的階級
3.⑴通過學習中國無產階級的誕生和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使學生認識到:在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過程中,中國社會內部產生了不依本國封建統治者和外國侵略者意志為轉移的、代表中國新生產力和新生產關系的社會力量-推翻他們統治的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從而進行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的社會發展原理及其規律的教育。
⑵通過學習中國無產階級的特點和早期斗爭,使學生認識到:中國的無產階級受壓迫最深,從誕生之日起就具有強烈的斗爭精神,使學生受到革命傳統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地位分析
鴉片戰爭以后,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使封建經濟日益解體。同時,外國在華設立的企業和洋務派創辦的近代工業,在客觀上誘導和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資本主義工業的興起,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中國產生,使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增強了新的因素,出現了新的階級力量,為中國社會變革提供了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民族資本主義的艱難發展是中國近代史的一條主要線索,本章分別在第三節、第七節中講述了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和初步發展的內容,以后還有這方面的內容。
重點分析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和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中國無產階級的特點是本課重點。
近代中國是資本主義民主革命時期,1840-1919年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這一時期革命的領導者是資產階級,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的產生,這就意味這中國革命的領導階級產生了。但是,由于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決定了它在領導革命時會動搖妥協,無法完成革命任務,最終革命領導權會轉移到無產階級手中。所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和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是本課重點之一。
中國的無產階級自產生之日起就深受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壓迫,所受壓迫最深,因而革命性最強,再加之其他的自身優點,這就決定了它必將成為近代中國最先進最革命的階級,最終會取代中國資產階級成為中國革命的領導階級,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將中國革命進行到底。所以,中國無產階級的特點也是本課重點。
難點分析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是本課難點。學生對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性和妥協性并不生疏,但是,對產生這種兩面性的原因卻知之甚少。而且,學生缺乏有關經濟地位決定政治立場、態度即階級性的理論基礎,在分析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的形成時,較難將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經濟地位與他們的政治態度聯系起來,所以,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既是本課重點也是本課難點。
重點突破方案
(1)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影響,使學生認識到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在客觀上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某些客觀條件和可能。外商企業和洋務派創辦的近代工業誘導和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
(2)通過讓學生閱讀課文中有關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發展情況的補充材料,使學生了解:在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背景下,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與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必然會形成既矛盾又依賴的關系。理清其革命性和妥協性的形成過程。從中國民族工業的最初投資者的身份入手,來分析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同外國勢力尤其是同中國封建勢力的千絲萬縷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