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案:《鴉片戰爭》教學設計
2018-11-23 21:09:21網絡整理
高一歷史教案:《鴉片戰爭》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學習目標
掌握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和世界;禁煙運動;鴉片戰爭的原因、經過及結果。
獲取知識的過程、結果
通過了解鴉片戰爭前夕中外狀況,使學生掌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的根本原因。
學習態度、情感、價值觀目標
通過介紹林則徐和鴉片戰爭中為國捐軀的愛國將領的事跡,培養學生崇敬英雄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操,激發他們的歷史責任感和學習獻身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重點分析:
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和世界是重點。它實際上是在介紹鴉片戰爭的時代背景。通過對中國和世界形勢的分析對比,有助于學生了解國情,并能將中國置于世界歷史大背景中去考察,從而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和揭示戰爭爆發的必然性。
難點分析:
對一些專有名詞的理解和把握是難點。如"鴉片貿易"、"閉關鎖國"等。這些名詞學生接觸較少,在理解上會有些困難。
教材對學生發展的影響:
通過對中國和世界形勢的分析,培養學生運用"透過現象看本質"、"歷史發展的必然性通過偶然性表現出來"等觀點辯證地觀察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探討中國戰敗的原因,培養學生全面、客觀分析和比較歷史現象的能力。
教材地位的分析:
19世紀40年代,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為打開中國市場,將中國變為其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發動了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社會主要矛盾和革命性質都開始發生變化,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革命進入到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