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教案:《信條》教學設計(三)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22 12:31:20
高二語文教案:《信條》教學設計(三)
【學習目標】
1、 了解隨筆的文體特點,理解本文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
2、 閱讀文本,探究“信條”中的疑點和難點,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并樂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 同提高。
3、 樹立正確的人生信條,確立自己的人生方向。
【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本文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
難點:樹立正確的人生信條,確立自己的人生方向。
【學法指導與使用說明】
1、品讀文本,借助導學案充分預習。對不能解決的問題用紅筆標注,以備課堂討論、質疑。
2、認真書寫,獨立完成,用時30分鐘左右,規范作答,按時上交。
3、學科組長收集本組疑難問題,學科班長及時將導學案收齊并做好記錄。
【導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1、作家作品
羅伯特.富爾格姆,美國當代作家、哲學家在他的經歷中,他當過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銷員、專業畫家、教區牧師、酒吧調酒師、繪畫教師。他和父親以及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圖的一座船屋里 主要著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 。《信條》選自他的散文隨筆集《我需要知道的一切》,這部散文隨筆集極富哲理性,曾成為美國年度第一號暢銷書。
2、隨筆 是散文中特殊的一種,寫隨筆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松,沒有任何的負擔,沒有華麗的辭藻,嚴密的結構。隨筆的形式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隨筆也不受字數的限制,篇幅長短皆由內容而定。寫隨筆最重要的是要表達出寫作的意圖,或是一種快樂的心情,或者是一點小感悟,或是一個新觀點……
散文與隨筆的區別:隨筆主“理”,是說理的,重“講談”色彩,較為冷靜;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重“自白”色彩,較為熱烈。隨筆面向人生,咀嚼人生況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內心,剖露人性奧秘,重生命體驗。隨筆講求“文化”品位,讀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盡;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讀之能開啟性靈,使人凈化靈魂。
隨筆與雜文都重說理、講個性、富理趣,但是也有區別:首先表現在取材上,雜文取材多為抨擊時政、針砭時弊,往往“小中見大”;隨筆在取材上比雜文要“軟”“淡”一些(多為二、三流題材),往往是“小中見趣”。其次表現在筆調上的區別,雜文“犀利”,往往寸鐵殺人,“當頭一擊”即制強敵于死地,誠所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隨筆較為“閑適”,常常從容道來,溫文爾雅,總不失“紳士”風度。另外還表現在語言色彩上,雜文多用“諷刺”,比較辛辣;隨筆推崇“幽默”,較為愜意。
二、合作探究,成就你我 在交流中融情 在討論中提升
1、本文主要觀點是什么?作者強調什么?
2、閱讀文本,畫出那些對你感觸比較深的信條。結合自身經歷和體驗,談談你的感悟。
3、《信條》一文列出這些最基本的信條有什么意義?(C層同學僅作思考,A、B層同學思考并形成書面答案)
三、當堂檢測
四、課堂小結
我的感想、我的信條
誦讀吧,語文之美始于誦讀!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