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教案:《種群的特征》教學設計(三)(2)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16 19:45:53
天樹景區實景拍攝的,望天樹是1975年由中國云南省林業考察隊在西雙版納森林中發現的一個新種,是西雙版納州特有的樹種之一,被生態學家視為熱帶雨林的標志樹種,是我國的一級保護植物。此外,草原的牧民在承包的草場上該放養多少牛羊,經濟效益才最好?農業生產中怎樣控制害蟲的數量,才能獲得大豐收?沿海的漁民該捕撈多少魚,才能獲得最好的收益又能持續發展?采取保護、防治措施或估算產量的依據是這些生物的種群密度。
學生活動一:讓學生扮演林業工作者的角色,分組討論如何調查望天樹的種群密度?分組討論后,利用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學者發表在《植物生態學報》的文章――《西雙版納不同斑塊望天樹種群的密度、結構和生物量》,引導學生了解林業工作者調查望天樹種群密度的科學研究方法――樣方法。 設計意圖:從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入手,聯系實際生活,利用角色扮演,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通過文獻資料,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素養。
學生活動二:分組討論和交流學校操場上蒲公英數量的調查方法和調查結果。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1)為什么要強調隨機取樣?
(2)樣方的多少會影響調查結果嗎?
(2)樣方的大小會影響調查結果嗎?
(4)比較各小組的調查結果是否相同,如何正確對待?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歸納總結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幫助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形成正確的科學態度。
學生活動三:游戲活動,利用提供的黑白圍棋子、燒杯、布袋等工具,發揮各自的創造能力,估算出白圍棋子的數量。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讓學生對統計方法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標志重捕法的教學做鋪墊。
學生活動四:展示江西省婺源縣荷包紅鯉的圖片,婺源荷包紅鯉養殖歷史已有800多年,因其形似荷包,故名荷包紅鯉,是食用、藥用、觀賞俱佳的國家級優良淡水魚種,現已成為該縣的特色產業之一。結合圖片中的池塘,要求學生估算荷包紅鯉的種群密度。討論后教師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標志重捕法的操作原理,并引導學生用數學方法估算出旁欄“學科交叉”中種群的密度。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數學學科相滲透,培養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通過正確解答問題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滿足感,激發起強烈的求知欲。
4.提升和總結引導學生回顧和總結本課時的主要內容,結合練習檢查知識的掌握情況,做到學以致用。
四、教學反思
本課利用學生身邊的事例和社會熱點,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使課堂進入較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提倡“合作學習”,以小組活動為主線層層推進,把學習過程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在教學中實現了學生作為主體的共同參與,學生的潛能得到了開發,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
本課涉及的種群密度調查方法,樣方法可以通過學生課前的實地調查,親歷探究過程,主動獲取和生成新知識。標志重捕法無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實地調查,本課利用游戲等活動進行模擬實驗,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幫助學生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加強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促進和豐富探究性學習,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用能力,通過正確解答問題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滿足感,激發起強烈的求知欲。
4.提升和總結
引導學生回顧和總結本課時的主要內容,結合練習檢查知識的掌握情況,做到學以致用。
本課利用學生身邊的事例和社會熱點,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使課堂進入較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提倡“合作學習”,以小組活動為主線層層推進,把學習過程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在教學中實現了學生作為主體的共同參與,學生的潛能得到了開發,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
本課涉及的種群密度調查方法,樣方法可以通過學生課前的實地調查,親歷探究過程,主動獲取和生成新知識。標志重捕法無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實地調查,本課利用游戲等活動進行模擬實驗,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幫助學生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加強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促進和豐富探究性學習,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