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教案:《事物發展的狀態》教學設計
來源:精品學習網 2018-11-14 17:40:33
教學目標
關于“事物發展的狀態”
1、知識與技能:
量變質變的含義與關系、能運用量變質變的辨證關系原理以正反兩種實例,說明為什么必須堅持適度原則,要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要重視量的積累。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原理和方法論的學習,培養學生聯系個人社會生活的實際進行觀察、思考、分析、判斷的能力,從而指導學生選擇正確行為方式。
3、態度、情感和價值觀:
引導學生把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奮斗精神結合起來,增強社會責任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分析問題,為下一框題進行正確的方法論、人生觀的教學奠定理論基礎。
關于“事物發展的狀態”的教材分析
一、結構:“事物發展的狀態”,共2框。
本節是在第一節回答了“事物為什么會變化、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回答“事物是怎樣變化、發展的”,并從青年學生的實際出發,論述了學習量變、質變相互關系原理的重要指導意義。
“量變與質變”首先講述量變、質變的含義,指出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其次講量變是質變的辨證關系: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具體分析了量變引起質變的兩種情形;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強調“事物的發展最終是要通過質變實現的,沒有質變就沒有發展”;“量變只有達到一定程度時,才能引起質變”;最后指出:事物就是不斷地經過“量變—質變—新的量變—新的質變”這兩種狀態的循環往復,永不停息地向前發展的。
“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首先分析從寓言《杰米揚的湯》引入本框主題。講要堅持適度原則:先進行理論分析,再以事例論證、說明,然后聯系實際,提出要求;講要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先從理論上進行分析,然后從實踐方面加以論述;講要重視量的積累:先進行理論分析,然后以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兩個方面的事例加以論證,提出要把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精神結合起來的要求。
二、教學重點難點:
1、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既是本框教學的重點,也是全課的教學重點之一。
[原因剖析]
從《課程標準》的要求來看,這一問題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內容之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從世界觀、方法論和人生觀教育的有機結合來看,搞好這一問題的教學,可以為下冊的教學奠定理論基礎;從學以致用、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角度看,這一原理是被以往的教學實踐證明了的,最受學生歡迎,對學生影響最大的基本觀點。
[理論剖析]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量變和質變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兩種狀態。一切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沒有量變作準備,就不會有質變發生。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又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