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資源網 > 高中教案 > 高三歷史教案 > 高三歷史教案:《世界格局的變化教案》教學設計

          電子課本

          高考真題

          高考模擬題

          高中試卷

          高中課件

          高中教案

          高三歷史教案:《世界格局的變化教案》教學設計

          來源:精品學習網 2018-11-10 15:41:33

            【單元特征】

            總體特征:兩極格局結束后,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新科技革命方興未艾。

            政治特征:兩極格局解體,從短期看是"一超多強"格局,長遠看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

            經濟特征: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域化成為世界經濟的兩個主要趨勢。

            科技特征: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空前的廣度和深度進行,對人類社會各方面具有深刻影響。

            【考點清單】

            1.東歐劇變與蘇聯解體。

            【解析】本節考點在高考中相對較冷。從2008、2009年考綱提法較簡略分析,本考點應主要分析"劇變"和"解體"的共同原因與教訓。對"東歐劇變"應了解其劇變過程、劇變方式并分析劇變原因;對"蘇聯解體"應按照局面失控--解體加速--解體完成的線索理清主要知識點并分析解體原因。

            2.世界政治的發展和地區沖突:(1)冷戰后的國際形勢;(2)霸權主義和地區沖突。

            【解析】本節考點是20世紀第三次世界格局變化,與時事政治結合緊密,故高考對其十分重視,歷年都有考查,且題型多樣,本節已成為高考的重點和長效熱點。對"冷戰后的國際形勢"應突出世界形勢的總趨勢并分析"一超多強"局面和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對"霸權主義和地區沖突"應重點分析地區沖突的原因(美國堅持霸權主義、長期形成的深層矛盾等)。

            3.世界經濟的發展(提法變得更簡略)。

            【解析】2008、2009年考綱與往年相比,提法變得較簡略,這不是說本考點不重要,而是要從整體上把握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的兩個主要趨勢并注意全球化、知識經濟與可持續發展觀念三個概念的聯系。本節考點是歷年高考的重點和長效熱點,復習時要力爭準確、全面。對"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域化"應重點分析全球化的原因、實質、評價和運行機制,了解三大區域經濟集團,分析全球化和區域化的聯系與區別;對"知識經濟的興起"應了解其興起時間、地點、特點并分析全球化、知識經濟與可持續發展觀念三個概念的聯系;對"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應主要了解生態平衡破壞與應對方案、恐怖主義的危害。

            4.現代科學技術(提法變得更細致):(1)新科學技術革命的興起與發展;(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與影響。

            【解析】本節考點是三大科技革命體系中與現實生活聯系最緊密的一次,它也是歷年高考的重點和長效熱點。2008、2009年考綱對本節的提法更細致,說明本節考點的重要地位與日俱增。對"新科學技術革命的興起與發展"應全面掌握其標志、原因、主要科技成就;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與影響"應準確掌握其特點并分層次把握其影響。

            【知識梳理】

            本單元主要敘述1989--1991年蘇東劇變至今的世界歷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政治方面: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標志著兩極格局結束,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流,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和矛盾。

            一.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

            (一)東歐劇變

            1.過程:

            (1)嚴重經濟困境導致政局動蕩。

            (2)執政黨實行政治多元化(多黨執政),使反對派勢力大增。

            (3)反對派通過大選等方式取得政權,東歐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紛紛喪失政權。

            2.性質:

            東歐各國短時間內(迅速)社會制度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徹底)。(社會主義→資本主義)

            3.方式:

            (1)和平方式:除羅馬尼亞外;

            (2)暴力方式:突發性事件和流血沖突,如羅馬尼亞;

            (3)統一方式:兩德統一(兩次統一);

            (4)分裂方式:南斯拉夫一分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為二。

            4.原因:

            (1)歷史原因:東歐各國長期受制于蘇聯(受蘇聯控制),無獨立自主地位;照搬蘇聯模式(一重三高)產生了許多問題和錯誤。

            (2)內部原因:經濟改革成效不大,黨和政府脫離了群眾。

            (3)外部原因: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影響("同甘共苦");西方國家"和平演變"戰略的影響("沒有硝煙";"潛滋暗長")。

            5.教訓:

            (1)堅持獨立自主;        (2)密切聯系實際;

            (3)維護人民利益;        (4)警惕外來干擾。

            (二)蘇聯解體

            1.戈爾巴喬夫改革走錯方向(養馬蜂)

            (1)改革歷程:

            ①經濟改革無法打開局面;

            ②政治改革背離社會主義方向。("民主社會主義"實質是改良的資本主義)

            (2)改革后果:

            ①對蘇聯歷史全盤否定,引起人們思想混亂;

            ②蘇聯局勢更加動蕩,發展到了失控地步。(放棄領導多黨制,國民經濟大滑坡,民族分離更強烈,黨內斗爭公開化)

            2."八一九"事件未能力挽狂瀾(捅馬蜂窩)

            (1)原因:

            ①根本:戈爾巴喬夫改革導致局勢混亂。(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是否保留要全民公決,大部分公民表示贊同保留)

            ②直接:《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條約》把聯盟變成邦聯,把中央為核心變為以地方為核心,激起黨內一些高級干部的強烈不滿。

            (2)實質:蘇聯一些黨和國家高級干部企圖控制局勢,避免蘇聯解體的努力。

            (3)影響:

            ①它大大改變了蘇聯國內政治力量對比,蘇共處于分崩離析狀態,葉利欽掌握了中央機構權力;②各共和國分離勢力急劇增長,紛紛宣布獨立。(沒能制止反而加快分裂)

            3.解體過程:

            (1)"明斯克協定"標志蘇聯初步解體("獨聯體"是國家的聯合組織);

            (2)《阿拉木圖宣言》標志完全解體(蘇聯解體意味著兩極格局結束、冷戰格局結束)。

            4.解體原因:

            (1)歷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錯誤長期得不到糾正,積累了許多社會問題和民族矛盾。(參P234)

            (2)直接、主要原因: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背離社會主義原則和方向。(自作孽不可活)

            (3)外部原因: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和平演變"戰略影響。

            歸納:蘇東劇變的相同原因:

            歷史原因是體制弊端長期未改;外部原因是"和平演變"戰略影響。

            二.世界政治的發展

            (一)冷戰后的國際形勢

            1.兩極格局結束后世界形勢的基本特點:

            總趨勢走向緩和,但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

            2.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1)根源: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2)表現:冷戰后世界各種力量出現新的分化組合,出現了俄、美、日、歐、中五極并存局面。

            3.多極化發展趨勢不可逆轉

            (1)近期看:"一超多強"局面將繼續;

            (2)長遠看:多極化發展趨勢不可逆轉。

            (二)霸權主義和地區沖突

            (1)國際形勢主流是和平與發展。

            (2)美國堅持霸權主義

            ①政策:美國堅持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②行動:不斷插手別國事務和地區爭端,嚴重干擾了和平與發展。

            (3)地區沖突有增無減

            ①原因:兩極格局解體,一些國家和地區長期抑而不發的深層矛盾爆發,局部性沖突有所增加。

            ②事例:兩次"海灣戰爭"(第一次是1991年1月,伊拉克欠債、勒索、侵略;第二次是2003年3月,借口是2001年9o11恐怖襲擊);北約轟炸南聯盟。

            (三)國際裁軍進展和地區緩和

            1.國際裁軍

            (1)進展:1996年聯大通過《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

            (2)倒退:美國 部署國家導彈防御系統(名義防御實可進攻),拒絕批準上述條約。

            2.地區緩和

            朝鮮半島首腦會晤。

            (2)經濟方面: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的兩個主要趨勢是全球一體化和區域集團化,知識經濟興起,人類社會面臨很多共同問題。

            三.世界經濟的發展

            (一)全球化和區域化(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世界經濟趨勢)

            1.概念:

            全球化是指各國各地區經濟密切聯系,全球經濟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區域化是一定區域內的國家和地區加強經濟合作。

            2.全球化:

            (1)原因:市場經濟制度是運行方式(如入世的市場經濟審議);新科技革命提供物質條件(如電子銀行、電子商務);國際金融是催化劑(上市融資);跨國公司是主要力量(如微軟、波音、沃爾瑪)。

            (2)存在問題(強者為王;雙刃寶劍)

            ①全球化是由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本質上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強者贏大頭,弱者贏小頭;龍永圖語,在世貿組織中,美國是總書記-其它發達國家是支部書記-中國最多只是黨員;利益和風險不均衡;得好處強者多,倒霉事弱者多)

            ②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機遇(如轉移勞動密集型企業),又帶來了空前的壓力和挑戰(如南北差距擴大,債務負擔沉重等)。(有甜頭也有苦頭)

            (3)全球化的當前運行模式--世貿組織

            ①時間:1995年1月1日正式運轉。

            ②性質:一個以貿易自由化為中心,囊括世界經濟各領域的多邊貿易體制。

            ③作用:大大促進了國際經濟的發展。

            ④中國入世:2001年12月11日,第143個成員國。

            3.區域化:

            (1)表現:三大區域經濟集團(歐盟、亞太經合組織、北美自由貿易區)

            (2)影響:世界經濟多極化格局形成。

            4.全球化和區域化的關系:

            (1)兩面性:區域化的開放性--促進全球化;區域化的排他性--阻礙全球化;

            (2)發展性:區域化(當前表現)--全球化(最終歸宿);

            (3)統一性:較長時期內二者將并存、并行,共同影響世界局勢。

            (二)知識經濟的興起

            1.概念及特點:

            (1)概念:它是以知識資源占有、配置、生產和使用為最重要因素的經濟形式。它是一種以知識創新為主要動力、以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柱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

            (2)特征:低失業、低通脹、低赤字、高增長。(三低一高)

            2.背景(原因):

            冷戰結束后,經濟科技領域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從而加速了經濟知識化的步伐。

            (理解:國際競爭力的大小取決于經濟發展和科技水平;知識日益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3.興起: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在美國首先出現。

            4.三種經濟形態:

            (1)農業經濟:以土地和勞動力為基礎。(工業革命前,追求田地多、人口多)

            (2)工業經濟:以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為基礎。(前兩次工業革命后,交通發達,工廠林立)

            (3)知識經濟:以知識和信息為基礎。(新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網絡發達,環境優雅)

            5.相互關系:

            產生              促進

            全球化 →   知識經濟  →    可持續發展觀

            ←

            推動

            (三)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可分為自然問題和社會問題兩類)

            1.生態平衡破壞

            (1)表現:如沙漠化、淡水資源缺乏、大氣和水污染加重、氣候惡化等。

            (2)策略:可持續發展  (1992年里約熱內盧會議)

            (今天的發展不以犧牲明天的利益為代價,不寅吃卯糧)

            2.地質災害    (如海嘯、地震等)

            3.恐怖主義    (21世紀的政治瘟疫。中國反"東突";日本東京沙林毒氣事件;美國紐約9o11恐怖襲擊等)

            4.毒品走私

            5.公共衛生事件   (愛滋病、非典、禽流感等)

            (3)科技方面:以原子能技術、空間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為標志的新科技革命,對社會生產力、經濟結構、生活結構和國際經濟格局都產生了深刻影響。

            四.科學技術

            (一)新科技革命的興起和發展

            1.時間:從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

            2.標志: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應用為代表。

            3.原因:

            (1)科學理論有重大突破(質能關系式-曼哈頓工程)。

            (2)社會發展的需要(二戰期間和戰后)。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

            1.快:科技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加快。

            2.密:科學和技術密切結合,相互促進。(科學提高技術水平,技術擴展科學領域)

            3.透:科學技術各領域相互滲透,出現專業化和綜合化兩大趨勢。

            (補充:4、社:科學技術社會化。公司、國家、跨國參與科技投資與管理)

            (三)新科技革命的成就

            1.核能:美國原子彈,蘇聯核電站。

            2.電子:電子計算晶體管,超大規模集成電。(美國)

            3.航天:蘇聯人造衛星上天,美國阿波羅登月、航天飛機升空。

            4.生物:重組DNA,克隆多利羊(英),人類基因組。

            (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

            1.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科技進步在經濟增長 中的貢獻越來越大)

            2.促進社會經濟結構和生活結構變化。

            (經濟結構:第三產業比重上升;    生活結構:衣食住行用)

            3.推動了國際經濟格局的調整。

            (1)國際競爭重點由軍事、政治轉到經濟、科技。

            (2)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差距拉大。(南北差距擴大)

            (3)對發展中國家有雙重影響。(機遇和挑戰)

            【要點透析】

            1.如何認識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遭受的挫折

            (1)從人類歷史的發展來看,社會主義還處于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發展不夠成熟。

            (2)原有的社會主義國家大都是在商品經濟不夠發達的情況下走上非資本主義道路的,經濟現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基礎相對薄弱。

            (3)社會主義是由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社會,它的鞏固要比歷史上任何革命都要困難得多,需要一個歷史長過程才能走向成熟。

            (4)資本主義勢力多方面的敵視、圍剿、遏制和顛覆,對社會主義國家和運動的發展,無疑會帶來嚴重影響。

            (5)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表明 :社會主義需要通過不斷的改革來逐步完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應該同各國的實際相結合,絕不應拘泥于惟一的蘇聯模式。

            (6)蘇東劇變僅說明了蘇聯模式受挫,并不是整個社會主義事業的失敗,中國已探索到正確的道路。

            2.兩極格局瓦解(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同以往世界格局變化相比的不同點

            (1)它是在沒有發生大規模戰爭的情況下出現的。維也納體系形成于歐洲反法聯盟打敗拿破侖帝國后,瓦解于1848年歐洲革命;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一戰的產物,瓦解于二戰;兩極格局是二戰的產物,但它的瓦解卻不是因為戰爭。

            (2)它不是通過將戰勝國意志強加給戰敗國來實現變化的 。維也納體系是由俄、英、普、奧操縱確立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英法美意志的產物;兩極格局是美蘇兩分天下的產物,但它的瓦解卻不是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ww.scgzkg.net . All Rights Reserved

          知識商店
          国产高清无码视频| 9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日本| 国产50部艳色禁片无码| 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喷水|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影音先锋|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网站| 亚洲JIZZJIZZ中国少妇中文|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午夜中文字幕精品黄网站|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狼友中文久久久|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动漫|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潮喷失禁大喷水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最近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资源| 国产50部艳色禁片无码|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WWW|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不卡电影|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国产仑乱无码内谢|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97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 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综合亚洲中文精品|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 无码超乳爆乳中文字幕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