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學原子結構八大誤區
來源:網絡資源 2018-10-25 22:41:05
1.能量最低原理就是電子首先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軌道中去
能量最低原理是指基態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力求使整個原子的能量處于最低狀態。不能將能量最低原理簡單地理解成就是電子首先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軌道中去。整個原子的能量也不能機械地看做各電子所處軌道的能量之和。因為某電子的"軌道能"不僅與核電荷數、能層、能級等有關,還動態地與電子的數目以及與其他電子各處在什么軌道上有關。
2.構造原理的順序就是各能級能量由低到高的順序
構造原理是電子隨核電荷數遞增填充電子在次序上的順序,但并不意味著先填能級的能量一定比后填能級的能量低。例如3d能級的能量并不一定比4s能級的能量高。舉例說明,對于K、Ca等原子,3d與4s電子間相互屏蔽的現象不存在或不很重要,這時4s電子僅比3d電子稍微彌散一些,使其核吸引能稍微大一些,同時它所受到內實電子的排斥作用卻稍小,其平均動能也稍小,總的結果是E4s<E3d。當3d電子與4s電子共存時,例如Sc等元素的情況,由于3d電子對4s電子顯著的屏蔽作用,使4s電子彌散的程度顯著地超過3d電子,故使其核吸引能顯著地超過3d電子,致使總的結果E4s<E3d。
需要說明的是,所謂隨核電荷數遞增電子填入軌道,是一種形象的說法,是一種思維模式,事實上單獨地考察一個多電子原子的電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時并沒有先后填入的次序。
3.電子總數相等的不同微粒,其電子組態也是一樣的
影響能量的因素主要有兩個:原子核對電子的吸引力和電子之間的排斥力,這是兩個相反的因素,經常是其中一個居主導地位,另一個居次要地位。當原子核對電子的吸引力居主導地位時,電子填入能層數較小的軌道會使整個原子的能量較低;當電子的排斥力居主導時,情況相反。如Ca和Ti2+,電子總數都等于20,但Ca的價電子組態為4s2,而Ti2+的價電子組態為3d2,可理解為:Ti2+核電荷數(+22)比Ca原子核電荷(+20)大,核對電子的引力占主導地位,電子填入能層數較小的3d軌道整個原子的能量較低。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