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題中易錯知識點——二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2018-10-23 14:20:43學科網
1.二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由貨幣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多邊貿易協定即《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共同構成。
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都可以為成員國提供貸款,但有所不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針對的是在國際收支出現暫時困難的國家,貸款是短期的;世界銀行是全球性的發展援助,貸款是長期的。
3.1973年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解體,并不能說明美元已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國際貨幣,而是反映了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的動搖。
4.關貿總協定表面上看只是一項“協定”,但它實際上是一個“組織”,是一個關于關稅和貿易準則的多邊國際協定和組織,是世貿組織的前身;中國是關貿總協定的締約國,2001年才正式成為世貿組織的成員國。
5.歐洲共同體不是歐洲經濟共同體的簡稱。歐洲經濟一體化的起步是歐洲煤鋼共同體,而不是歐洲共同體。歐洲經濟一體化的根本原因不是美蘇“冷戰”的威脅,而是歐洲各國經濟發展的需要。
6.歐洲共同體是西歐國家推行歐洲經濟、政治一體化,并具有一定超國家機制和職能的國際組織;歐洲聯盟是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的,是一個集政治實體和經濟實體于一身的區域一體化組織。
7.當今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是經濟全球化而不是全球一體化,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而不是同一概念的兩種說法。
8.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發達國家,而不是發展中國家。這是因為經濟全球化是發達國家主導的。相比之下,發達國家在資本、技術、市場和經營管理方面占絕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