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勞動力市場發展報告:女大學生就業難在哪
2016-12-20 13:49:20中國青年報文章作者:葉雨婷 劉一凡
隨著今年秋季校園招聘進入尾聲,女大學生就業問題再次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近日發布的《2016中國勞動力市場發展報告》(以下簡稱《 報告》)顯示,僅在大學生初次就業率上,近兩年男大學生比女大學生要高10個百分點,女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對此,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統籌就業處處長楊穎琳表示:“從我們現在調研和了解各方面的情況來看,女大學生就業難,首先反映的第一個環節就是應聘和招聘過程中,她的主觀感受是受到了歧視,感覺更加困難。”
不僅如此,《報告》顯示,女性的勞動報酬仍然低于男性。去年,男性大學生平均薪酬為4351元,女性大學生為3896元,兩者相差495元。
為什么女大學生的就業難問題一直得不到改善?從《報告》可以看出,碩士及以上女大學生群體正在壯大。女性大學畢業生如今已成“半邊天”態勢,比例在51%左右,女碩士畢業生從1998年的1.2萬人到2015年的25.4萬人,占比從1998年的29.8%增加到2015年的50.9%,年均增速達到了17%,女博士畢業生年均增速則為20%。
女大學生對就業條件的要求高于男性,也是女性就業更加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報告》發現,從行業上看,女性大學畢業生就業率最高的4個行業依次為教育、醫療與護理、住宿和餐飲、商業零售,盡管國有企事業單位不斷改革,但是民營企業對女大學畢業生的吸引力仍然較弱,政府機構、科研單位的工作相對穩定是很多女大學畢業生更加青睞的主要原因。
然而,《報告》顯示,從期望就業行業來看,“希望進入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女大學畢業生比例為38.7%,比男大學生的比例高出了7.1個百分點,但是從實際就業去向來看,女性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愿望和就業結果并不匹配,分別有31.2%的男性和29.6%的女性大學生進入了國有企事業單位。
從期望就業地域上看,“希望在接受高等教育所在地獲更發達城市就業”的女大學生較男大學生的比例也更高,有84.2%的碩士以上學歷和67.3%的本專科學歷女性畢業生希望在學校所在地或更發達城市就業,而這一比例在男大學生之間為80.1%和63.1%。
為何會出現女大學生的就業困境,楊穎琳認為,“原因有很多,當然主要是用人單位對女性勞動者生育,以及未來的照料家庭和孩子的負擔影響工作的問題。另外,有的用人單位認為在有些行業、有些領域,男性勞動者可能更具有優勢,導致女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難度增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勞動經濟學會會長張車偉認為,女大學生就業難是目前女性在性別平等方面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其中高學歷的女性就業更加困難成為趨勢,還有更進一步嚴重化的可能。一些男孩主導的優勢學科,女孩也在不斷滲入,而在女孩過去傳統的優勢,如語言、教育等文科專業,現在恨不得絕大部分都是女生”。
對此,《報告》指出,除了在高等教育上增強女性的職業競爭力、提高女性的社會參與意識和性別平等觀念,優化人才需求環境、完善社會服務機制依然是解決女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途徑。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大樹建議,可以從減輕用人單位用工成本的角度上改善女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促進男女平等。“首先要將用人單位之前承擔的過多的職工生育成本轉移到國家社會保障上來,減輕職工生育造成人力成本壓力,由政府承擔起原本缺失的社會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