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填報志愿大意失誤而參加兩次高考的他,總結出了
2016-03-10 11:34:48錄取吧
別以為分數夠就可以安枕無憂的去往心儀的大學,忽視志愿填報的重要性只會讓你遺憾終生。錄取吧劉玉金學長多年來關注并鉆研高考志愿填報的政策及方案,將為我們揭秘志愿填報中應當注意的那些事。
錄取吧高考過來人——劉玉金
四川大學學士,天津大學碩士,多年來關注并鉆研高考志愿填報的政策及方案。
吃一塹,長一智
我經歷了兩次高考。2004年那個夏日,鎩羽而歸;2005年還是那個夏日,重新出發。因為04年的錯誤,才會有05年重新現身考場,而這個錯誤就在填志愿。別人家的高考落榜很可能是發揮不好,或者沒有學的足夠好要再來一年,我的落榜卻是一張錄取通知書都沒有收到,因為我只填了一個我自以為心儀的學校而且不服從調劑!孰能料到我離投檔線都還兩分,更別說離我想去的專業,雖然我已經超過了一本線。造成這場悲劇的根源就是我年輕氣盛和狂妄自大,自認為學習成績夠出色了,上大學那是分分鐘鐘的事,根本就沒有去深入了解填報志愿的具體過程。
所謂吃一塹長一智,痛定思痛之后,高四那年我給自己定了兩個目標:一是改掉以往的盲目自信;二是深入了解志愿填報。在補習階段,每當我頭腦發熱的時候,一想起造成我補習悲劇的原因,就會立刻冷靜下來。慢慢地,我學會了更加理性地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用數據事實去感知客觀世界,我的學習成績也大幅度提高。課堂之余,我拿著之前發的志愿指導書去認真研讀,了解其中的規律,權當是另外一種休息。
錄取率與分數的關系
從那時起,我開始了解錄取規則,掌握投檔-退檔-再投檔-直到錄取的整個過程。我知道了每個省的錄取率是由該省的招生計劃決定的,假如該省一共50萬個考生,本科招生計劃是5萬人,那么該省的本科錄取率就是10%。也是從那時起,我搞懂了原來高校錄取是根據位次來的,分數僅代表了自己的位次,個人在省內排名決定了能上什么樣的大學,所以考生要和所有本省的考生競爭。一般來說批次分數線會隨著試卷的難易程度變化,但排名不變,錄取就不會發生實質改變。從這個角度上說,分數沒有任何意義,因為考卷容易對大家來說都容易,考卷難對大家來說也都難。個人的相對位次沒有改變,錄取結果就不會變化。
同樣的試卷,不同的錄取線,公平嗎?
然而往往使用同一套考卷的省份,最后批次線卻并不一樣。這主要是由于各省的招生計劃和教育水平不一樣。比如A省和B省的考生數量相同,但是A省一本招生的計劃數比B省少,那么B省的劃線一般就會更低。有些人會片面的認為,同一套試卷我們省的分數線比別的省高,我們比他們優秀,這不公平等等。實際上,不同省份的人去做比較是沒有意義的,教育水平不同也會導致考試分數不同,只有和本省的人去競爭才有意義,一切都要看錄取率的高低。所以,分數高的學生不要歧視進入同一所學校分數低的外省學生,沒準人家是打敗了全省50%的同學,而你只打敗了30%,未來的路誰走的好要看后發之力。
沖上好學校就是終極目標嗎?
平行志愿是現在大部分地區的錄取規則。所謂平行志愿實際上是分數為王,排位在前的考生被優先檢索所有志愿,直到完成投檔才把機會交給排在后面的考生。所以平行志愿的填報要比順序志愿保險很多,大家一般都會選擇“沖一沖、穩一穩、守一守”的填報方法,這也是通用的填報方法,而且不會出現重大失誤。
說到這里其實也是個痛點,現在很多社會上的志愿填報機構,就是根據考生的位次直接填報學校,只要有學校錄取那就是成功了,如果正好沖上了一個好學校就是大大的成功,但是對于具體學校的具體專業到底怎樣,他們給出的意見少之又少,或者干脆跳過,他們認為這不是份內的事,只要能實現考生分數的最大化就OK。
但對于這種情況我認為是很不負責任的。考生可能沖上了好學校,但是很可能被調劑到一個冷門的很不適合自己的專業,于是在四年的大學生涯中憂郁的度過;也有可能去了他們認為的“好專業”,其實就是百度得到的官方的專業介紹(一般都是高大上的空話、套話),考生上了大學才知道原來這個專業這么坑爹;還有就是簡單做個職業性格測試,完全根據測試結果來選專業,也不跟考生具體去聊他內心的想法,不多做分析就盲目選專業等等。
在我看來,合適的人去合適的學校就讀合適的專業才是真正的志愿填報理念。考生在填報具體專業之前有權知道該專業的具體情況,優勢要知道,劣勢更應該了解,越全面越好,而且應該讓多了解這方面的人去回答,比如專業領域的學生、工作人士等。考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應當綜合興趣和就業,如果有興趣恰好專業不是很冷就很好,如果專業很冷就得慎重考慮,雖然大學本科只是培養學習能力,但找工作的時候一臉茫然也是很受傷的。當然如果完全沖著就業去,而不顧自己到底適不適合也不可取。說到底,選擇專業應該建立在充分了解專業的基礎上,做到心中有數,為將來做好打算。
致所有準大學生們
現在高校比較人性,上了大學也有很多選擇,并不是一票否決。不是自己鐘意的專業可以更換,很多大學只要你達到專業前5%即可。如果沒有那個實力,換不了專業,也可以通過輔修雙學位來實現自己就讀該專業的機會,當然了,輔修雙學位要付出代價,很多沒有周末,作業也不少,也要通過正常的考試等等。
還有些人以為上了大學就萬事大吉,考試隨便糊弄過去就行,這種觀點真是大錯特錯。知識多懂一些總是沒錯的,沒準就有用到的一天。如果對本專業不感興趣,又沒有機會輔修雙學位,不妨多嘗試一些別的就業可能,比如兼職、實習或者考證。有主見的人總是比連想法都沒有的人更容易成功。天生我材必有用,為了更順利地找準自己在社會中所應扮演、能夠扮演并且絕對勝任的“角色”,利用大學讀書期間多做一些準備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大學里常見的還有一類人,不學好本專業,又不培養別的專長,一直處在飄忽的狀態下優哉游哉地混取畢業證,到找工作時一臉茫然和失落,后悔就這么白白浪費了四年青春。一個優秀的大學生,在沒有明確目標的前提下,踏踏實實把眼前的事做好才是最正確的。再怎樣也比無所事事天天玩游戲好,話說回來,就算玩游戲也很少有人能玩到最頂尖的程度。求學過程中經歷迷茫、失望、不解、懈怠等等,都是很正常的,多跟師兄師姐或者優秀的同學請教、交流,或許能為你打開另一扇窗。
但不管何時,大家都要保留希望的火種,哪怕再微弱,一旦遇上機緣的雄風,就能重新燃起熊熊大火,為將來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上天是公平的,窮也好富也罷,時光可能會帶來逆轉,用不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那么長的時間,說不定大學四年畢業之后,你就會發現有人逆襲、有人落后了。永遠要相信自己,在遇到抉擇的時候,多努力、多了解、多分析,權衡不同方案的優劣,最終做出自己的獨立判斷,不僅為高考,更為今后的人生,將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奔跑吧,少年!
“志愿填報是第二個高考”,所以萬萬不可忽視志愿填報的重要性。希望學長的志愿填報大揭秘,能夠幫助廣大考生,順利進入心儀的大學,邁向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