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報志愿是另次大考:高考志愿何時不糾結
2012-06-08 09:39:44人民日報
高考進入尾聲,十年寒窗苦讀,考出個好成績固然重要,但拿著這個成績選擇一所怎樣的大學,更決定了考生們的人生軌跡。填報志愿,是考生和家長必過的另一次“大考”——
1.喜歡什么?志向何在?
重要遠勝“秘笈”
“升大學,最重要的其實是報志愿。”家住武漢的吳艷說。家有考生,吳艷提前一年就已經開始給孩子的“志愿大戰”挖戰壕、磨長槍。吳艷自己年輕時與大學失之交臂,使得她更把滿腔熱情投入到兒子的上大學事業中去。
“高考畢竟有考試大綱,有固定的題目安排,雖然有難度,但是只要用心用功就能克服。”吳艷說,“但報志愿不一樣,學校是變數,專業是變數,更像《甄嬛傳》里的明爭暗斗,沒有規矩卻又處處是規矩,寓險惡于無形啊!”
三年來,吳艷和老公一直忙著為兒子人生最重要的一躍提心吊膽。就讀于武漢二中的兒子成績一直不錯,按照模擬考試的水平,一本是沒問題的,他們的目標是“保985,爭取全國前十”。“我只有這么一個兒子,我不希望他在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戰役面臨兩難境地,我不要他填志愿時必須在專業和學校之間做取舍。”接受記者采訪時,吳艷依然因兒子的高考志愿問題而緊張,但是態度很堅決。
為了掌握填報志愿的主動權,吳艷和老公一有空就搬出大大小小的“指南”、“寶典”,仔細研究每個大學的每個專業。某大學的某學院實力如何、畢業生就業率多少、最好的畢業生都進了什么單位,吳艷簡直如數家珍。3年里,由于熱衷“大學研究”,吳艷周圍的親戚朋友不斷請她幫忙報志愿。“我很愿意幫這個忙,一是自己有信心,二是為我兒子將來報志愿練手。”吳艷笑著說,“這幾年我幫他們報得挺成功的。”
在有高考生的家庭里,像吳艷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他們一邊為孩子的生活起居小心翼翼,一邊為高考的每個細小波動屏氣凝神。各個地區的家長都組建了大大小小的QQ群交流研究心得,身邊的案例也不斷被家長拿來互通有無。
“其實報志愿按分數掂分量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問問孩子,你喜歡什么?”在武漢大學讀教育學博士的李想說,“我相信絕大多數家長沒有問過孩子這個問題,絕大多數孩子更沒有這個心智去考慮這個問題,他們都在忙著做題。其實,這個問題的重要性遠遠大于志愿填報技巧,甚至遠遠大于高考本身。”
剛剛做完畢業論文答辯的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大四學生小柏坦言,自己報志愿的時候,是“看著哪個專業順眼一點就填了哪個”,這樣草率的報志愿態度至今讓他后悔不已。“學校都是什么檔次可以參看大學排名什么的,專業的強弱也可以通過信息獲得。但自己喜歡什么,自己要往哪兒去?我們讀高中的時候都太忙了,沒時間問自己這個問題。”
小柏說,自己當初填報專業時,根本不知道新聞、傳播都是學什么的,也不知道廣告學究竟學什么。自己剛剛從一個閉塞的縣城一中攻城拔寨拿下第一名,飄飄然的他只因覺得央視每年的廣告時段能賣好幾十個億,“干廣告肯定很賺錢”,于是他就這樣坐進了北大的新傳院教室。
4年時間,這個從小地方來的男生忙著認識這個新鮮的城市,忙著體驗與家鄉截然不同的人際關系,忙著適應大學里的自由與黯淡,卻已經沒有機會去離開自己的專業。“我發現自己根本不喜歡廣告學,我沒藝術天分,也沒靈感,對創意更一竅不通,我更適合去學工科。”但當他意識到這一切時,已經大三了。
2.堅守興趣?服從調劑?
慎對“兩難”處境
大三時小柏嘗試著通過雙學位、實習等手段讓已偏離航道太久的船調頭,但收效甚微。“找實習的時候,人家一看是廣告專業的,肯定給安排廣告、公關類的機會。”臨近畢業時,小柏選擇了保研繼續讀本專業。“畢竟這是風險最小的。”
為避免小柏這樣日后后悔的情況,高考前后,湖北省教育廳的工作人員也開始忙前忙后,編寫材料、組織講座、聯系高校、向家長宣傳……
“高考志愿是考生跨入理想大學的重要選擇,是各省招生辦公室投檔和高校錄取的重要依據。每年填報志愿時,怎樣選擇高校和專業、如何填報志愿、填報志愿要注意什么等,成為考生和家長關注的熱門話題。所以我們做的服務性工作盡量多些,有必要在這段時間讓家長、考生知道更多的信息。”湖北省教育廳宣傳負責人劉維國說。
高考前夕,劉維國和教育廳的其他專家就啟動了《湖北省2012年普通高校招生填報志愿講座》的相關工作,向家長、考生闡釋報志愿的每個細節:平行志愿、共建生、如何登陸招生網站等。
而在這段時間,各大學的招生負責人也在不斷地“趕場子”,參加教育頻道節目錄制、召開招生工作會議、向考生推薦學校專業……
武漢大學招辦負責人介紹,由于現在采用了平行志愿,各大學招生錄取的“大小年”現象已經比較少,招收的考生水平也比較穩定。
很多一本、二本的大學都承諾“進檔不退檔”,即考生考分達到了學校最低投檔線,如果沒有填寫“不服從調劑”,以及不受體檢上的專業限制,就不會被退檔。
但有的考生因擔心被調劑到毫無興趣的專業,所以志愿選擇不愿服從調劑。這樣,即使分數達到了該大學的最低投檔線,但若未達到專業的最低錄取線,由于拒絕調劑,便會被高校退檔。
“服不服從調劑其實見仁見智。”上海招辦一位負責人表示,“如果自己非常明確未來的專業方向,非常清楚自己的專業興趣,或者所報考大學的轉專業政策不理想,不服從調劑也是對的,否則所學非興趣所在,代價太高。”
因此,專家認為,為避免被調劑到不喜歡的專業,考生在填報專業時,不妨在學校往年的錄取分接近學校最低投檔線的專業中,挑選1到2個自己較為有興趣的專業,作為專業的保底。這樣即使以較低的分數投檔到某高校,也不會被調劑進自己非常不喜歡的專業。
3.新增專業,是否靠譜?
冷靜拒絕“忽悠”
每年,各高校都會有一些新增專業、新增專業方向上馬。隨之而來的招生中,新專業往往會引起考生、家長的廣泛關注。
“就目前的中國教育環境而言,填報新專業需要非常非常慎重。”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的一位劉姓老師說,有的專業還很不成熟,有的專業只是大學為了申請項目做出來的,有的專業連最基本的學術框架都沒搭好,第一屆學生只能甘當“小白鼠”。貿然入讀這樣的專業風險很大。
“經濟、法律、數學、物理、哲學,這樣的專業大都年份非常久,有了一套完整的專業體系,需要學哪些課、需要讀哪些經典著作、有哪些專業方向都已十分明確。但還有很多專業,其實根本沒有實質內容,只因社會上新近興起,或與某個行業對口。考生和家長不知深淺,進去一讀才發現即使再用功也學不到東西。”劉老師說。
剛剛從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畢業的郭曉敏就后悔當初的專業填報。“當初那個大學新開設了動畫包裝專業,想到自己對藝術比較感興趣就報了,結果入學才發現,那個專業只是因這兩年動畫行業興起才開辦的。”學院師資力量很弱,專業特色、方向很不明確。小郭發現,有些課程的老師居然是系主任私人關系請來的“業內菜鳥”。
由于學校對于轉專業限制嚴格,無奈的小郭只能奮力學英語,通過GMAT、托福考試后申請了美國的商科研究生項目,謀求未來的發展。“4年本科就當上了個興趣班吧。好在現在社會的選擇很多,通過考研、出國讀研、考公務員都能彌補一下。”小郭很無奈。
有家長認為,新增專業由于稀少,就業環境應該很好,或者認為新增專業一定和朝陽產業相關。但專家認為,一所學校新增一個專業,一般都有一定辦學基礎。但這些專業未必一定適合本科生學習,有的專業在研究生領域開設多年,卻始終不敢招本科生就是這個原因。有的學校新增專業馬上成為“熱門”,錄取分數很高,其實不一定有多少家長和考生了解該專業及行業。
專家建議,新增專業應結合高校實力、辦學特色及該專業的社會前景進行綜合考慮。“如果新增專業是學校為拓寬學科面而嘗試設立的,專業發展缺乏歷史積淀,報考時就要多關注學校發展這一專業的舉措,以及這一專業所對應的社會需求變化趨勢。否則風險很大。”一位教育專家說。(記者楊寧田豆豆)
高考志愿填報技巧
◆知彼:權威渠道掌握信息
考生和家長應關注“三張網”:考生所在地的教育考試院官網(第一時間發布高招政策信息),擬報考院校的官網(詳細介紹院校專業),擬報考院校的本科招生網(近年來院校的招錄分數統計),還要及時了解擬報考院校的招生政策和招生簡章。
◆知己:專業選擇著眼長遠
在選擇專業時,考生要明確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職業傾向,考慮到本科畢業后是考研、出國還是就業,同時了解成績實力和排名實力,如有無加分、身體是否受專業限制等。值得提醒的是,填報志愿應充分尊重孩子的選擇,家長參謀、考生拍板,以求不留遺憾。
◆平行志愿填報:沖、穩、保、墊
現在,我國大多數省市區實行平行志愿投檔,考生在填報每一批次平行志愿的時候,要在分數上從高到低拉開梯度,把最心儀的院校或分數要求較高的院校往前放。所填報的第一個學校要比實力適當高些,即“沖一沖”;第二個學校要與實力相當,即“穩一穩”;下一個學校要比實力低些,即“保一保”;最后一個學校要比現有實力低較多,即“墊一墊”。這樣由上而下,以保在該批次不落榜。
◆院校PK專業
院校、專業“兩全其美”自然最好,可若二者發生“PK”,該如何取舍呢?一本線以上的高分段考生,建議注重院校,專業可以讓步;一本線以上的低分段考生,建議注重專業,選擇普通綜合性大學的優勢專業;二本線以上的高分段考生,建議院校與專業并重;二本線以上的低分段考生,建議注重專業;本三批的考生要選擇好專業,為就業考慮;專科批的考生要力爭有學上。院校選好以后,專業可以選五到六個,按喜歡程度由前往后放。(長樂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