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需盡力,大學要拼命!這才是成功的真諦~
2016-03-07 11:46:50高中生學習
看過武俠片的同學回憶一下,張三豐、段譽、郭靖、楊過他們小時候剛開始學武時,是不是都從一些基本功練起?什么蹲馬步、梅花樁、哼哼哈哈打拳之類的。
但是他們后來一招制敵的真功夫,絕對不是蹲馬步,而是各有看家本領。
我們從小學到高中,大家學的內容基本都一樣,其實就是蹲馬步、梅花樁。需要練,而且是刻苦地練!因為這個練不好,就不能繼續找師父(進大學)。
但你只會蹲馬步將來肯定在江湖上混不下去,即使你蹲得再好也白瞎?杀氖,現在很多大學畢業生求職找工作時,人家問他一些專業知識四顧茫然,問他高中時學的一些常識性知識,倒是記憶深刻。
為什么?小時候蹲馬步蹲的太苦了!好不容易可以高中畢業,投個師門(考進大學),終于可以輕松了,于是混吃混喝、逍遙度日。在最應該拼命學些頂尖功夫、讓自己武藝精進的幾年,把時間白白浪費了,只學幾招三腳貓功夫,以為從此可以天下無敵吃喝無憂。
這,其實是現在大學畢業生就業結構性過剩的根本原因,甚至是“中國為什么出不了創新型大師”這個“錢學森之問”的終極答案!
這么說偏激嗎?來看看知乎上一位中國留學生是怎么描述美國大學生的學習的:
在去美國之前,我想大部分國人和我一樣認為,美國的教育都是讓學生一邊玩,一邊學,一點也不痛苦,學生有很多業余愛好。
總之一句話,他們是素質教育,我們是應試教育。而在好多人眼中,美國人都不怎么愛學習。學習很次,中國是個人去了就可以稱王等等。到這里學了以后,發現以前了解的完全是扯淡的。美國的高等教育比中國還應試,美國的學生平均學習刻苦程度是中國學生不能比的。
美國的大學校園生活其實是這樣的:每個校園里走的學生都背個書包匆匆去上課,沒有一個在嬉皮打鬧的,即便是等公共汽車或者坐公共汽車上,也在看書。在咖啡店里或者休息的地方,你會發現很多美國學生要么在看書寫作業,要么用電腦寫作業。非常安靜,沒有人大聲喧嘩。
我本來還帶著掌上游戲機,有一次在公共汽車上拿出來玩,有外放聲音,突然發現大家都在看書學習,我很不好意思地又放回去了。突然覺得我在國內本來是很自覺學習的好學生,在這里怎么感覺自己跟痞子小混混一樣,成了不良少年。
有一次晚上去系里打印講義,走在在夜色下的校園里,突然想到了我們國內平時大學校園里晚上是什么樣子,再對比一下這里,我發現校園里路上沒有人,有的人也都是背著書包匆匆地行走去趕時間學習。而我印象中至少是我們省的高校校園,夜幕下都是一對對的情侶在共享好時光。有一次去這個城市的主街看看,看看酒吧里的人在干什么,突然發現人們都在那里拿著電腦學習。當時想了想國內酒吧里無數大學男女生在里面群魔亂舞,不禁感慨萬千。
在來美國之前,我一直被美國的青春喜劇給誤導,電影上演得都是他們怎么怎么不學習,怎么怎么調皮搗蛋,以至于我們國家的學生也開始學習和模仿,估計是最先傳到港臺,然后港臺的電影開始影響大陸的。導致大陸的學生也開始變的很痞子。
我考完GRE以后樂觀地認為我把天下最難的考試考完了。以后什么都不怕了。結果我來了美國上課以后發現,GRE考試相對于現在學的這些東西簡直太簡單了。在美國沒有人去炫耀GRE考試成績,他們認為這個不足掛齒。就在這個難度下,要保持科科80以上是個什么水平?這個水平就是美國碩士研究生的最低及格線。低于它你就可以考慮回家了。
我是在一所全美排名100多的大學商學院讀經濟學碩士,每周都要寫作業,而且要寫好。而老師上課基本上對你寫作業是沒有什么幫助的。因為課堂時間有限,老師就講他喜歡講的部分,然而你就要把所有書都看了,然后再把所有題都做了。
基本上老師每次課都講一章。一章的內容大概30-40頁書,這30-40頁的書是大書就是比國內16開紙大一點的那種書,而且是英文的小子,密密麻麻,比中文的30-40頁的內容應該多,而且最關鍵是書中每一句話都有復雜的數學和邏輯關系,你要看透,都需要你想很長時間,或者自己在草稿紙上推導和畫圖幫助理解,這樣有的時候十幾頁的書都要看5,6個小時。你每周要讀3本這樣的書(100多頁)然后做3門作業。
粗略的算了一下,每周每門課上課看書時間要30個小時,寫作業的時間要10小時,那么三門課一周學習就要用120小時。而一周7天每天24小時一共就168小時。你就會發現你完全沒有休息時間。
當時我很感慨,美國的高等教育實在是太強了,對人要求太高了,我來之前還在算我留學的大學和北京大學在國際上的排名,當時覺得比北京大學高,但是自己說的時候也很沒有底氣。但是現在不同了,我有一種不管排名誰高,有本事就出來一起比一比的氣勢。確實在這種殘酷的教育下我們學得非常扎實。
盡管說我們的中學教育是在整個中國教育中最有效率的(但并不是最好的,因為對于應付選拔性考試,老師只重視學習好的學生,而學習不好的學生好多都破罐子破摔了),但是這個教育只是基本功訓練,距離可以用來指導實踐,改造世界還差很遠。
更可怕的是,我們的高等教育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對大學生缺少監督、鞭策和激勵機制,而且對于學習的東西也并沒有從難從嚴要求學生,導致反而沒有中學階段學生們學的好。
所以基礎教育再好,高等教育出現問題,我們的科技也上不去,科技上不去,經濟也只能做一些最低層次的,因為經濟和各種制度再好,也只是社會發展的外因,只能起錦上添花的作用,而生產力和社會發展的本質推動作用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最前沿的科技進步是要靠優秀的高等教育培養出優秀的高素質人才,而我們就是在這個最關鍵的一步出現問題了。
如果說一百多年前,林則徐呼吁中國要睜眼看世界,那么現在我們國人仍需要透過迷霧看世界,不要被外國的種種假象所迷惑,不要再像生活在井底的青蛙一樣低估自己沒有看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