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給大學新生的22條忠告(3)
2015-08-21 14:58:05中國教育在線
第四,積極參加校園活動
在美國的大學,校園活動常常和功課一樣重要。課外活動小組是培養未來領導人素質的實驗室,與參與體育運動不同的是,除了能夠鍛煉領導能力,參與過程中還可以學會怎樣理解、幫助別人,滿足別人的需要,以及與人溝通的技巧,這些都是贏得企業青睞的條件,同時也是美國文化中所謂“領袖素質”的基礎。據說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就曾積極參與大學社團活動,這對他擔任總統起到了很大作用。
第五,積累工作經驗從打工開始
在中國有“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說法,“美國的孩子早獨立”。在美國,大學生打工是普遍現象,很多人除了完成學業,都有一份或多份兼職工作。攢下來的錢可以用作學費或零花錢,更重要的是為將來的實習和就業提前“熱身”。
第六,把實習當作明天的飯碗
美國公司大多青睞經驗豐富的應聘者,而一份全優成績單的作用相當有限。因此實習機會為畢業生謀職創造了更多的可能。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大學生,對他們來說最理想的就是在傾心已久的公司實習,并在畢業后順利轉為正式員工。即使實習單位因種種原因無意招新人,在行業領先的大公司實習經驗或者一份該公司主管的推薦信,相信依然能使同行業公司的人力資源主管眼前一亮。
第七,從職業生涯中心尋求幫助
美國的眾多大學中多在校內建立了職業生涯中心,以幫助畢業生提高就業的“命中率”。其形式基本可以分為開設職業生涯發展課和一對一的職業發展輔導——由受過專門培訓的高年級同學給低年級的學生講如何寫簡歷、如何尋找工作機會、如何應對面試等,請杰出校友回校分享成功的經驗,或通過專門的軟件對低年級學生進行職業興趣測試。對于高年級學生,除了幫助他們修改簡歷外,還提供模擬面試練習機會,并且錄下來讓學生帶回去好好看看自己“面試”時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