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孩子應對后高考狀態
2015-07-24 16:11:55新浪教育
家長提問:
如何引導孩子應對后高考狀態?
專家解答:
什么叫后高考狀態?
炎夏六月,最引人關注的高考對于素來深諳“考場如戰場”的高中學生、家長甚至老師都是最緊張和焦慮的時刻,已然形成無形重壓。“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決定一生幸福的考試”、兩天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1分鑒別孩子優劣的“黃金標準”等等,成為了社會普遍的輿論導向,直接加重了這種社會認知和情緒體驗。而高考后一段時間特別是出成績前后的日子更是一個高焦慮和高情緒化的時間段,有心理學家稱之謂“后高考狀態”。必須適時調整心態,理性平和應對結局,科學緩解異常情緒。
后高考孩子有什么表現?
“后高考狀態”是一種復雜混合的心理狀態。它對于家長和孩子有許多不同。許多家長和老師慢慢從高考前的高期望、高繁忙和高焦慮的狀態轉入平和接受現實的成績和事實,不再想盡一切辦法為孩子“補”勁了,也開始了多方面的計劃和準備,這本身是一個放松和適應新狀態的過程。
成熟的閱歷和豐富的人生經驗告訴自己,高考成績好與不好雖然影響孩子的未來,但并不是一考定終身,人生不只有考試。所以學生成績好的家長或許會高興,會欣喜,會鼓舞,會積極主動為孩子下一步學習去準備謀劃,當然一部分成績好而家庭經濟狀況差的家長或許會更發愁,因為短暫的興奮并不能直接解決現實的困境;而學生成績較差的家長或許會相反,或悶悶不樂眉頭緊皺,或情緒低落唉聲嘆氣,深感筋疲力盡。
對孩子而言,這段時間會出現明顯差異,有些考生“一朝解放我自由,嗨皮無盡頭”,感覺良好充滿興奮和喜悅,有的不到一周就花錢上萬,甚至還夜夜喝酒慶祝嗨皮甚至進醫院;有些還在糾結某個題目對錯而自責;有些對結果不抱希望而放棄;有些感覺心靈受挫;也有些學生心中無底而出現心神不定或持續的焦躁;更有學生一夜之間由少女蛻變成了“熟女”……面對孩子們考后的瘋狂,家長直喊“Hold不住”,專家則提醒:后高考狀態科學關愛,刻不容緩。
父母如何科學引導孩子過渡好后高考?
對“后高考狀態”的時期的孩子必須提前進行心理干預。“讓孩子們學會如何成長”是個最理性的問題,也是必須建立的一個持久的追求理念。持家庭心理治療流派的心理學家認為,解決這種“后高考狀態”最好在家庭這個平臺綜合解決。家長要做的,就是保持一顆平常心,和孩子一起以理性心態應對高考結果。
現實中,如何度過“后高考狀態”?家長不應該以強制性的方式糾正孩子,而是應該用輔助孩子高考的心態來輔助孩子成長。家長和孩子應一起,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一起充分溝通鼓勵,一起接受高考成績,一起面對現狀和可能的未來,去掉愁眉苦臉和過分緊張,也不需要相互影響情緒,規劃好高考后新的生活。建議家長引導孩子:一是繼續利用圖書館等擴展專業知識,二是積極參加興趣班,三是參與暑假打工或其他社會活動。
家長還需認識到,我國的教育和高考制度過分強化了孩子的共性教育,而忽略了孩子的個性發育與成長。全國上千萬學生用一套試題考錄,一定會泯滅部分學生的個性、天賦、愛好和特長。不利于特長人才的培養,壓抑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新能力。沒考好的學生并不是一無是處,更不是低人一等。諸多社會學家、教育專家、心理學家均提醒,高考后學生必須理性面對成績,科學調整情緒,進行適當的心理放松,然后重新規劃新的生活。(作者:朱海兵 心理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