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作文和立人要的都是一個“真”字
2015-07-07 10:20:23中國教育報文章作者:凌宗偉
30多年的教育生活告訴我,作為教師,要的就是一個“真”字:真的生活、真的文字、真的情感、真的態度。
高考作文宿構之風早已有之,應試作文宿構該怎么看,江蘇高考語文閱卷組在今年的高考作文判分中給了一個明確態度。
據報道,江蘇徐州一家培訓機構押中2015年高考作文題,但結果卻讓人“意外”:所有參考了范文的學生,語文成績都出現滑坡,即便是作文的原創作者也一樣。江蘇高考語文閱卷組認為,這批考生的作文雷同,因而得分較低。
在筆者看來,這絕沒有“雷同”那么簡單。高考作文,試圖通過宿構取得高分,本就是教育者的嚴重失誤,說輕一點是取巧,說重一些就是撒謊。教育是立人的事業,如果為了學生高考作文得高分就鼓勵教師猜題押寶,鼓勵學生宿構,顯然與教育的價值相違背。筆者甚至認為鼓勵學生作文宿構的教師是違背職業倫理的。立人的教育,最為基本的要素就是關于誠信的,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高考競爭激烈,我們不是一直呼吁競爭要公平嗎?你有宿構,人家沒有,公平何來?對考生而言,這難道不是一種失信嗎?
當然,筆者不愿意將宿構與說謊聯系起來,因為考試競爭激烈,尤其是作文這一拉大區分度的試題,誰都想得到一個相對好的分數,猜題押寶思想指導下的宿構,對那些寫作水品一般的學生來說,確實是一根救命稻草。但需要明白的是,你給了他這根稻草,或許可以幫他一時,但卻幫不了一世。將來學生走進高校或社會,文章還是要自己寫。中學階段,我們就鼓勵他們投機取巧,究竟是在幫他們還是害他們,答案應該顯而易見。
再者,作文對一個具體的人來說,本就是其生命的言說,是此時此地情感的流淌,從這個角度來看,宿構缺的正是生命的真實。而且,考試作文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內容,檢測的不只是考生的價值觀和語言文字的表達水平,還有考生的臨場發揮能力。都宿構了,考生在這些方面的真實情況還能呈現出來嗎?
江蘇高考語文閱卷組這次給這一組宿構作文打低分,傳達給我們的信息是:教學也好,應試也罷,總得老老實實、實實在在,不要總是在“取巧”上動腦筋。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中需要用自己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智慧,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學生的行為。宿構之風的可悲就在于一些教師將作文教學等同于指導學生應試。只要學生能夠在考場上獲得高分,至于手段是不是與教育價值相抵觸,是不是有違教師的職業倫理,很多人根本沒有考慮。
雅思貝爾斯說,教育必須有信仰,沒有信仰就不成其為教育。筆者理解的信仰就是教育是為人的教育,為人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誠實。哪怕是應試,我們也要將自己的真才實學呈現出來。
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明白,教育是極其嚴肅的偉大事業,通過培養不斷地將新的一代帶入人類優秀文化精神之中,讓他們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這完整的精神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真實。30多年的教育生活告訴我,作為教師,要的就是一個“真”字:真的生活、真的文字、真的情感、真的態度。作文教學同樣如此,這似乎與應試不應試并無沖突。
。ㄗ髡呦到K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