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員:攜手推進時代的變革
來源:網絡資源 2009-10-21 08:24:00
摘要:回首新中國60年歷程,我們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戰勝各種艱難曲折和風險考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譜寫了自強不息的壯麗凱歌”。站在走向未來的新起點,我們對胡錦濤主席的重要講話有更深體悟。
今天的中國,正在以人類歷史上的發展奇跡,吸引著世界的目光,接受著歷史的檢閱。而60年輝煌奇跡的造就,每一步跨越都孕育于風險和挑戰,每一個腳印都充滿了奮斗的艱辛,每一次變革都彰顯著智慧和勇氣。
回首新中國60年歷程,我們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戰勝各種艱難曲折和風險考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譜寫了自強不息的壯麗凱歌”。站在走向未來的新起點,我們對胡錦濤主席的重要講話有更深體悟。
國慶閱兵儀式上,當核導彈方隊通過天安門時,國人振奮、世界欽佩。但共和國不會忘記,新中國成立初,面對列強的封鎖和威脅,全國人民勒緊腰帶,年輕學子奔赴大漠,最終研制出了“兩彈一星”。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這在今天成為人們的共識。但共和國不會忘記,在國民經濟面臨崩潰的邊緣,我們黨以巨大的理論和政治勇氣,毅然決然地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大門。
“解決問題要有新辦法,但如果沒有中國的參與,就找不到好的解決辦法”,抗御國際金融危機、參加世界重要峰會,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舉足輕重的力量。但共和國不會忘記,當初為了加入世貿組織、走向世界市場,所走過的15年風雨坎坷、所歷經的無數場艱難談判……
60年來,我們以改天換地的壯志豪情、不畏艱險的巨大勇氣、一往無前的變革精神,從封鎖圍堵中突圍、在一窮二白上創業,不斷把中國人民在困難面前的堅強意志刻在神州大地:面對“貧油國”的帽子,“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東北平原上油浪滾滾;面對申奧失利的結局,我們“堅定不移走向世界”,實現了百年奧運夢想;面對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肆虐、2008年汶川地震,我們眾志成城,實現著自我預言:“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60年后,風險與挑戰仍在,信心與勇氣依舊。如何通過發展方式的轉變,謀求現代化的全面協調可持續?如何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保持現代化進程的連續性?如何在提高效率的同時,更多地滿足人民對公平正義日益高漲的需求?如何筑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經濟起飛的同時,提升國家的軟實力?直面困難、迎接挑戰,這不僅考驗著我們的精神信念,更決定著中國的未來命運。
歷史從不給畏難者更多眷顧,而是將機遇留給主動變革者。1939年5月30日,在延安慶賀模范青年大會上,毛澤東同志倡導人們“永久奮斗”;2009年10月9日,胡錦濤同志號召“讓我們一起繼續來打拼”。從“奮斗”到“打拼”,這是中國人民的精氣神、也是新中國不斷走向強大的動力源,在迎接各種風險考驗、回應時代課題中,我們將繼續書寫歷史的光榮與輝煌,創造人民幸福生活!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