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模特藝校生成涉毒高危者 藝校生建販毒平臺
2014-06-22 11:21:40新京報文章作者:劉洋
禁毒日在即,朝陽法院通報了七年來未成年人涉毒案件,25名被告人中超1/3為具有模特、歌廳員工身份的女孩。而酒吧、網絡社交軟件促使未成年人涉毒漸深。
25名未成年被告人4人為在校生
朝陽法院介紹,從2007年至今,該院共審結未成年涉及販賣毒品罪案件20起、容留他人吸毒罪4起。其中,未成年被告人25人,4人案發時分別就讀于職高、藝校、私立高中。
25名未成年被告人中超1/3系女生,多在歌廳、酒吧工作或擔任模特。法官介紹,這一數據明顯高于一般刑事案件女性被告人所占的比重(10%)。在4起容留他人吸毒的案件中,9名女性被告人年齡均在17周歲左右,因做平面模特等工作,日常接觸人員相對混雜。因此模特、酒吧員工群體成為了涉毒犯罪的高危人員。
未成年人熟悉網絡成涉毒案“主角”
法院調研發現,2013年以前,超過半數的涉毒案件中有成年人的參與,未成年被告人在案件中大多充當“馬仔”,并不掌握毒品的來源以及上下線的聯系,只是以未成年身份掩人耳目,進行接頭交易。但近兩年,QQ、手機陌陌、微信等網絡社交軟件逐漸成為新型毒品購銷渠道,快遞運輸也為購銷毒品提供便利,使得對網絡應用極為敏銳的青少年逐漸掌握了毒品來源和購銷鏈條,成為涉毒案的“主角”。
法官介紹,2013年以前審結的涉毒案中,未成年被告人大多來自經濟不發達省份和不完整家庭,犯罪主要原因在于經濟利益驅使。但2013年起,京籍被告人逐漸增多,個別的家庭經濟條件相當優越,出于好奇或尋求刺激等接觸毒品,大麻成吸毒新寵。
個案
藝校生網上建販毒平臺
東東(化名)案發時系北京某藝校在校生。一次偶然機會,他發現有陌生人的QQ簽名寫著可提供“hush”(大麻的一種)。出于好奇,他和該人聯系,并以200元一克的價格、通過快遞購得6克大麻。隨后,東東將個人的網上信息修改成了“可提供hush”,不久,便有人主動聯系他購買,出價300元每克。東東出售3克并賺取了300元的差價。此后,嘗到了甜頭的東東,多次從網上購買毒品,通過微信等聯系買主、販毒,直至被警方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