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學院2013年招生章程
2013-05-20 17:35:37河南科技學院
第一章 總則
為全面貫徹執行教育部關于“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繼續深入實施高校招生陽光工程”的精神,認真做好我校2013年招生工作,切實維護學校及廣大考生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關于做好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等有關規定,特制定本章程。
第一條本章程適用于河南科技學院普通本科、普通專科(高職學院)招生工作。
第二條河南科技學院招生工作堅持“公平競爭、公正選拔、公開程序、擇優錄取”的原則。
第三條河南科技學院招生工作接受紀檢監察部門、新聞媒體、考生及家長的監督。
第二章 學校概況
第四條學校全稱:河南科技學院
第五條國標代碼:10467
第六條辦學地點:普通本科在河南省新鄉市;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專科)在河南省輝縣市。
第七條辦學性質:公辦普通高等學校
第八條辦學層次:本科
學習形式:全日制
辦學概況:
學校始建于1949年,前身是淵源于延安自然科學院生物系的北京農業大學長治分校和平原省立農業學校,歷經平原農學院、百泉農專、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等時期。2004年5月,更名為河南科技學院。
學校地處中原名城新鄉市,占地面積1700畝,校舍面積62萬平方米。
學校設19個教學學院,58個本科專業,學科專業涵蓋農、工、文、理、經、管、法、藝術、教育等9大學科門類。有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5個河南省特色專業和名牌專業。有河南省重點一級、二級學科1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二級學科21個。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體,兼有研究生、高職、成教等多層次、多科性的辦學格局。目前,全日制本專科在校生211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490人)。
建校以來,共向社會輸送80000余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為我國尤其是河南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550余人,博士、碩士生導師170余人,“雙聘院士”5人,省級特聘教授1人,校級特聘教授4人,教授122人,副教授423人;博士、碩士900余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管理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等17人,全國模范教師、優秀教師11人,河南省教學名師、學術技術帶頭人、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等141人,河南省杰出人才創新基金、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創新工程等項目獲得者38人。聘請中科院院士趙其國、蓋鈞鎰、成卓敏等60余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客座教授。
學校大力實施“質量立校”戰略,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適時進行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創造性構建了在全國頗具影響的“雙師型素質、雙基地建設、雙技能訓練、雙證書制度”“四雙”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了職教師資培養的“雙崗實習、置換培訓”實習新模式,開展了“專業+專項+專證”和“學科+專業+基地+公司+農戶(企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2001年以來,完成教育部教改項目8項、河南省教改項目50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43項。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學校大力實施“科技興校”戰略,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改革開放以來,完成國際合作項目,國家“863”、“973”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技攻關、轉基因生物重大科技專項等科研課題2200余項,獲科技成果獎1110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6項。學校培育的小麥高產品種“百農3217”,獲國家發明二等獎,創造社會經濟效益50億元。雙價轉基因抗蟲棉花新品種“百棉1號”,獲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和植物新品種權證書,在全國大面積種植并推廣到中亞國家,累計增產效益30億元。小麥新品種“百農矮抗58”,連續4年成為河南及黃淮南部麥區第一大小麥品種,累計種植面積超過1.78億畝,累計增產效益達100余億元,為國家糧食核心區和中原經濟區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學校的辦學成就,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近年來,先后榮獲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河南省文明單位、河南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河南省教學改革先進單位、河南省教師培訓先進單位、河南省科技創新十佳單位、河南省高等學校數字化校園示范單位等50余項榮譽稱號。
第三章 組織機構及職責
第十一條河南科技學院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全校招生工作,研究決定招生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第十二條河南科技學院招生就業處是組織開展招生工作的常設機構,在招生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具體負責本校普通本、專科招生工作。
第十三條河南科技學院紀委、監察處負責對招生工作實施監督。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