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結果導向”中的“結果”,指根據以往經驗和數據可能得到的“自然結果”,非指志在必得不顧代價的“必須結果”。
下月,各高校該陸續出臺自主招生政策發布招生章程了。期中考試后,各中學也會根據學生綜合排名,分配來自各高校的校薦名額。學生和家長還會爭取各種自薦機會,積極參加自主招生。
期中后,自主招生的烽火就會愈演愈烈,灼燒著參與者,也映燙著未參與者。因自主招生結果對獲取資格的個人、未獲資格的群體,在最終的高招錄取上都會有一定的影響,所以自主招生始終被高校、中學、學生和家長密切關注著。
當下,正是自主招生的預備期預熱期。各種宣傳正猛,講座也多,很多家長和孩子都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不過,怎樣合理參與、怎樣平衡自招與高考的關系,還是要認真想一想的。
寸草因為自家孩子高考,關注自主招生也有三年了,聽到的、見到的、想到的,綜合起來覺得,參與自主招生,以結果為導向,更加理性。
為什么要這樣想呢,是寸草看到周圍很多人,受各種宣傳和渲染的影響,認為自主招生應該人人參與而得之,強調參與,強調過程。寸草覺得,以過程為導向,從自主招生入口方向看問題,重在過程,很可能過度參與,最后在戰果方面付出多收獲小,性價比不高;在心理方面不平和或者不平衡。如果能反向思維一下,以結果為導向,從可能的結果角度出發,從自主招生出口方向看問題,重在結果(資格獲取和應用)就容易理性參與,最后在戰果方面回報相當,更容易心態平和、心理平衡。
近年的自主招生,入口相對寬的多,出口相對嚴的多。高校給出的校薦資格數,可能是最終認定資格的數倍;筆試通過率,在通常在20%~50%之間;即使筆試通過,獲得面試資格后,也有一半以上可能被淘汰;自薦通過率,不同高校間,在1%~10%之間。較寬入口,就使得很多人容易樂觀,容易盲目,過度參與。以過程為導向,筆試資格爭取時,目標不切實際,高定或者多定或者學校給誰是誰,自薦一大堆;復習考試時,打亂高考復習節奏,搶占高考復習時間,將精力過多投入自主招生準備,求難求新求異求突擊;拿到高校自主認定后,如果與最終志愿目標有差距,在最終志愿填報時,仍可能瞻前顧后,難以取舍。由于付出較多,學生和家長心態不易平和,患得患失。
如果能從可以預想的結果考慮,根據自身實力和目標,切合實際地選擇一兩所高校參與自主;考試方面不特別準備,仍以高考為主;獲取資格后,如果與最終目標不符,也能果斷取舍;未獲認定,也知道高校的認定結果對最終高招的影響大小。這樣孩子在自主方面的付出恰當,心態容易平和。
自主招生,有機會有條件的話,那一定是要參與。但是要目標明確、實力匹配,不過分投入、不影響高考,知道想要什么、能得到什么,預想可能結果,返推參與過程,而不是有棗沒棗打一桿子再說。如果沒有機會,或不具備條件,那就果斷放棄,不用糾結,專心備戰高考,實考照樣圓夢。
高考志愿填報,大都比較現實,實事求是;參與自主招生,大都期望值很高,理想的多。參與自主招生,順其自然,以不影響高考為準。應盡量做到:心態上理智,能力上匹配,過程上自然,結果上愿意。
相關閱讀:
相關鏈接:
自主招生學校 | 自主招生聯盟考試詳情 | 自主招生十大問題 |2013年自主招生簡章
歷年自主招生試題匯總 | 2013年自主招生備考指南 | 自主招生條件| 自主招生自薦信
北約自主招生 | 華約自主招生 | 卓越聯盟自主招生 | 京都聯盟自主招生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ww.scgzkg.ne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