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博主晨霧解讀:閱讀“大厚書”的十個要點
2012-04-23 13:21:10晨霧的博客文章作者:晨霧
俗稱“大厚書”或者“大厚本”的,由北京教育考試院編印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在京招生錄取分數分布統計(2009-2011)》已經發放。從這幾年的情況看,這本書的發放一年比一年早,這是一件好事,讓我們考生和家長更早地知道上一年的的數據。應屆生可以從就讀的中學領到。社會考生可以到北京教育考試院一層的圖書服務部或者各個區縣高招辦購買。購買時請注意大厚書分本科(文科)、本科(理科)、?疲ㄎ目疲?疲ɡ砜疲┕4冊,家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購買。
每年都有家長在閱讀大厚書時提出一些疑問,最典型、最集中也是最簡單的問題有兩個,但是卻常常“難”住了很多已經對志愿填報知識比較熟練的家長:
1.“第一志愿一專業上線數”所說的“線”是本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例如一本線),還是高校的提檔線?
2.大厚書中的統計數據是否包含了政策照顧加分?
凡是提出這兩個問題的家長,一般可以肯定地說,沒有讀過大厚書前面第1頁的“出版說明”。因為“出版說明”上清清楚楚地解釋了這兩個問題。
晨霧現把最新出版的大厚書《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在京招生錄取分數分布統計(2009-2011)》第1頁上“出版說明”中的部分文字摘錄如下:
一、本資料是2009-2011年三年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在京招生錄取情況的匯總與統計,提供了每所高校、每個專業的計劃招生人數、第一志愿考生報名人數、第一志愿考生上線人數、實際錄取考生人數及其分數分布。
五、統計表中“計劃招生人數”是指當年各招生學校在京計劃招生人數,具體數字在當年招生專業目錄上公布;“第一志愿一專業報名人數”是指本批次錄取開始前第一志愿報考該校并且第一專業報考該專業的考生人數,不包括本批次錄取之前已經被上批次其他學校錄取的報考考生人數;“第一志愿一專業上線數”是指“第一志愿一專業報名數”中分數達到本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的考生人數;“實際錄取人數”是指被該校(專業)實際錄取的考生人數;“第一志愿錄取人數”是指錄取的第一志愿報考該校的考生人數;“第一志愿一專業錄取人數”是指錄取的第一志愿報考該校并且第一專業報考該專業的考生人數。
所有分數段統計都包含照顧分數;同時,為使本資料對普通考生更有參考意義,從2009年開始,統計資料中不再包含按照顧政策錄取的藝術特長生、高水平運動員等類型的考生。
讀過“出版說明”后,大家都應當能正確回答上述兩個問題了。但是也有部分家長是看過了“出版說明”,仍然對第一個問題不解,特別是看到比如說北大這樣的名校,以2009年理科為例,第一志愿一專業報名數602,第一志愿一專業上線數349。602–349=253。于是提出疑問:第一志愿一專業報考北大的考生,怎么會有253人連一本線都沒有達到?這樣水平的考生為什么還報北大?
晨霧在此再一次用個人的理解說明這個問題,希望家長們不要再在這樣的問題上浪費時間兜圈子了,因為這里面沒有任何技術問題,揭示出來都令人好笑。
在志愿填報時,只要是正式報名的考生,都可以填報任何他喜歡的學校和專業,對此志愿填報的規則沒有任何限制。因此對于一些分數排名層次在二本、三本、?,甚至連?贫歼_不到的考生來說,同樣具有填報清華北大等名校的權利。而且他們一批次一志愿填報清華北大落榜也不會給他們二批次或二批次以后的錄取帶來任何不利影響。于是每年都有一批低分數層次的考生故意在一批次一志愿填報清華北大,考不上清華北大也要在自己的志愿上選擇一下清華北大“過過癮”。這就是這些“連一本線都達不到的考生填報北大”的原因。由于他們在這個問題上是一種反常規思維,反而給我們一些常規邏輯思維的家長造成困惑–我們常規思維認為,填報清華北大的考生,一定都是通過應考測試證明成績層次是很高的考生,他們即便臨考發揮失常,以不至于落到一本線以下。晨霧對這個事情的解釋就這么簡單。
為了更好地理解大厚書,晨霧把大厚書上所有欄目按照個人理解分10個要點做一下解釋:
1.編號:對學校來說叫學校代碼,是一個4位阿拉伯數字。前兩位是省區代碼,后兩位是社區內的順序號。一個學校代碼代表了一個具有相對獨立招生計劃的招生單元。我這里用了一個詞叫單元,而不是學校,是因為有的學校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具編號招生單元。例如:1021北京大學和1045北京大學醫學部;1049北京工業大學和1050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編號對專業來說叫專業代碼,是一個兩位數的數字,是一所大學內部對專業的編號。
2.高校(或專業)名稱:在統計表的第一行與學校代碼對應的是高校名稱;下面各行與專業代碼對應的是專業名稱。
3.計劃招生人數:高校/專業在本。ㄊ校┯媱澱猩娜藬。
4.第一志愿一專業報名數:本批次錄取開始前第一志愿報考該校并且第一專業報考該專業的考生人數,不包括本批次錄取之前已經被上批次其他學校錄取的報考考生人數。表格第一行的“第一志愿一專業報名數”實際上就是第一志愿填報該校的考生總數。這項指標反映的是高校/專業受到考生青睞的程度,就是我們常說的是否“熱門”。
5.第一志愿一專業上線數:是指“第一志愿一專業報名數”中分數達到本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的考生人數。表格第一行的“第一志愿一專業上線數”實際上就是分數達到本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的第一志愿考生總數。這項指標反映的是高校/專業受到上線考生青睞的程度。與第一志愿第一專業報名數相比,這個指標排除了上面提到的“反常規思維”“惡作劇”填報的影響。是更加“貨真價實”的“熱門”指標。
6.實際錄取人數:被學校/專業實際錄取的考生人數。實際錄取人數大于計劃招生人數,說明學校/專業擴招了;實際錄取人數等于計劃招生人數,說明學校/專業剛好完成招生計劃;實際錄取人數小于計劃招生人數,說明學校/專業沒有完成招生計劃。這個指標是判斷學校/專業當年是否“大小年”的一個重要指標之一。
7.其中第一志愿錄取人數:在實際錄取人數中錄取的第一志愿報考該校/該專業的考生人數。實際錄取人數大于第一志愿錄取人數,說明該校/該專業第一志愿沒有招滿,招收了第二志愿考生;實際錄取人數等于第一志愿錄取人數,說明該校/該專業第一志愿全部招滿,沒有招收第二志愿考生。這個指標是考生家長判斷一所大學/專業是否招收二志愿的重要指標。
8.第一志愿一專業錄取人數:錄取的第一志愿報考該校并且第一專業報考該專業的考生人數。第一志愿一專業錄取人數越接近第一志愿錄取人數,說明考生的第一專業滿足程度越高。表格第一行的“第一志愿一專業錄取人數”實際上反映的是整個學校第一志愿考生的一專業滿足程度;具體到各個專業的“第一志愿一專業錄取人數”越越接近第一志愿錄取人數,說明該專業主要第一專業考生即可完成招生計劃,非第一專業考生填報該專業錄取可能性小。
9.分數段分布:將高校/專業錄取的考生人數填入每10分一檔的分數段中。可以看到高校/專業錄取的最高錄取分數段、最低錄取分數段和最密集錄取分數段(錄取考生最多的分數段)。通過考生落入不同的錄取分數段,可以大體判斷考生被高校/專業錄取的把握程度:落入最低錄取分數段的考生一般是剛能跨入學校的門檻,基本上沒有選擇專業的余地;落入最密集錄取分數段的考生一般可以說有把握進入這所大學,并有一定的專業選擇余地;落入最高錄取分數段的考生,基本上是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專業。
10.分數異常:這是指大厚書上的錄取分數段中,在明顯低于提檔線以下很多分錄取了少數學生。這種情況在2008年(含)以前的數據中是十分明顯的。以2011版的本書中數據為例,清華大學理科2008年的數據最為明顯。清華大學理科2008年的提檔線是656分,可是在大厚書上清華大學2008年理科在640-649分數段錄取了20人,在630-639分數段錄取了10人,在610-619分數段錄取了4人,在600-609分數段錄取了1人,甚至在600分以下還錄取了8人。如果說上面的630以上的兩個分數段錄取的30人還可以用自主招生來解釋,那么619分以下錄取的13人則容易讓人對錄取的公正性產生“遐想”。其實這些考生基本上都是按照顧政策錄取的藝術特長生、高水平運動員等類型的考生。也只有這些類型的考生能夠享受如此大幅度的優惠條件。但是每年的大厚書出現一些這樣的現象不利于考生家長對高校錄取分數線的真實判斷。因此,大厚書“為使本資料對普通考生更有參考意義,從2009年開始,統計資料中不再包含按照顧政策錄取的藝術特長生、高水平運動員等類型的考生”。我們再來看大厚書中清華大學2009、2010年的錄取分數段分布情況,在提檔線所在分數段以下的所有分數段中已經變得干干凈凈了。從今年(2012年)再出版的大厚書中,數據將全部都是2009年以后的,“分數異常”問題將成為歷史。如果還有人發現這樣類似的分數異,F象可以提出來我們探討。如果發現不了分數異常,2013年晨霧再寫這篇文章就可以把這第10個要點去掉了。
大厚書是個寶,看你用得好不好!掌握大厚書的上述10個要點,基本上就能夠讀懂大厚書了。仔細研究大厚書,還可以從中發掘出很多用途來。
例如在二志愿填報時,不僅需要判斷一所大學是否著手二志愿,而且還要判斷招收二志愿的學校的二志愿提檔分數線。因為二志愿目標學校需要根據一志愿學校的落榜點來選擇,一志愿學校的落榜點相對好辦,對于服從調劑的考生來說,一志愿學校的落榜點就是該校的提檔線。但是知道了一志愿學校的落榜點,二志愿的目標學校的二志愿提檔線就應當是低于這個落榜點的。這是一個難題。因為很多學校都不會公開宣傳自己的二志愿提檔線。有考生家長問晨霧:怎么辦?怎樣才能知道一所大學二志愿學校的落榜點?晨霧回答:通過媒體、廣播、網絡和校園日招生咨詢活動去零星搜集,搜集一個算一個。那么只有這種十分落后的被動辦法嗎?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晨霧告訴大家:有!仔細研讀大厚書去發掘!
希望廣大家長研讀大厚書,從中發掘出更多的用途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