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報技巧:教你如何透徹解讀高校歷史數據
2012-04-12 13:20:30趙京博客文章作者:趙京
高校數據
由于不同省的報考方式不同,各省公布的數據的方式,內容也不同。通常會有以下數據
1. 招生人數:指一個院校在本。ㄊ校┯媱澱猩娜藬怠
2. 錄取人數:指一個院校在本省(市)最后招生的人數。這個數字可以和招生人數不同
3. 最高分:所有最后被錄取的人,分數最高的考生的分數。
4. 最低分:所有最后被錄取的人,分數最低的考生的分數。也就是學校發布的錄取線。這個分數通常不包括自主招生,藝術特長生,體育特長生的考生的分數。比如這個學校錄取了一個學生,這個學生的分數是540,同時還有一個學生的高考分數是525,但是有20分自主招生的分數,這個學校的錄取線通常是540分。
有的省市還有以下內容
5. 報考人數:指有多少人把這所學校作為第一志愿填報了。
6. 上線人數:指報考人數中有多少人的成績過了這個學校所在的批次。這個數據常常被人誤解。認為是過了學校提檔線的人數。
7. 第一志愿錄取人數:指錄取的人數中,有多少人是作為第一志愿錄取的。這個數據只對志愿優先,小平行的批次有意義。
8. 第一專業錄取人數:指錄取的人數中,有多少人第一志愿專業得到了滿足。
9. 批次分差: 批線分差就是每年學校的錄取分數線(簡稱校線)與各地(省、直轄市、自治區,下同)每年所劃定的各科類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簡稱省線或批次線)之差。許多人利用批線分差作為志愿填報的依據。在這個基礎上,還推出許多理論。從報考志愿上,利用排名是最科學的?忌鷳撘耘琶顬榛A,批次分差可以作為一個參考。
10. 當年排名:這個分數在當年該地區排多少名。 比如600 排名4000,指當年分數比600分的人有4000。如果當地分文理科,文科,理科會分開排名。
為了幫助考生, 高考GPS還提供補錄人數, 補錄人數對于解讀數據非常重要,補錄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一個學校的錄取情況。
如果使用以上數據?
根據錄取情況,可以把學校分為五類。我們通過下面的圖說明這五種情況,以及相應的一志愿和二志愿錄取情況。對于大平行的批次,不需要考慮二志愿。
A類:如果一個學校參加了補錄,說明這個學校當年報名的人數不夠。表明如果考生當年以一志愿,或者二志愿報考這個學校,只要上線,都是可以錄取的。
有的學校把補錄人數作為一志愿錄取人數,有的學校把補錄人數作為二志愿錄取人數,有的學校沒有把補錄人數算在錄取人數中。
B類:在所有沒有參加補錄的學校中,有的學校當年上線的人數不夠多,在這種情況下,通常說明如果一志愿報考這個學校,上線就可以錄取,但是也有一些例外。在數據中出現過這些現象,上線人數不足,最后學校沒有錄滿,而且上線人數中有部分人也沒有被錄取,合理的解釋是部分考生不服從調劑等原因,學校最終沒有錄取這些學生。還有一部分學校,最終沒有錄滿,但是也沒有錄取二志愿考生,也沒有參加補錄,造成這種情況,可能是沒有人二志愿報考這個學校。
【講座通知】規劃人生,人生規劃—高考填報最高層目標公益講座報名中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