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2012清華領軍計劃面試現場:現實離夢想有多遠
2011-12-22 11:00:39科學時報文章作者:溫才妃
資料圖
12月17日,全國共有211所中學258名考生,走進了清華“領軍計劃”綜合面試的“決賽場”。
半天的面試,不但決定著他們能否享受高考降分錄取,也是他們能否摘取優先參加骨干培訓、海外交流、雙導師等特殊培養的“通行證”。
冬天早晨的清華校園,人流、車流依舊,絲毫沒有清冷之氣。12月17日,這一天不僅是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之日,還是“領軍計劃”綜合面試的大日子。
“領軍計劃”是清華大學2012年自主招生新政“新百年計劃”的一部分,面向志向遠大、追求卓越、品學兼優、素質全面的應屆高中畢業生,發掘未來領軍人才的好苗子。經過1個多月嚴格的選拔,全國共有211所中學258名考生,最終走到清華“決賽場”。他們大多是高中三年大考成績加上競賽獲獎,排名一、二的學生。
半天的面試,不但決定著他們能否享受高考降60分錄取,并獲得最多加30分的選專業優惠;也是他們能否摘取優先參加骨干培訓、海外交流、雙導師等特殊培養的“通行證”。
“今天,孩子們是明星”
6點30分,黑龍江籍考生常樂比鬧鐘更早“醒來”,他入住的賓館離考場有15分鐘路程。
7點30分,常樂在父母的陪同下,走向清華東門。昨天,他來到占地6000余畝的清華大學,做的第一件事是購買校園地圖,尋找最便捷的考場路線。
8點整是“領軍計劃”考生集合的時間。能夠容納300人的教室里,坐滿了五湖四海的考生。
一位家長著急翻看“自主招生”參考書,而身邊的孩子卻津津有味地看著小說。由于“領軍計劃”系清華首次舉辦,考生均沒有系統的復習資料。前一天晚上,常樂在看下載已久的電影《馴龍高手》;廣西籍考生何環在復習時事政治,“要是問著一個難記的外國人名,那就糟了”。
8點20分,清華老師宣布清場,請各位家長去第十食堂等待。“孩子考完,找不到家長怎么辦?”一位家長不放心。“孩子都‘領軍’啦!還怕找不到家長?”另一位家長打趣著說。說歸說,多數家長留在一樓的自習室里等待,還有人搬著椅子坐到了教室門口。
8點40分左右,第一個結束面試的考生還沒有來得及探頭尋找父母,就在樓梯上被十幾個家長、記者包圍。
“面試難不難?考了幾道題?”“面試時間有多長?”“什么時候出成績?”……問題如雨點般落下,周圍閃光燈四射。如此架勢,讓這名考生愣了幾秒,才回過神來回答問題。
5分鐘后,樓梯角現出一個小腦袋。“又有人出來了。”新一撥人群迅速將剛出來的考生圍住。
“今天,孩子們是明星。” 一位家長在人群中咯咯地笑著。
面試“神秘”,注重考查個人素質
“面試難嗎?”記者問走出考場的何環。
“不,挺簡單。”何環長舒一口氣。據她介紹,考場采用“三對一(三個考官,一個考生)”的面試形式,每名考生的面試時間大約有15分鐘,考場內準備有紙筆,每個人要回答4~5個問題,考官會根據考生的回答進行追問。
記者問到具體的考試題目,何環以校方規定考題不能外泄為由,拒絕了回答。
“問了許多個人經歷,都是能回答上來的。”據她回憶,面試過程中考官主要參考她的個人簡歷進行提問。何環是學生會骨干,原本準備了一大堆學生會活動的問題,卻沒想到考官一句也沒問。“也許是考官預料到我會有所準備,而且個人簡歷上已經呈現得很詳細。”
記者隨后了解到,多數考生都被問到人生觀、價值觀等問題,而常規的學科知識問題、時事熱點問題涉及不多。其中,讓考生印象最深刻的是“發表兩分鐘演說,競選清華大學學生會主席”。
雖說只有短短的兩分鐘,一向穩妥起見的常樂還是在紙上準備了15秒,歸納出三點競選理由:學習輕松,有時間參加;愛好廣泛,特長較多,人手不足還可以湊人數;有想法,組織能力強。
重慶籍考生張曉坦言,“學生會主席競選”一題是他面試的“分水嶺”,之前一直跟評委們侃侃而談,但在回答完該題后狀態有所下降。
15分鐘的面試,到底能考察些什么?
秦皇島市一中劉同學認為:“主要考查個人長期積淀的素質與臨場應變能力,要求我們在15分鐘內把自己的特點、興趣展現在評委面前。”
重慶市巴蜀中學王同學表示,通過回答一些通識性問題,考查我們的領導力與策劃力。
未入校先有清華情結
11點20分左右,258名“領軍計劃”考生全部結束面試。
“你給今天的面試打多少分?”記者問劉同學。
“88分。”金色的陽光灑在劉同學的側臉上,身旁的家長笑著說“還真高”。
一名走出考場的女生,低著頭,快步掩面而去。據陪同她的哥哥說,妹妹所在的高中綜合了三年的大小成績進行選拔,甚至連體育成績也包括在內。“她特別向往清華。可能太過苛求,影響了考場發揮。”
在老師、同學眼中他們是“天之驕子”,但在同一陣營的考生看來,“我們也是平常人,要常保持平常心”。河南籍考生王貝貝告訴記者,即便“領軍計劃”落選,也會參加來年2月清華的自主招生,或者爭取在高考中考入清華。“這是我和清華暑期夏令營輔導員之間的約定,不會輕易放棄夢想。”
談到“領軍計劃”中的“雙導師”制,王貝貝有些許疑慮,“不知道導師們與學生的見面頻率有多高,能否建立起像自己和輔導員一樣親密的關系?”
常樂則表示:“有一位與自己年齡相差不多的學長,幫著自己規劃四年的學業生涯、將來的職業生涯,更不容易走偏。”
“將來的理想是創業,最好能結合所學專業。”常樂計劃報考機械類專業。得知通過“領軍計劃”可以優先推薦進入創業類社團,他非常期待。
何環則認為,個人理想固然重要,但首先希望不斷提高自身的個人價值,將來做一個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并重的人。如果有幸進入清華,她最想參加慈善公益類的社團。小時候何環想做一名獸醫,幫助小動物看病。“現在看來,光給小動物看病是不夠的。可以的話,我想做特雷莎修女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