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軍事離我們有多遠
來源:網絡資源 2009-08-31 14:38:26
大概從“知識經濟時代”一詞出現后不久,在軍事學術領域便開始出現了“知識軍事時代”一詞。雖然這個新的軍事詞匯已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但對于什么是“知識軍事時代”,“知識軍事時代”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現在有沒有進入“知識軍事時代”等問題,仍然存在著不同認識。甚至還有人認為,“知識軍事時代”一詞只不過是從“知識經濟時代”改套過來的,或者叫“克鹵過來的,只不過是為當代軍事貼上了一個新的名詞標簽而已。究竟怎樣看待這些問題呢?
什么是“知識軍事時代”
“知識軍事時代”,實際上就是以現代高技術知識運用于軍隊建設和作戰為基礎的時代。這個時代具有三個基本特征:
第一,以高技術知識體系為基礎的軍事成為世界軍事的主體構成部分。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知識是“人們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所獲得的認識和經驗的總和”。毫無疑問,各個時期的軍事,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識基礎之上的。比如,鐵器和青銅器時代的軍事,是建立在冶煉技術知識基礎之上的;工業時代的軍事,是建立在電磁感應技術、量子力學、航空力學、發電機和電動機制造技術等知識基礎之上的;核時代的軍事,是建立在核技術知識之上的。“知識軍事時代”一詞中的“知識”,特指以當代高新技術知識為骨干的知識體系,包括信息技術、微電子技術、空間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海洋開發技術,以及新材料、新工藝、新能源技術等所有的高新技術知識。以這些高新技術知識體系為基礎的軍事,才能稱為“知識軍事”;而“知識軍事”成為世界軍事主體構成部分的時代,才能稱為“知識軍事時代”。
第二,現代高技術知識廣泛運用于軍隊建設。自從戰爭出現以來,幾乎所有的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都是首先運用于軍隊建設,即運用于軍隊武器裝備的改進和作戰手段的更新。“知識軍事時代”科技成果在軍隊建設中的運用,在廣度、深度和影響上都有飛躍性發展。從廣度上講,運用于軍隊建設中的不是一兩項科技成果,而是一個龐大的高技術群體;不是在軍隊建設的一兩個方面的運用,而是在軍隊建設所有領域的運用。從深度上講,是運用現代高新技術對軍隊武器裝備、體制編制、軍事理論等方面進行革命性的改造,使其成為一種全新的信息化、數字化軍隊。從影響上講,現代高技術知識的運用不僅已經成為軍隊戰斗力新的增長點,而且成為最快的、最主要的增長點。“知識軍事時代”的軍隊,各種要素在戰斗力構成中的比例將發生重大變化,鋼鐵、炸藥、石油等物質因素在軍隊戰斗力構成中的作用相對下降,而硅片、網絡、數字技術等知識因素在軍隊戰斗力構成中的作用陡然上升。
第三,戰爭展現出高科技的全新面貌。有人把過去的戰爭稱為“平臺中心戰”,即以平臺為中心的戰爭。所謂平臺,不僅指軍艦、飛機、坦克等武器平臺,還包括指揮所、保障基地等對戰爭具有重要影響作用的人工平臺。“知識軍事時代”,由于大量現代科技知識運用于戰場,戰爭已不再以平臺為中心,而是以連結這些平臺的網絡為中心,也可以叫作“網絡中心戰”。“網絡中心戰”與新的經濟形態(知識經濟形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它們都追求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投資效益。“網絡中心戰”與過去戰爭的主要不同點在于,它通過指揮的快速性和部隊間的自我同步,使作戰行動更加迅速、有效。“網絡中心戰”的情報網、傳感器網及交戰網,使參戰者快速準確地掌握戰場情況成為可能,并使掌握情況和采取相應作戰行動、各部隊間的協同基本可以同步進行,從而使作戰能量的釋放更加適時、集中、精確。
從戰爭發展進化的歷史時代上看,“知識軍事時代”的戰爭屬于第六代戰爭。前五代戰爭分別是:徒手戰爭;冷兵器戰爭;火器戰爭;機械化戰爭;核武器戰爭。第六代戰爭可以叫作“信息武器戰爭”,它是以現代信息技術兵器為主戰兵器的戰爭。在第六代戰爭中,機械化作戰平臺、核武器、陸軍的作用大大下降,而高精度常規武器和在新物理原理基礎上研制的武器的作用大大提高。第六代戰爭將在許多方面發生重大變化:交戰雙方攻擊的主要目標,由戰場有生力量轉變為對方戰略戰役縱深的重要經濟和軍事目標;大規模集團兵力突擊的進攻方式,讓位于由各種平臺發射的無人操縱的高精度武器實施密集突擊;以地面交戰為主,改變為以遠程火力打擊和空中進攻為主。
“知識軍事時代”正在形成
從時間維度看,“知識軍事時代”是一個正在發展的、目前尚未形成的、有待將來實現的時代。“知識軍事時代”,以“知識經濟時代”的形成為其必備的社會基礎,而“知識經濟時代”目前也是一個正在發展的、有待將來實現的時代。從20世紀70年代起,世界上一些敏銳的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就陸續觸摸到了“知識經濟時代”跳動的脈搏。但是,直到1996年,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才在《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的報告中明確界定了什么是“知識經濟”,指出:“‘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我們正在逐步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究竟什么時候能夠到來?對于這個問題,經濟學和社會學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到2010年,當世界信息科技中的軟件產業、生命科技產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科技產業、新材料科技產業、海洋科技產業和有益于環境的高新技術產業的產值,有可能全面超過汽車、建筑、石油、鋼鐵、運輸和紡織等傳統產業時,“知識經濟時代”才會真正到來。那么,在作為“知識軍事時代”必備社會基礎的“知識經濟時代”到來之前,“知識軍事時代”不可能超前出現。當前,“知識軍事”的成分雖然在快速增長,但還沒有在世界軍事總體構成中占到統治地位;高技術知識雖然已經成為一些國家軍隊戰斗力增長的主導性因素,但并沒有成為大多數國家軍隊戰斗力增長的主導性因素;在一些戰爭中雖然信息化高技術兵器已經成為主戰兵器,但在許多戰爭中傳統兵器仍然在戰場上唱主角。這都說明,“知識軍事時代”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當然,“知識軍事時代”一定會到來,而且將會更快地向我們走來。
“知識軍事時代”將首先出現在個別國家
從空間維度上看,“知識軍事時代”作為一種全新的軍事時代,是在世界最發達的國家首先發育,而后逐步向其他國家擴展。美俄軍隊有可能走在知識軍事的前列。1982年,美軍制訂了進行“第三次浪潮戰爭”的“空地一體戰”理論,并據此開始大力發展精確制導的縱深打擊兵器和C3I系統。對此,托夫勒、奈斯比特等人十分敏感,他們斷言“一場深刻的戰爭革命開始了”。90年代初,數字化信息技術革命在美國全面展開。與此同時,美國軍界的有識之士,充分利用數字化信息技術革命的成果,推動了美國軍事由“工業經濟時代軍事”向“知識經濟時代軍事”過渡。信息戰理論、C4I系統、全維遠程精確打擊系統、數字化部隊、戰斗試驗室和試驗部隊等,都是在跨時代過渡中衍生出來的“知識軍事結晶體”。經過十多年的努力,雖然還不能說美國已經完全進入“知識軍事時代”,但美國在軍事技術、武器裝備、國防工業、采辦體制、戰爭理論、作戰方式、體制編制、軍事訓練等許多方面都已經發生了斷代性的變化,這種變化在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中得到了充分展現。俄羅斯軍事科學院院長斯利普琴科指出:世界最發達國家在2007?2010年就能夠做好進行第六代戰爭的準備;由美國參聯會起草的《2010年聯合構想》,是進行新一代戰爭的明確構想;美國將這一構想稱為“全維控制”,完全反映了美國在2010年左右要取得進行新一代戰爭的能力的方針。俄軍雖然因經濟困難遇到了一些難題,但其完整的軍事教育體系和雄厚的軍事工業基礎,將有助于俄邁向“知識軍事時代”。從現在世界各國軍事發展的情況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具有美國、俄羅斯那樣雄厚的軍事科技實力和經濟實力,也只有美國、俄羅斯能夠率先進入“知識軍事時代”。對此,我們應當保持高度的敏感,在加快我國“經濟知識化”的同時大力推動“軍事知識化”,讓“知識軍事時代”的陽光早日降臨中國大地。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