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選素材要做到:博收 慎取 巧用(2)
2011-11-11 10:22:13新浪網
巧用——點石成金
何謂“巧用”?即要學會素材的使用技巧,無論是熱點高頻素材還是經典實用素材,只要運用恰當,必能妙筆生花。為什么我們的考場作文扣題不準、角度不新、材料不豐、敘述不精,其實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們作文選材上的硬傷——材料的幼稚化、低俗化、陳腐化、單一化、雜亂化、套作化。那么如何規避用材的誤區,寫出思想健康、新穎典型、貼近生活、讓閱卷老師拍案叫絕的好文章呢?簡言之,打好手中的牌——學會讓素材“七十二變”。
1.變視角,以小見大,滴水映輝
現實生活豐富多彩,新鮮事物和先進人物層出不窮,因此,當代中學生不應該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應試書”的書呆子,而應該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有心人。寫作時,既可以運用“廣角鏡頭”,從大的背景上獵取社會新聞,亦可聚焦身邊凡人小事。同學們大多喜歡用一些大事件來表現自己的成熟,但由于思想深度不夠,行文難免膚淺,所以用材時切入的角度宜小不宜大,所謂“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滴水亦能反映太陽的光輝,如重慶高考滿分作文《論國人情有獨鐘的麻將》,作者擷取人們司空見慣的國人打麻將這一普通生活細節,以敏銳的思想、批判的視角,表現出其對社會生活的關注,對國民精神狀態的憂慮,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可以說是以小見大的典范之作。
2.變思路,推陳出新,點石成金
有的同學總是感嘆素材匱乏,平時準備的素材在考場上似乎對不上號。其實文如看山不喜平,“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則好的素材總是立體的,是具有多元性的,是可以多角度解讀的。雖說“干花不如鮮花美”,但如果倉促之間想不起好的素材,不妨對一些熟人舊事或一些人們常用的經典素材進行加工改造,變換角度,多維推論,一樣可以翻出新意,老樹開新花。如“項羽”這個熟得不能再熟的人物材料,歷年高考作文中幾乎都有涉及,我們一樣可以找到突破點,如2010上海高考滿分作文《“留”與“不留”》、2011湖南優秀作文《只求身著一抹色彩》都用到了這個人物素材,一樣與高分結緣。
3.變組合,縱橫鋪陳,彰顯力度
“變組合”即所謂的剪輯重組材料法,是指在緊緊圍繞主題的前提下,從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材料中擇取符合需要的要素重新組合,從而構成文段。擇取時要注意材料間的相關聯之處,并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時間、空間、認識規律)加以排列組合,以使文章豐厚而多彩,意蘊綿長。組合可以“同向強化組合”,就是取相似素材,使論述說明的對象更具廣度和力度;也可以“異向強化組合”,即取相反或相對的素材組合,形成前后對比,突出其中一種,給人強有力的震撼。如2011福建優秀作文《夢想為帆,工作為槳》就是很好的例子,文章選取中外典型事例,緊緊圍繞“夢想為帆,工作為槳”立意,抽取雷阿諾、巴爾扎克、卡梅隆等事例蘊含的共同因素,有序組合,一線串珠,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闡釋中心,形成了奔騰流瀉的說理氣勢,展示了獨具一格的邏輯思辨能力。
4.變形式,不落窠臼,凸顯新意
就是指對原素材的體裁形式、語言形式、人稱和敘述方式等的變革。如2010廣東高考優秀作文《孟母三遷新傳》采用了故事新編的形式,2010北京高考優秀作文《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采用了書信的形式,2011江蘇高考優秀作文《拒絕平庸》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這些都是別出心裁的好文章。
總之,雖然高考作文命題千變萬化,但只要掌握了正確的集材、選材和用材方法,充實素材寶庫,砥礪素材之劍,我們必能以不變應萬變,決勝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