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寫作之材料運用的基本方式(2)
2011-10-09 15:42:10新浪博客
2、特別注意側重點。
論點不同,材料的轉述點的側重就不同。同一則材料在證明不同的觀點時,必須在敘述角度方面作出適當的調整,這樣,材料才能與觀點緊密聯系,有說服力。它必須抓住材料的基本事實,選擇與觀點緊密相關的內容。無關內容一句帶過,或者不寫
訓練 觀點:只有樹立明確的目標,才能走向成功,創造輝煌。材料描寫: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赦免回國后,暗暗立志——興越滅吳,目標廓清了他心頭的迷霧,點燃了他心中的明燈,照亮了他前進的航線,臥薪嘗膽,雖歷盡艱辛,但他始終不懈怠,終于在公元前473年一舉滅掉吳國,成為長江流域的霸主。
觀點:只有堅持不懈,才能成就事業。材料描寫:越王勾踐為了實現這滅吳的目標,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勾踐親自耕種,夫人親自織布,鼓勵生產,勤訓甲兵,持之以恒,十年如一日,苦心人,天不負,終于在公元前473年一舉滅掉吳國。
寫作:布魯諾為哥白尼的日心說的傳播而努力,被指控為異教徒,他只好長期漂流在異國他鄉。但他始終不渝的宣傳真理,抨擊教會。1592年,被教會逮捕,折磨了8年,企圖迫使他悔悟。但這都不能動搖布魯諾的信念。1600年,在羅馬的百花廣場被處以火刑。當他聽完宣判時,面不改色的輕蔑的說:你們宣讀判決時的恐懼心理,比我走向火堆要大得多。
1、科學道路上充滿艱難險阻
2、科學家要具有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3、黑暗勢力有時是強大的
第二個觀點:你看到了嗎,那羅馬百花廣場上昂然高揚的頭顱?腳下的木柴在噼啪作響,布魯諾的生命即將被燃盡,而他仍然面不改色:“你們宣讀判決時的恐懼心理,比我走向火堆要大得多。”火堆旁的教士們為他的平靜和正氣震驚了:緣何到死還還不為觸犯了神明感到恥辱和痛苦?愚昧的人們啊,你們又怎么理解一個科學斗士的心:為捍衛真理而斗爭是一個科學家人生最大的快樂。即使被燒成粉末,我亦無悔于自己心靈的選擇。布魯諾啊,你為科學而勇于獻身的精神將與世長存!
2、一個完整的例段基本上由三部分構成。首先要從某個角度闡釋觀點,進行扣題性的解說,然后是述例,就是使用事實論據闡述;最后是引申挖掘,再議論。
弊端:論點和論據之間互相脫離,兩者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系的橋梁,論點孤立無援,論據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據。這種“不講道理”的議論文,論點無論怎樣正確,也不足以服人;論據無論怎樣充足,也不過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所以,論點論據要分析 仔細分析講道理 前后勾連成一體。
例子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完成角色賦予的任務是每個人的責任,為人君就應以仁為責,為人臣就應以忠為責,為人子就應以孝為責。漢高祖以仁為責,實行休養生息政策,讓百姓擺脫了饑餓和戰亂之苦;諸葛亮以忠為責,一生追隨劉備建立蜀漢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后世所傳頌;李密以孝為責,棄官不做,侍奉在祖母的身邊,成為孝之楷模。他們把責任作為自己的做人規則,踏踏實實地走好人生的路,無愧于人無愧于心更無愧于世。正像一曲激昂的歌,響徹云霄。
例文一:“自古才子出寒門”。司馬光出身貧寒;范仲淹兩歲喪父,隨母改嫁,幼時連稠一點的粥都難以喝到;明代龍圖大學士宋濂家中一貧如洗。荷蘭畫家梵高也曾窮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著弟弟接濟;蘇聯偉大作家高爾基曾經是個流浪兒;居里夫人剛滿十歲就外出打工……可見貧困也是一筆財富。
優點:觀點明確,論據豐富 缺點:“觀點+論據”格局
修改:
“自古才子出寒門”。寒門就像才子植根的土壤,就是這塊貧瘠的土壤使他們不斷地發育不斷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終成為參天大樹,開出燦爛之花。宋代范仲淹兩歲喪父,隨母改嫁,幼時連稠一點的粥都難以喝到;明代宋濂家中一貧如洗。荷蘭畫家梵高曾窮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著弟弟接濟;蘇聯作家高爾基曾經是個流浪兒;美國的居里夫人剛滿十歲就外出打工。他們的遭遇告訴我們,貧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喪失擺脫貧窮的信心和斗志。窮則思變,就要奮發圖強,越是貧困越激勵人奮發上進,這何嘗不是一筆財富呢?
展開分析的幾種方法:
1、“因果分析法”: 就是抓住論據所述的事實,并據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種分析方法因。
例1:磨難,能歷練人生。貝多芬雙耳失聰,卻能在這樣的磨難下創造出不朽的交響曲,撼人心靈;李寧淚灑漢城后黯然退出體壇,卻又另辟天地,讓“李寧牌”系列運動用品風靡中國的體育用品市場。磨難,能帶領人沖破黑暗,綻放光彩。
分析:
毛病是在例子和論點之間缺少分析語言。那么,怎樣展開議論呢?閱讀語段,我們發現,“三位人物在磨難下的結果”已告知我們了,而對于原因則只字未提,所以,我們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較好地架起事例與結論之間的橋梁,達到“敘”為“議”服務的目的。
修改:
有時候磨難,恰恰能夠歷練人生,綻放光彩。貝多芬雙耳失聰,卻能在這樣的磨難下創造出不朽的交響曲,撼人心靈,那是因為他不屈服命運的壓打,頑強抗拒厄運,才譜出了人類的心靈之歌;一代體操王子李寧淚灑漢城黯然退出體壇后,卻又另辟天地開創了自己的事業,讓李寧牌系列運動用品風靡中國的體育用品市場,那是因為他懂得承受失敗,不為失敗所嚇倒,才能在失敗中開拓出一條新路。磨難,是禍,又是福。它對于意志堅強者,只不過是人生路上的一簾風雨,只要勇敢地走過去,前方是另一片藍天。 [方法:直接陳述原因]
練習: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古往今來,概莫能外。岳武穆統帥“岳家軍”,屢戰金兵,頻頻告捷,那是因為_①_。毛澤東同志率工農紅軍,以持久之戰打退日本侵略者,那是因為_②_。以往凡有所成就的人和集體,無不嚴于律法,以成文的規定來約束。因為他們知道在絕對自由之下的惰性將急劇膨脹,只有在適當的管束之下,人才能發揮出潛在的能量,做出一些有益的事情。
①他有嚴明的軍紀,旅進旅退,賞罰分明,于是金人喟然而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②制定了“三大紀律八項主義”,嚴格執行,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于是在日軍和國民黨的夾擊下生存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