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入學后要面臨的四個時期和四個適應
2011-08-10 15:12:48高考網整合
高一新生入學后表現出不同的“氣勢”
1.昂揚進取之志氣。這部分新生具有明顯的學習目的,執著的學習動力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都較強,他們渴望自己的才能不斷得到提高,為進一步深造打下堅實基礎。
2.高人一等之傲氣。有些同學因自己某些方面的優勢,如學業上的“名列前茅”,出身上的“干部子弟”或“書香門弟”,經濟上的“家有萬貫”等,對其他同學不屑一顧,妄自尊大,不可一世。
3.自卑萎縮之喪氣。一些同學因自身或家庭在某些方面的劣勢,心理上感到自卑,精神上萎靡不振,行動中缺乏充沛旺盛的活力。覺得低人一等,甚至陷入孤獨,自嘗自釀的苦澀。
4.安于現狀之泄氣。有的同學一旦升人高中,升學前激烈競爭的精神狀態迅速變為平平庸庸,以為船到碼頭車到站,結果不求進取,“混”字當頭。
5.滿腹牢騷之怨氣。升學前他們對高中學校的各方面條件都抱有不同程度的不切實際的幻想,認為應當具備幽雅清新的環境,噴香可口的飯菜,博大浩瀚的書庫,學問精深的老師。結果任何方面的稍不愿便感到灰心,從而產生一股怨氣,甚至橫挑鼻子豎挑眼,牢騷滿腹。
高一新生入學后要經歷的“四個時期”
1.興奮放松期:興奮放松期出現在從學生進入高中到上學期期中考試。具體表現是:這段時間學生由初中考入重點高中,始終處于興奮狀態,對自己考入重點高中沾沾自喜。入校后對學校方方面面的事情都十分感興趣,分散了精力而忽視了對高中學習生活的適應,弱化了進入高中的學習目的,沒有很好地研究和確立進入高中后新的奮斗目標,沒有做好進入高中狀態的調整和適應。同時部分同學的自學能力、研究意識、總結歸納能力差。如果這個時期不注意對學生進行預防性的教育,就會使學生在進入高中后產生學習的第一次分化。
2.挫折期,迷茫期:挫折期出現在學生進入高中后的期中考試。盡管學生入學成績不一,但不少同學都是初中學習不錯的學生。在初中的學習過程中,學習成績始終不差或始終名列前茅,而到了高中后,由于部分同學沒有盡快地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或思想上沒有重視高中各科的學習,或態度不端正等原因,與初中相比學習成績在群體里出現了相對差的情況,與初中相比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使學生原有的自信心、成就感,優越感喪失,學生心理上出現了嚴重的挫折感。具體表現為:自信心下降,學習動力不足,心情煩躁、厭學等癥狀。如果這個時期學校對學生不加強指導就會使部分學生在學習、思想上產生第二次分化。
迷茫期出現在高一下學期至高二上學期。一部分學生由于基礎、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或興趣等原因,在這個階段出現了相對薄弱的學科(包括部分尖子生)。具體表現為:越是薄弱學科越缺乏興趣,越厭學的情況。這個階段如果學校不采取有效措施,學生會產生第三次分化。
3.覺悟奮斗期:對于進入高中后走過彎路,如適應慢、心理素質不好、思想有過波動的同學,覺悟奮斗期有的出現在高一期中考試后,有的出現在高二后期,具體表現為:學習雖遇到困難,但能主動克服、戰勝困難,學習的主動性明顯提高。(這個時期正是學生要上高三的前期,在這一階段,學校主要采取領導、教師承包學生的辦法,定向、重點地做好不穩定學生的思想工作,不定期找學生談話,多鼓勵少批評,使學生以堅定的信心,明確的奮斗目標進入高三的復習。)
4.挫折迷茫,覺悟奮斗不斷交織的反復期:在整個高中學習過程中,學生始終遇到各種各樣的沖突、矛盾、困惑、不甘心、不放棄,這些矛盾和沖突將伴隨隨人的一生。
高一新生入學后要面臨的“四個適應”
2.1.學習環境、生活環境變化的適應:學生來到新的學習環境,遇到新教師、新同學,很多同學需要住校生活,各方面需要自理,需要學生快速適應。
2.學習內容、學習方法、教育教學方法變化的適應:初中內容較少、形象內容多,能力要求較低,競爭人數少,使得教學容量小、速度慢。其教學方法一般采取教師反復講為主;教育方法是以家長、教師看,不斷督促為主旋律。高中內容相對較多、抽象內容多、能力要求很高,競爭人數多,其教學容量大,速度快。教學方法一般采取教師啟發點拔為主,講練結合,學生往通過自學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教育方法是教師引導為主,學生自律為主旋律。教學內容、方法的變化需要學生快速適應。
3.學習目標變化的適應:初中只要進入重點中學錄取段,就有有達到目標。在高中不但要達到大學錄取最低分數段,還要爭取更好的成績,進入理想的高校和專業。學習目標的變化需要學生快速適應。
4.競爭對手變化,優越感喪失的心理適應:進入高中后各路精英薈萃,人才濟濟,優勢不明顯,受關注程度下降,考試名次下降,與初中相比有很大反差。心理有很強的失落感,造成自信心不足。競爭環境的變化需要學生快速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