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1年理科生報考指導之理科新興專業(6)
2011-05-16 09:45:50高考金刊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除了上表中的5所學校,長春工業大學、福建師范大學、山東理工大學、湖南師范大學以及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也獲準開設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
隨著我國自然環境承載力下降與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的矛盾日益突出,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社會需求和外貿出口迅速增長等都需要大量的資源作為支撐。目前,我國每年消耗的礦產資源總量已達60億噸,對重要礦產資源的過度開采已導致我國在石油、鐵礦石等資源領域對外依存度超過50%,使產業發展越來越受制于國際市場。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副會長劉強在接受采訪時曾說過,利用再生資源與原生資源相比,由于省去了礦山開采、燒結、冶煉等能耗大、污染重的生產環節,節能減排效果非常顯著。可見,要改變過度消耗自然資源的狀況,就要充分重視對于廢舊物資再生資源的回收與再利用。
資源循環利用產業主要包含兩類:一是資源綜合利用,主要包括產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二是再生資源利用,主要包括再制造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前一類綜合利用工作在我國已開展多年,利用量和利用水平不斷提高,但面臨的任務仍然艱巨。而第二類,伴隨消費升級而來的問題更是亟待解決。
如此看來,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也算是“產業升級催生新興專業”的典型之一。該專業的誕生,旨在為社會培養循環經濟、再生資源等領域的急需人才,滿足“低碳經濟、環保技術”等國家決定大力發展的新興產業的需要。
目前,美國的再生產業規模目前已達5000億美元,超過汽車行業,成為美國最大、就業人數最多的支柱產業。2008年,我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超過8000億元。然而,發展中也面臨諸多問題:規模化利用程度不高;再生利用技術水平低,關鍵技術急需突破等。其中,技術水平的局限是關鍵。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和它的“同胞兄弟”再生資源科學與技術專業相比,更加重了對實踐能力的鍛煉。以南開大學為例,該校的資源循環專業主要教授學生循環經濟與產業生態學,能源與低碳技術,資源—能源管理,環境經濟等相關知識,涉及環境科學、經濟、管理等諸多學科,培養學生的研究、管理和技術應用能力。此外,教學計劃涉及的環境監測、環境污染控制原理、再生資源工程等主要專業實驗均與綠色能源、低碳經濟等現今高新技術產業相關。而且,天津大學還將采用課程教學與基地實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人才培養。學生可赴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港工業區、中新生態城、天津子牙循環經濟示范區等單位實地學習,以增強自己對專業的認識和動手能力。凡此種種,都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就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