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1年理科生報考指導之理科新興專業(5)
2011-05-16 09:45:50高考金刊
傳感網技術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是二十世紀計算機科學的一項偉大成果,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深刻的變化。然而在目前,網絡功能再強大,網絡世界再豐富,也終究是虛擬的,它與人們所生活的現實世界是隔離開來的。在網絡中,很難感知現實世界,時代呼喚著新的網絡技術。傳感網絡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全新網絡技術。從目前已經取得的一些成果來看,不難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傳感網絡將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傳感網,指的是將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結合起來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讓所有的物品都與網絡連接在一起,方便識別和管理。是不是聽上去有點似曾相識?沒錯,傳感網又可以被叫做“物聯網”。而傳感網技術,正是物聯網涉及的各項技術中最為關鍵的一項。
傳感網技術,主要由傳感器、通訊網絡和信息處理系統三部分構成,具有實時數據采集、監督控制等功能。憑借這種技術,通過網絡實時監控各種環境、設施及內部運行機理等成為可能。如何理解“實時”一詞,是弄清傳感網技術概念的關鍵。舉個簡單的例子:手機、電腦等設備可以通過網絡查詢地圖、天氣等資料,前提是這些資料必須已經存在于你所訪問的服務器上。而傳感網不同,如果你身處火災現場,傳感技術會通過周圍已經布好的傳感器,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迅速為你制定出一條最佳逃生路線(這些可不是能事先能準備好的數據)。借助傳感技術,消防員也不必挨個房間尋找被困的人,從而能更高效地滅火、施救。正因為這種特點,傳感網技術被美國《技術評論》評為未來改變世界十大技術之首,并指出信息時代將從“網絡就是計算機時代”進入到“網絡就是傳感器時代”。
在無線傳感技術方面,我國的研究幾乎與發達國家是同步啟動的,并且側重方向也有所不同。本世紀初以來,國內的許多高校也掀起了無線傳感網絡的研究熱潮。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高校紛紛開展了有關無線傳感網絡方面的基礎研究工作。因此,同學們大可不必因擔心傳感網技術這個新專業課程太難或者太新而不敢填報。
其實,教育部開設傳感網技術專業,除了響應國家政策以及順應產業發展趨勢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我國在傳感網絡這一塊發展面臨著一些問題。自主創新能力較弱,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模仿式應用為主體,應用效果體現不足;基礎技術研究不足,標準制定進程緩慢……而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都依賴著未來幾年內出現的傳感網技術專業人才來解決。
在民用方面(這也是同學們未來主要的就業陣地),傳感網涉及城市公共安全、公共衛生、安全生產、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環境監控等領域。國內從事傳感網應用的大企業目前為數不多,小企業則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這里不一一細說,只列舉幾家,同學們可以參考一下,在專業學習中有所側重,從而在將來就業時能更有優勢。
1. 北京鼎天軟件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城市公共安全應急指揮系統建設,已經承擔揚州電子政務和揚州應急指揮系統;2.上海電器科學研究院主要從事智能交通方面的工程,已經承擔上海市內、外環智能交通工程;3.嘉興中科無線傳感網科技有限公司,在數字航道、城市應急系統、機場監控等方面有較好的技術背景。另外,沈陽東軟、北大青鳥、億陽信通等企業也傳感網應用方面有所涉足,當前主要在電子政務方面,同時也在向公共安全應急指揮系統拓展。